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10年减少过半 辍学率上升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2516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52.1%,初中数量下降26.19%。有学者拿出调研数据表明,强行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增加4.05公里,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等,导致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农村孩子辍学率上升。
  编者按: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集合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地区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撤点并校”。应该说,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对推动农村教育整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一些山乡及偏远地区,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撤点并校十余年,教育主管部门如何评价,政策是否将会有所调整?受到政策直接影响的群体学生、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这一政策?曾经实施过相似政策的美国,又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针对近期媒体和民间对撤点并校政策的一些质疑,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
  撤点并校发挥了积极作用
  撤点并校始于2001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并提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这一政策的大背景是,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儿童少年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和退耕还林(牧、草)以及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同时,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群众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更高要求,各地普遍通过适度集中办学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办学效益。
  政策实施十余年来,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高洪说,从农村学生生均拥有的教育资源、农村学校的生师比、农村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农村学校开足开齐课程率等统计数据,以及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看,撤点并校发挥了积极作用。
  许多地方程序不规范
  农村小学的数量锐减,是撤点并校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10年内减少了52.1%。记者统计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从2001年到2011年,初中数量下降26.19%。
  有农民反映,村里的小学原本不错,却被强行撤销,孩子们要去邻村的学校,不仅路途远了20多公里,需要坐校车去上课,教学质量还降低了。高洪表示:“如果情况属实,类似于这样的学校就不应该撤并!”
  “我们不回避现存的问题。” 高洪说,学校撤并后,农村学生难以就近入学,上学路程普遍变远,而保障又跟不上,造成了走读学生上学时间过长和安全存在隐患、寄宿学生寄宿条件差以及增加农民经济负担、并入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
  近期举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讨暨‘新教育、新农村’项目启动会”上,有学者拿出具体的调研数据,比如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增加4.05公里,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等。距离增加会增加交通安全隐患,教育成本的增加则直接造成了农村孩子的辍学率上升。
  高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工作简单化,硬性规定撤并学校时间和数量。从各地的布局调整规划看,许多地方撤并学校只注重规模效益,提出规模小于某一标准的学校就要撤并,或者提出多少年内撤并多少所学校,不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学生就学困难等实际问题,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减少过快。二是程序不规范,不征求意见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实施。从各地的布局调整过程看,许多地方在布局调整过程中普遍没有规范性程序,不征求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意见,致使部分群众对撤并学校不满意。三是地位不确定,一些还有需求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逐渐萎缩。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在布局调整中的不确定性,许多地方不愿改善其办学条件,忽视小规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配置,使得一些家长担心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不能保障教学质量而陆续将孩子转出,加速了这些学校“自然”消亡。
  当前要稳定现有布局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将走向何方?继续实施,还是暂时停止?
  高洪说:“鉴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和学校撤并后出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以及学校数量要与学生数量相匹配的需要,当务之急是稳定现有布局,解决突出问题。”
  稳定现有布局有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保障所辖区域内学校数量要与学龄人口数量相匹配。二是避免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农村中小学撤并,要充分考虑学生上下学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制学校条件等,不具备条件的不能撤并。三是做好可能出现的自然消亡型学校的准备工作。“稳定布局不是对过去布局调整工作的否定,而是将好的方法坚持做下去,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高洪表示,合理布局的标准,就是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学质量与方便学生入学的关系。
  解决突出问题要认真做好3件事:一是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卫生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保障寄宿制学校特需的运行经费,加强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二是建立学生集体上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密切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避免学生乘坐不安全交通工具。三是通过新建、拆分学校或分流学生等方式逐步消除已有大班额现象。
  “当前特别要进一步明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工作程序。”高洪强调,要建立布局调整的听证和公示制度,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意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程序确定可以撤并的学校,要先建后撤。
  对于没有撤并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高洪认为,要下大力气把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建设好,充分发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心学校统筹资源的作用,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到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配备合格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在确保校舍安全的情况下,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办学标准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配置教学仪器设备和信息化远程教育设施。采取信息技术以及县镇和中心学校教师走教、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教育质量。高洪说,这并非权宜之计。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科研的热潮在各地学校兴起,大有持续升温之势。然而,我们也感受到,在教育科研热的背后,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与实践的误区,影响了学校内涵发展,拖了高质量办学的后腿。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高质量办学呼唤教育科研“守正”,立足于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立足于教师提升,真正达成于学生成长的目的,找准和建构科学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方向。  一、 学校教育科研误区剖析  (一
如果一门课程能有力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能推动教师的迅速成长,能在家校之间凝心聚力,这样的课程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做下去。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小学在办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思政课建设,逐步探索出小学思政课的三级课程模式。  对思政课的重视,既解决了我们这所新学校办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也抓住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找到思政课这个凝聚人心的重要抓手  江
南站小学1940年创建至今,占地14082.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384平方米。目前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38人。教职工140人,专任教师128人,区级以上学科帶头人、骨干教师48人。学校一直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心灵成长为本,以教师专业提升为根,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源的办学思想,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  坚持“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创一流学校”的发展目标,在学生培养上体现
建一所幸福学校,不仅是出于对教育目的和终极追求的思索,更是源于学校具体的历史积淀和师生需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尊重为核心,关注师生的主体体验;以行动为途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更秉承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让学生担当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999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期间,学校初二
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檐牙高啄;这里,青墙绿柳;这里,青青翠竹;这里,健康、向上、宁静、幸福;这里还有教育带来的自由飞翔……  七年级学生跻身全区前200名34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八年级学生跻身全区前200名35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九年级跻身全区前10名2人,前200名7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也许会质疑九年级的成绩,但,别忘了当年这些学生入校的时候第一名的成绩只能是全区并列第
一、前言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某种技能等单个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针对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2]。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
川省巴中市中坝小学,一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袖珍小学,学校曾几迁校址,数易校名。12年前,这所学校被称为全市最典型的“袖珍小学”,五年前,学校位于中坝棚户区,土墙、瓦房、泥巴院,6个教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学校生源不理想,办学条件差,甚至一度面临撤并。但是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学校怀揣全市人民的期许,凝心聚力,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办学成绩在省内外声名远播,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办学特色之一,是省、市青少年科技
【摘要】榜样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这些当选的“身边好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运用“身边好人”的榜样事例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榜样的人选,积极营造学习榜样的社会氛围,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榜样等,弘扬社会正气,进
内容摘要: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先进作用,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从而开创语文教学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语文科目,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重要、最特殊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教师的最大荣耀与幸福,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群体。在教育实践中,只有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核心位置,教育的成效才会更明显,学生的综合素养才会提升得更快,教育的品质才会更高。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尊重  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厉的教师、严格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序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