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开关:20世纪以来斯里兰卡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机制研究

来源 :世界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里兰卡与中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华侨华人是中斯双边友好往来的重要使者.文章在“旧背景”与“新时代”的情境下,阐释斯里兰卡老华人因同化和涵化出现原生民族特色和情感连接“隐形化”,文化认同趋于“关闭”的现象;论述斯里兰卡老华人和新华侨在文化碰撞和交流中,以及在根基论和情境论作用下,老华人文化记忆被唤醒,从而引发从华人个体认同到社会认同的“开关”机理和“再建构”机制.以盼深化斯里兰卡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研究,为南亚华侨华人研究提供经典案例.
其他文献
19、20世纪之交,交恶百年的英美逐步修好,而并无宿怨的英德走向对抗.结构性因素——地缘政治或政体差异与个体因素都无法解释这两组反转.本文引入“稳健行动者”概念,分析关键国家及其决策者的危机应对与其关系结构改变的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德皇威廉二世无力驾驭俾斯麦留下来的精巧外交格局,其盟友关系被拆解,网络主导位置丧失,行动空间逐步被对手和盟友缩小乃至锁定.与此同时,英国成为大国政治中新的稳健行动者,构建了复杂对冲的盟友体系.英国对美国从敌对到绥靖,对德国施加限制却维持战略模糊.英德在一战的碰撞爆发于两国关系改
巴列维王朝是现代伊朗的起点.为抵御外敌和实现富国强兵,国王礼萨·汗开启了伊朗的现代化进程,并将波斯化运动作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手段,系统改造阿塞拜疆等少数民族.但是礼萨·汗推行的波斯化运动造成了伊朗国内波斯民族同阿塞拜疆等民族的对立,激发了伊朗的阿塞拜疆民族主义.由于这一时期伊朗仍然积贫积弱,在国家主权甚至内政上并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在民族政策上,伊朗国王也不是伊朗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唯一决定性因素.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为攫取利益,选择支持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对抗中央政府,这让伊朗的阿塞拜疆民族主义得以
桑给巴尔分离主义运动的兴起,既反映了岛内民众对桑给巴尔在坦桑尼亚联合体制中地位下降的不满,也与岛内经济衰退有密切关系.部分奔巴人对阿拉伯-波斯族裔身份的认同激化了两岸之间的对立情绪.1984年以后,对联合体制不满的政治家掌握了桑给巴尔实权,最终引爆了分离主义运动.第一阶段,分离主义者依托革命党体制扩大影响,通过制造坦桑尼亚政府形式问题的争论,诱导岛内族群的分离主义情绪.革命党以“清党”的方式肃清党内分离主义者.第二阶段,分离主义者1992年组建“公民联合阵线”,试图以竞选方式夺取岛内政权.革命党完善选举纲
近年来,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扩大,然而,国际移民在数量上的变化却始终保持在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左右.由此可见,迁移仍然不是大多数人们选择的生存方式.除了诸多迫不得已的外在因素,主动选择跨国移民生活的人们一定有其内在的动力或资本条件.笔者在田野研究中发现,迁移作为一种“最符合价值利益的”“最适合捍卫或增加家族物质和象征资本的”生存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长家庭文化属性与空间动力决定的.
在非洲各国的现代化研究中,国内学界对南非的现代化研究成果最多,既有专著①,也有专题论文②.南非的现代化研究受到较多关注,一是与南非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有关.南非的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程度在非洲长期名列前茅,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生产总值一度占全非洲的1/3.二是与南非现代化的复杂性有关.南非属于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中的一员,表面上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似,同为西方的殖民地,本身没有经历漫长的社会变革而在内部产生现代化动力的过程,只是借助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
期刊
对离散群体而言,节俗不仅是其从移出国带来的文化遗产,而且也包含其在客居国内经历多代人的社会文化调适所累积起来的文化资源.传统新年原本是Hmong人在老挝高地世代沿袭的岁时节日,经由美国Hmong人社区精英的积极运作,已逐渐成为由Hmong人主导、多方参与、兼具对内凝聚和向外融入功能的开放型社区庆典.它既是Hmong人族群性的实践表达和自主呈现,也是Hmong入主动融入当地多元社会、争取被理解被接纳的友善姿态,因而是观察多元社会族群互嵌和整合过程的重要切入点.
照护作为一项亲密劳动,包含大量情感劳动以及身体工作.本文基于养老院的民族志研究,考察了围绕性/别身体的照护实践、情感经验和日常互动.一方面,身体的亲密接触往往造成强烈的羞耻和肮脏感,而护理员们通过多重划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性/别身体”与“工作身体”的分离,自发建立起照护的专业脚本和工作伦理.另一方面,专业性的界线也可能在长期的互动中遭遇挑战和瓦解,这一过程伴随着厌恶、惊奇、愉快等复杂流变的情感.性/别与衰老、失能身体之间的复杂交织也形塑了护理员和老年住民之间的另类亲密性,有助于我们在当前主流的性与性
瞿同祖的“法律儒家化”和“以礼入法”是中国法律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不过,在初版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瞿同祖对于礼法间的关系有一种含义更为丰富的理解——礼法“调协”.本文首先探讨瞿同祖从礼法“调协”到“以礼入法”的理解变化,区分二者的异同,指出礼法“协调”所具有的两重意义.随后利用瞿同祖曾利用过的大清律例、清代的官箴书以及清代具体的司法档案等史料,进一步探究瞿同祖所提出的礼法“协调”的多重含义,并据此探索未来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图在新获得的非洲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从而满足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原棉需求,减轻对于美国原棉供应的严重依赖.在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推动下,莫属非洲殖民地纷纷采取棉花种植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劳动力控制、提高原棉质量以及市场销售控制等.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乌干达、苏丹和尼亚萨兰等地,但未能达到殖民者的预期,一些殖民地的原棉产出也被当地棉纺织业吸收.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导致非洲很多地区陷入依附性发展之中,加剧了非洲社会的分化,并引发非洲农民的反抗与抵制.20世纪上半叶英属非
2021年8月13日,墨西哥举行了“特诺奇蒂特兰城沦陷”500周年纪念仪式;9月27日,墨西哥再次举行隆重活动,庆祝国家独立200周年.由此看出,自西班牙征服至今500年的墨西哥,前300年是作为西班牙殖民地、后200年是作为独立国家存在的.如果说500年前的殖民征服,使墨西哥纳入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被动地卷入全球化进程,那么,200年前赢得独立国家地位,则为墨西哥探索现代化的道路创造了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