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要贯穿“爱”的教育观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jia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所谓爱的教育观强调德育教育力求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多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培植爱的种子,使学生学会自爱和爱护周围的人和物,爱祖国,陶冶高尚的情操。从个体降生到人世起,爱的主题就伴随他来到不同规模的群体当
其他文献
<正> 中日第二次实用伦理学讨论会是在位于东京千代田区崎町的伦理研究所本部举行的。该所系文部省社会教育局社会教育课所管、以广大的一般群众为对象的社会教育团体。创立于1945年9月,创立人是丸山敏雄先生(1892—1951)。他大学毕业后,先投身于宗教事业,二次世界大战后,专心伦理研
<正> 我今天上午的演讲仅限于阐明我将提及的西方生活和思想的四个支柱对西方民主发展所起的作用。这四个支柱是:(1)古典希腊(前600—前300)的遗产,(2)犹太教——基督教传统,(3)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近代实验科学,和(4)技术与工业化。我之所以称它们为西方生活和思想的四个支
<正>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条件下生活。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职责、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29页)对这些让会使命、职责、任务的理解,就是义务感或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在没有社会监督和舆论压力的情
<正> 我国人民有个传统的习惯,每逢喜庆佳节,或贵客来临,总免不了设宴招待。尤其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交往也随之增多,宾客来往,宴席日益频繁,
<正>我们曾经为欢乐而 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 而死。因此愿悲哀永远 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联系 在一起。 ——伏契克
<正> 一个伦理学初学者,何以能较快地了解伦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登堂入室?一个非伦理学专业的学者,何以能便利快捷地了解伦理学研究中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一个伦理学专业工作者,何以能随时把握伦理学研究近四十年的深
<正> 针对目前全国中专政治课教学既无大纲又无教材的状况,天津市二教局工农教研室中专政治课程组和天津市中专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于今年6月18日—2O日在天津护士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国中专统编政治课新教材《人生与道德》备课辅导
<正> 该书由许建良等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9年7月出版。全书11章16万字。该书紧扣现实,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师德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讨,侧重教师个体道德的研究,
<正> 当今世界的有识之士看准了科学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作为培养科学家摇篮的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社会风行着尊师重教风尚。朝鲜的教师是倍受尊
<正> 美国社会重金钱贱学问的铜臭气已侵蚀到中学生,争相穿着名贵服装,而耻于苦作学问。衣着华贵的学生大受清睐,而苦作学问者大受白眼,使校园充斥着庸俗浅薄之风。为正风气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