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Ⅰ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不全30例临床研究

来源 :江苏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口服,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含量及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并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喘息、乏力、心悸等各单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sST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AD、LVIDd、LVID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FS、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组S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LVIDd、LVIDs、SV、FS、LVEF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中药“心衰Ⅰ号”治疗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改善血sST2及LAD、LVIDd、LVIDs、SV、FS、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以泰州市姜堰区为样本,通过对医疗机构经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提出转变重业务、轻管理思想,改变传统运营模式.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提质增效体系;推进“业财融合”,建立健全经济管理职能;强化综合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提升医院经济运营能力的策略,以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 化痰祛斑汤rn组 成:胆南星10 g,僵蚕10 g,焦山楂10 g,生薏苡仁10 g,浙贝母10 g,白芷6 g,陈皮10 g,桔梗6 g,生甘草3 g.rn功 效:清热化痰,消肿散结.rn主 治:声带白斑(痰热凝聚证).rn用 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rn方 解:方中胆南星苦辛而温,燥湿化痰;陈皮辛苦而温,行气健脾、和胃化痰;生薏苡仁健脾化湿;焦山楂酸甘而温,散瘀行滞;浙贝母苦寒,化痰散结;僵蚕咸辛,化痰软坚;白芷辛温,燥湿消肿;桔梗苦辛而温,化痰利咽;甘草甘平,补益肺脾、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1 痛肾安rn组 成:白参10 g,生黄芪20 g,黄精10 g,黄柏10 g,知母10 g,山药10 g,生地黄10 g,玉米须30 g,石韦30 g,冬瓜皮10 g,薏苡仁10 g,猪苓30 g,络石藤30 g,红花10 g,炙甘草3 g.
目的 观察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individual and family selfmanagement theory,IFSMT)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继发糖尿病足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就诊本院的糖尿病患者1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IFSMT理论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追踪随访4年,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足相关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尿病足发生风险差异.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空腹血糖为
1 益肾消癜汤rn组 成: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山萸肉10 g,枸杞子10 g,补骨脂10 g,仙茅6 g,淫羊藿10 g,龟甲20 g(先煎),当归10 g,鳖甲20 g(先煎),茜草10 g,墨旱莲10 g,甘草5 g.
1 加味桂枝汤rn组 成:桂枝10 g,炒白芍10 g,炙甘草3 g,生姜3 g,大枣10 g,炙黄芪15 g,炒党参15 g,炒当归10 g,鸡血藤15 g.rn功 效: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补益气血.rn主 治:内伤杂病(发热自汗、形寒脉弱、乏力纳呆等营卫失调之证).rn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rn方 解:本方是桂枝汤加炙黄芪、炒党参、炒当归、鸡血藤而成,熔桂枝汤、当归补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于一炉.方中炙黄芪益气固卫,配伍桂枝、炒白芍促进气血流通,使营卫调和;生姜辛温散寒,与大枣相配亦可以建
“实则泻子”理论可溯源于《难经》,后世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机复杂,虚实相兼,刘启泉教授在临证之时,承古法而创新义,认为胃与肺、大肠五行相生,CAG病位在胃,关系肺与大肠.故刘教授依据“实则泻子”之治则,顺应脏腑特性,通过宣肺和胃、清肺降胃、通肠导滞、化湿泄浊四法,开肺中郁闭之气,降大肠壅滞之邪,泻金以复胃气之降,祛邪以达治疗之功.附验案1则以佐证.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精神心理症状高发,其病位不仅在精室,还与脑、心、肾密切相关.脑、心、肾与精室生理相关,表现为:与精室通过经脉相连;布散经血,为精室所用;统摄神明,调节精室藏泄.脑、心、肾与精室病理相联,“脑-心-肾-精室”轴功能失调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理论基础上,归纳出血脉同调、精神同治、整体与局部同治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思路,以期在该轴理论框架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阴阳毒”“蝶疮流注”等范畴.金实教授认为其发病本质为内外合邪作用于人体,属本虚标实之证,肾阴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毒(火毒、热毒和瘀血)为发病之标,病机关键为肾虚瘀毒,基本治法为补肾化毒,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狼疮静方.金教授不拘泥于套方成法,在补肾化毒的基础上分期论治、病证结合,同时注重固护脾胃,以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人体血压的周期性变化受生物钟调控,受自然界阴阳消长影响形成恒定的昼夜节律.高血压病的发生乃阴阳失衡的体现,血压昼夜节律亦可出现异常.血压升高在卯辰时段者,此乃阴消阳长,两阳相合之际,可见于阳亢者,法当顺应阳气生发之机,调达木郁,疏理气机,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血压升高在申酉时段者,此乃阳长阴消,阴阳转化之际,可见于阴虚者,故当顺应阴长之势,收敛虚火,清泻相火;血压升高在夜间亥时、子时、丑时者,此乃阴中之阴,阴阳转化之时,可见于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者,法当育阴潜阳,以折阳亢,然重阴转阳之时,亦需阴中求阳,方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