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300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成分复杂,色素含量大,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对环境危害大,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该文主要介绍了中药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综述了物理化学等废水处理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炼油厂污水中COD等污染物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通过分析目标炼油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的COD值和水质指标,对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优选,并评价了最终工艺方案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法对目标炼油厂反渗透浓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成本较低。经过以上工艺方案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COD值和悬浮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中直接排放的要求,说明
为了研究改性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钠处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氧化的方法对葵花秸秆粉末改性,由单因素实验来考察p H、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对铅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最后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pH=6、吸附剂用量1.0 g、温度25℃、时间6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改性前后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1%和90.5%;影响铅离子去除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投加量、溶液pH、反应温度、吸附时间;改性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单词识记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决定着学生的英语水平。随着城乡二元化的凸显,生源状况堪忧,提高学生英语学业成绩更为艰巨。在一线的教学和调研中不难发现,英语单词识记能力较弱是制
多孔板内滞留大量含铀溶液,需要清洗,清洗后多孔板可达到清洁解控水平。采用吹扫和浸泡的水气结合方式可提高清洗效率,减少废液产生量。研究了气体吹扫对多孔板内溶液滞留的影响,考察了吹扫压力、吹扫距离、吹扫次数、风嘴类型等对吹扫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满足滞留率要求的吹扫参数和清洗次数。结果表明:滞留量随吹扫距离的降低和吹扫压力的增大而减少,多孔板的吹扫滞留量可低至7.2 mg·g-1多孔板,采用多孔板等体积纯水浸泡,再经1次吹扫,滞留率可满足低于0.3%的清洗指标。
基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市场与客户需求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某公司的快速高效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以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集成产品为例,采用产品配置设计与变形设计方法,对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该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产品模块化分析,即对各整车厂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提炼不同客户的共性需求,并根据共性需求对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系列规划,划分产品的主要结构模块;产品模块化设计平台构建,即建立规范的产品编码和零部件命名体系,编制主要结构模块间接口的设计准则,建立标准模块,并以设计模板、准则和产品实例建立产品模块化设计平
探究了馏分油反应物的扩散性能对催化剂加氢脱氮活性的影响规律,单因素考察加氢处理催化剂外形和孔径分布对不同馏程范围原料加氢脱氮活性影响.催化剂颗粒体积与外表面积之比
针对目前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耐温性不足、成本高的缺点,研制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FL-25,并以其作为稠化剂配制成压裂液。FL-25无须添加任何有机或无机盐,便可在水中形成黏弹性流体。对新型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流变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25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黏弹性、触变性和抗剪切性。在温度为110℃、剪切速率为170 s-1时,剪切90 min黏度保持在69 mPa·s,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从规范颁布的时间角度论述了电伴热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开始的不被接受慢慢变成现如今的成熟技术,体现了国家对新技术的重视和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然后介绍了适用于电伴热的多种工况,从投资、操作维护、施工工程量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电伴热和传统伴热的优缺点。列举了实际的电伴热计算数据和实际计算过程,完成方案比选。最后从电伴热的发展趋势切入,指出电伴热未来需要继续提高在线检测能力,面对跨国项目时应对管道完整性进行分析,提高节能效果,更应重视“模型化+大数据”管理模式,多角度确定故障位置及原因,迅速排查,解决故障。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3.10 Mt·a-1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已成功运转了12个周期,目前正处在第十三运转周期内.该装置已在多个周期采用FRIPP开发的FZC系列渣油加氢处理催化
乙酰乙酸乙酯与对甲苯胺、磷酸二氢钾反应得到3-(对甲苯氨基)-2-丁烯酸乙酯(化合物3);4-氨基-1-萘酚盐酸盐与甲氧基苯磺酰氯反应得到4-甲氧基-N-(4-羟基萘)苯磺酰胺(化合物6),之后经高碘酸钠氧化得到4-甲氧基-N-(4-氧代萘)苯磺酰胺(化合物7);中间体3和7发生环化得到目标物2-甲基-5-(4-甲氧基苯磺酰胺)萘并[1,2-b]呋喃-3-羧酸乙酯(化合物8),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对中间体3、中间体7以及目标物8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