从“喜爱山水”到“懂得山水”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我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被录取在中国画系人物画科。当时,正逢学校推行教育改革,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因此所见既广,心中久伏的那份对自然山川的挚爱之情又冒了出来,而且日益强烈。在下乡实习期间,我还画了许多风景习作,写了多篇山水游记。二年级期末,从京郊山区归来,终于鼓足勇气,给山水科宗其香主任写了6页纸的长信,诉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画的向往,并附上自己几篇山水游记,提出转入山水画科学习的要求。
  我的真诚感动了宗先生,他当即去找人物科主任李斛先生要人。李斛先生很为难,因为当年是计划招生,国画系的人物、山水、花鸟每科各三名学生。李斛先生说:“人物科走了一个,剩两个,你让我怎么开课。”按学校的规定,不足三人不能画模特儿。宗先生说:“这我管不了,这是个真正热爱山水的学生,我要定了。”宗、李两位先生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共同的融合中西的艺术志向。两位好友一起去找国画系主任叶浅予先生商量。由于宗先生的执著,最后系里终于“网开一面”,同意我转入山水画科,而把我的那两位人物科的同窗并入高一班一同上课。现在想来,那时年轻的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但我如此幸运,遇到了这么开明、这么热爱学生的宗其香、李斛和叶浅予老师,在这一点上,我又确实是得天独厚。
  转科以后我非常兴奋,通知下来的那天,同学为我祝贺,我平生第一次喝了酒。宗先生也很高兴,他邀请我去他的寓所看他的画作,嘉陵江夜的点点灯光,江面上摇曳的灯光倒影、西双版纳浓荫下墨黑如漆的树干,三峡中夹带着水汽的骤风……把我带到似曾亲见的场景中。第一次如此集中地欣赏到我一向崇拜的老师的作品,心情非常激动,极力把它们铭刻在记忆最深处。宗先生指出,我现在的首要任务,一是尽快补上传统的一课,多去故宫绘画馆进行欣赏和临摹;二是加强山水画的构图练习。先生的建议很具体,我的学习几乎是压缩性的,这奠定了我日后山水画创作的深厚基础。
  毕业后我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宗先生的榜样一直在激励我认真教学,在此期间培养了许多让我满意的学生。同时,在我的创作中,也隐伏着先生对光的追求。1991年,步入美术殿堂30年的我,觉得有必要向老师进行汇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展出的作品,以纯水墨表现日月和天光云影的题材为主。大病初愈行走尚不便的宗先生,硬是在展厅中仔细地观看了两遍,在许多作品前驻足良久。看完画,他对我说:“我很高兴,你是真正懂得了山水画的,每幅画都是有感而发,每幅画都有不同的立意。”送他出来时,还一再叮嘱我说:“到家里来,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在他家中那面用石头和花草嵌砌而成的山水墙下,宗先生与我促膝相对。这一次,并不善言辞的他竟然与我长谈了近两个小时。谈话主要围绕着“有感而发”这个话题进行,他反复强调,作画一定要有感而发,只有有感而发的作品才有感染力。他举自己为例说:“解放前在重庆时,我画嘉陵江夜景有了名气,到北京后,很多人建议我做一个专门的夜景画家。嘉陵江夜景很美,我有表现它的欲望,但北京的夜景不美,我找不到那种冲动,所以就很少再画夜景了。所以生活感受第一。”宗先生是个执著的人,甚至有些执拗,但是我喜欢执拗的他。
  谈到传统,我说有人批评我的画泼墨多而线条少。先生说:“这要具体分析,线条不是单指那几根线,线条就是笔触。你的画,大片墨色中是有笔触的,既有传统影响,又有现代的气息,墨和水都用得很好。有些画是灵感突发,恐怕重画是画不出来的了。所以,你大可不必受这种议论的干扰。生活是美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表现,但很多人常说这样的话,‘这个题材国画不能表现。’应该说,古人所见不多,所以表现面窄,今天我们如果被技法所约束,那么很多题材就不能去表现。”
  宗其香先生在谈到色彩的问题时说:“你的水墨发挥得很好,作品也很多,我建议你再关注色彩。色彩是最生动的表现手段,要表现丰富的生活,色彩是绝对不应该放弃的。”他又说:“你还年轻,精力要集中在艺术上,不要去追求名利,更不要去当官,那样就再也画不出好画来了。这种例子太多见了。”
  最后,宗先生从书架上取下台湾新出版的《宗其香画集》,签名赠给我。他感慨地说:“年轻时,徐悲鸿先生曾要我出画册,他愿为我写序,但我认为未到火候,没有听老师的话,谁料后来遇上了动荡的年代,到现在才由台湾出了这本画册。”他再次郑重地说:“按你创作的路子坚定地走下去,我等着你有更好的作品。”
  1996年,我突然收到日本画家杉谷隆志寄来的邮件,打开一看是他与宗其香先生的作品合集,附信上说,宗先生特别指名要他把画册送给我。翻着这本画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老师对我有着很重的期望。
  宗先生1917年生于南京,是徐悲鸿先生的高足,“文革”时正值他艺术生命的黄金时期,但“牛棚”却成了打发时光的地方。他只是个讲师,开始“牛棚”与他扯不上关系,但1967年“四人帮”控制的公安部发布“公安六条”,把镇压的范围扩大到反对“文革”的群众和与国民党旧政权沾边的人。宗先生开始倒霉了,因为他在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即1938年,为投身抗日而考入国民党战时干部训练团,直到1941年考入在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于是,他成了“公安六条人物”,关入“牛棚”,并遭毒打。“文革”后期好不容易盼来了作画的机会,却随即又被打成“黑画家”。他的《虎虎有生气》画了三只幼虎,被“四人帮”以“三虎即彪”的借口,诬成为林彪鸣冤的黑画,创下文字狱的典型。“文革”以后,他长期寓居广西桂林,得到当地政府和友人的热忱关护,画出了很多有影响的大幅作品。
  1998年他请三位老学生周志龙、李春海和我去桂林作画,代他向当地朋友表示谢意。然而各有教学任务的我们竟一时无法凑齐时间,等到周、李二人歇课动身时,我却病倒在床,错过了为先生出力的机会。我万没料到,转过年来先生就与世长辞了。此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200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最高级别的“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宗其香》,并举办画展和研讨会。睹画如见恩师面,思绪万千,特作诗一首,以示纪念之情:
  风动峡江雪浪横,寄情湖海任平生。
  山城夜色推观止,版纳浓荫供梦萦。
  三虎成彪神鬼愕,千梅颂节渭泾明。
  当年促膝无间语,归报纤纤寸草心。
  注:本文发表于2007年文物出版社《回忆宗其香》一书。
  组稿/刘竟艳 责编/刘竟艳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 2095-2163(2018)03-0148-07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关键词: based on big data platform  (1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960, China;  2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
翟立原,曾任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活动处副处长、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学术文章百余篇,图书10余部。  在撰写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意贯彻科学性原则。这就是说,科技辅导员应结合参与活动的主体——青少年中不同群体的年龄范围、受教育程度、心理和生理特点等予以综合考虑,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科学教育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 9年全国“两会”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起历史使命,福建省科技馆联合台湾四大科普展馆,于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启动2019年海峡两岸科学嘉年华活动,以此促进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闽台间持续深入的科普交流合作,打造一个面向社会公众,汇聚和展示海峡两岸优质科教活动的桥头堡,助力福建省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活动于2019年6月1-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联、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岁月留金”汤志义大漆艺术展于2015年4月22日15:00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范迪安任学术主持,展出汤志义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的获奖作品《凤归来》、中国美术馆收藏画作《香远·红莲》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不仅能让人全方位领略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及其艺术探索,更能从这些极具中国文化意味的意象中感受到大漆永恒的魅力。  汤志义是中国现代漆画新生代的代
2015年4月24日,恭王府精心策划的“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安善堂开幕,百余位艺术家与千余观众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的展标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为《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集》作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发来贺信。展览持续至5月23日。  此次展览展出林阳书法作品近40幅,均是从其创作的格律诗中精选出来的佳作,尺幅虽小,但颇有精致奇巧和耐人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孤岛与并网双模式运行,其中孤岛检测与保护是本文章研究重点。孤岛检测选用过、欠电压检测的电压相位突变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克服了采用单独的电压相位突变检测方法在阻性负载下失效的问题,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孤岛检测功能,且采用了一种预防因电网的波动与大负载的突然加人或断开导致电网不稳定引起的虚假孤岛保护方法。本文建立了孤岛保护的仿真模型,通过数据解析、模型创建和仿真,验证了该设计孤岛保
背景与目的  需求分析  尽管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色各样的灾难却仍然不能避免,反而是日益频发。《后天》《2012》等灾难大片演绎的极端灾情推波助澜地加剧着人们的不安全感。加强抗灾素质培养,普及应灾避险技能,帮助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建立应对灾难的本领和信心,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现行教育内容关于有效保护生命安全、应对特殊危难时刻的教育内容却比较缺乏,传授求生知识与技能的雪中送炭型教育内容明显不足。  
摘要:射频识别(RN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但是RFID的标准尚不统一。针对RFID的特点,提出基于射频识别的计费系统设计架构,该架构通过适配器实现对RFID设备的无缝访问,并介绍软件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射频识别;计费系统;适配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编辑推荐]  《楚书法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先秦时期区域书法史的史学研究专著,其内容主要是楚文化背景下的楚系文字书体及其风格演化的历史资料,以及对这一时期工具材料、形式形制、技法技巧和审美观念的变迁考察。这种考察主要从艺术学、文字学、考古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楚书法的风格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系统梳理。可以说,本书是楚文化研究领域的补白之作。  [精彩书摘]  楚金文伴随着楚
Part One 听力部分(20分)    Ⅰ.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读一遍。(每小题1分,共5分)  ( )1. A. fantasticB. unfriendlyC. awful  ( )2. A. makeB. feelC. discuss  ( )3. A. the Great WallB. the Palace MuseumC. the Tian’anmen 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