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水光谱探究木犀草素浓度测定的新方法

来源 :分析测试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集了一定含水量、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溶液的近红外光谱,借助于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其谱峰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对水光谱的扰动情况进行木犀草素检测的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最终确定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并以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木犀草素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经Kennard-Stone(KS)筛选的模型相关系数R为0.9947,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9478,预测残差(RPD)为4.2927,说明模型稳健,误差小;预测集样品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0777,回收率为98.0%~105%.结果表明,基于木犀草素对水的近红外光谱的扰动可以进行木犀草素浓度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生物活性成分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利用溶剂热法构筑了CeDUT-52吸附剂,将其用于水中双酚A(BPA)、双酚F(BPF)和双酚AF(BPAF)3种双酚类化合物的分散固相萃取(DSPE),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建立了水中3种双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构筑的CeDUT-52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金属Ce成功掺杂于八面体结构的DUT-52中,掺杂后的吸附剂粒径变小.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洗脱溶剂种类以及洗脱体积对水
该文以高铼酸盐作为高锝酸盐的非放射性结构替代物,结合离子印迹技术的特异性、共价有机骨架(COF)材料的多孔性和酸/热稳定性,通过自由基聚合和季胺化反应,制备出表面离子印迹共价有机骨架(IICOF)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中高铼酸根离子的高效捕获.首先利用1,4-二醛基-2,5-二乙烯基苯与1,3,5-三(4-氨苯基)苯为构筑基元,通过微波辅助合成出乙烯基功能化的COF-V.然后以N-乙烯基咪唑和4-氯甲基苯乙烯作为功能单体产生带正电的结合位点,通过与模板离子(高铼酸根)的静电作用以及自由基聚合反应在
该文在QuEChERS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固相分散萃取样品处理一体机(Sio-dSPE)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GC-Orbitrap MS)对农产品中多农药残留进行筛查和确证.对Sio-dSPE前处理方法中盐析剂和除水剂的种类、净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基质效应等进行考察.在最优条件下,采用GC-Orbitrap MS对农产品中222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1~200μg/L,在莴苣、大米和茶叶中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5~5μg/kg、1~10μg/kg、2.5~25μg/k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了汽油中21种抗爆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对仪器分析条件和定量方式进行了优化,充分利用全二维色谱柱容量大和分离能力强的特点,实现了21种多类别抗爆添加剂的同时检测,其中包含醇类10种、醚类5种、酯类3种、胺类2种、酮类1种.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定量,有效提升了低浓度样品的定量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21种抗爆添加剂在50~10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4个水平(0.5%、2.0%、5.0%、10.0%)下的加标回收率为
通过制备磁性大孔有机共聚物材料(Fe3O4@SiO2@PLS)和磁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3O4@ZIF-8),将两种材料同时作为磁性吸附剂,建立了混合吸附剂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SPE/HPLC-MS/MS)测定水中4种磺胺类和8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两种磁性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亲水亲脂大孔有机共聚物(PLS)包覆于磁性纳米粒子Fe3O4表面,且Fe3O4成功附着于正六
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苏氨酸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蓝色荧光氮掺杂碳点(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Ds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4.1 nm,具有与石墨相似的结构;表面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亲水基团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碳、氮、氧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0.8%、8.4%和20.8%;该碳点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光稳定性,在
该研究建立了干血斑中29种β2-受体激动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分别对流动相、干血斑提取溶剂种类及比例进行了优化.采用甲醇对干血斑进行提取,Phenomenex Kinetex F5(3.0 mm×100 mm,2.6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1 mmol/L甲酸铵-0.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提取液直接进行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干血斑中29种β2-受体激动剂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8~0.99
纳米抗体来源于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是已知最小抗原结合单元.该研究构建了抗黄曲霉毒素B1(AFB1)纳米抗体的单价及多价串联体,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片段融合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亲和层析技术分别纯化单、双及三价抗AFB1纳米抗体与GFP的融合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融合蛋白均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分别为6.0、7.5、4.0 mg/L.采用酶联免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保泰松、氯苯那敏等6种镇痛类化学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以膏霜、面膜、啫喱和喷雾类样品为代表性基质,化妆品样品采用乙腈进行超声辅助液液萃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含5 mmol/L乙酸铵的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通过串联质谱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在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建立了离心超滤净化,离子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IC-MS)同时测定蔬菜中乙烯利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分析方法.茄子、番茄、玉米和辣椒4种蔬菜经均质机打浆,依次经离心超滤和0.22μm的无机针筒过滤器净化后,进入IonPac AS19离子色谱柱分离,采用60.0 mmol/L的KOH溶液等度淋洗,流出液经阴离子抑制器抑制后进入质谱,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离子监测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乙烯利和2,4-D的质量浓度在0.5~200.0μg/L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