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建设重在促进该课程教学平台的提升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团队的形成,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网络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0
  基金项目:k201301005
  引言
  目前,“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题体系也进行了改革,增加《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该课程是由《供暖工程》、《区域供热》、《工业通风》、《空气调节》、《空调用制冷技术》、《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和《燃气燃烧》等专业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流体间进行传热、传热机理和设备的内容系统整合而形成的一门新课程,它以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及质量传输共同构成的传输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发生在能源与环境系统系统专业中的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的热工计算方法。
  我校很早就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开设该课程,多年来我们一直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该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网络教学建设基本上空白,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有待于加强和完善,如实习基地应继续扩大和丰富,补充实验仪器,使实验开放性程度进一步增强。多媒体课件在图形显示、动态模拟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还不是校级精品课程,缺少适合本校教学特色的本课程自编教材。所以开展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通过教师队伍、教材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大幅度地提高《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建设质量,积极申报将《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2.课程建设内容
  课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2.1课程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可以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但要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沿性[1]。我系《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采用连之伟等编《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材,但是我们还将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补充大量新知识点和技术的内容。
  2.2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心是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因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我校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引进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目前教学队伍中8名教师均从事热能工程、能源环境、建筑环境专业的相关工作,具有博士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85%左右。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左右。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导师指导他们在授课过程中逐步了解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讲究讲课艺术,使他们尽快成为胜任《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师。
  2.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理念先进、方法恰当、使用充分、运用灵活、讲求实效。对采用的不同方法,必须阐明各种方法使用的目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2-3]。即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应用、研究型,对不同的层次,施以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教学,即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模块”,以老师精讲为主,“粗讲模块”以学生自学、钻研、讨论为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讨论模块”选择部分粗讲的课程设计为课程讨论形式,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进行点评。
  2.4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结合校园网络,建设包括具有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等内容的教学网站,实现网上适时交互式教学、答疑讨论、作业批改、自测等。
  2.5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拟利用我校热能系焓差实验室,建立表面式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板式换热器的测试实验台,使学生了解表面式或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计算方法等。提高学生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新技术知识点认识和掌握,并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
  3.结论
  课程建设必须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宗旨,提升教师素质,形成教学特色。课程建设需要一个教学团队以生为本、质量第一的意识,秉着一种唯真务实、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着眼发展,锐意创新,扎实工作,方能铸造精品。
  参考文献
  [1] 宋生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VOL.10(3):89-90
  [2] 刘修生,《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4),V0L.24(2):59-61
  [3] 张清华,刘颖,陈文丽,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9,VOL.25(3):18-1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领悟到一个新道理,这些都
【摘要】本文以赴杭州建兰中学观摩该校数学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的整个流程及当前农村初中“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现状为背景,针对农村初中“课堂观察”教研活动较难有效、高质量开展的状况,提出了农村初中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今后需要从团队观察三步曲(1.准备阶段“五确定”;2.观察阶段三记录;3.反思阶段三形式)进行实践探索的策略,最后结合实践研究,对本课题的成效与反思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课
目的:研究大鼠β-防御素-1,2(β-defensin-1, 2, RBD-1, RBD-2)在牙周炎模型牙龈上皮及腮腺导管上皮的分布,探讨RBD-1、RBD-2在大鼠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阐明
目的比较重复烧结对三种牙科全瓷色参数(L*、a*、b*)和光学特性(CR、TP、S、K、RI)的影响,并进行微观结构的分析,考察重复烧结与光色参数变化与物相微观结构变化的关系。材料
【摘要】:《活动设计》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高师学前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它对实现幼师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向合格的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活动设计》课上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去获得和实践,从而达到活动课的目标,发挥活动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课堂中,老师不仅要灌输知识,还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就结合自身数学教学经验,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兴趣;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求
内容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可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教学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式多样。它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目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对初中英语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教师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m12)产木聚糖酶活力达76.60 u/ml,合适的产酶发酵条件如下,培养基(g/L):麸皮40,尿素6.67,KH2PO41.0,MgSO4·7H2O 0.5,NaCl 0
一、河北省报业发展总体状况河北报业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河北省仅有20余家报纸,基本是省、地、市党报一统天下。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于学习文言文困难较大,如读音、字义、句式等方面理解存在差异,尤其是顺通文意,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感觉到吃力,但只要教者注意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积累一些基础知识,就会逐渐度过这个难关。从教多年,现将我的一些教法浅谈如下:  一、对文言文翻译时有些词语“保留”。(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或古今相同的词“保留”下来)例如:  1、“庆历四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