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丽丝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 台
  最初的电影并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而是野台。做醮酬神搬演的以大戏为主、布袋戏为辅;私人还愿常放映电影,大家乐、六合彩盛行时,签中明牌,一演五天七天,甚至长达半个月的也不少见。
  埤仔头、下旬尾、顶番婆,离竹围仔步行一刻钟内可到的所在如有露天电影,几名平日玩在一起的伙伴便相约着去看。若是冬天,出门前母亲会帮忙将外套扣子扣到第一颗;若是夏天,甚至会随身带一卷蚊香。
  有回不知怎么的我落了单,独个儿拎一张小板凳走到邻村看电影。放映机答答答响着,射出一道光束,光里有微粒悬浮,风很大,屏幕刷刷刷波动着,喇叭响彻云霄。因为是演给神明看的,声音也要放送到天际吧。
  银幕上成龙吊儿郎当地,一会儿调戏妇女,一会儿吃霸王餐,一会儿又路见不平出拳相助,终于在受了胯下之辱后发愤练功,吃尽苦头打下根基,好不容易蘇乞儿才准备将绝学醉八仙传授予他。
  我弓着背,手肘支着膝盖,托腮看得入神。
  突然闻到浓浓一股刺鼻酒气近身,我下意识地缩起身体紧紧抱住自己。是附近翻模工厂的雇工,瘦瘦的瘪瘪的,年纪并不很大但一脸皱,他嘿笑两声,我往旁挪动,把自己抱得更紧。
  当他将手伸向我的裤裆时,当时年幼的我甚至不能确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觉他的身上好臭,眼神涣散发着奇异的光。
  我再无心看电影,端着小板凳返家,进门时母亲问我电影不好看吗怎么这么早回来。我说突然想到功课还没写完。有种直觉是,刚刚发生了不该开口向旁人哪怕是自己的母亲说的事。母亲看我无精打采,要我先去洗澡,明天一大早再叫我起床写功课。
  也许许多小男孩小女孩,都曾遭遇过这类事发当时不敢、事后终其一生都不愿对人提起,但放在心上忘也忘不了的事。
  肇事者
  后脑勺左上方有个浅浅的凹陷,平日并不感觉它的存在,一旦意识到了,那个地方便隐隐发胀。
  那是升初中那年暑假发生的一场车祸的见证。
  那是个天清气朗的午前时光,我骑脚踏车前往小镇,乡间道路寂无人迹,蓦地看见大哥也骑脚踏车反方向迎面而来,他是返校日放学了。接下来,当我意识清楚时,人已经在医院。有脑震荡的迹象喔,白袍医师说,要住院观察。
  根据大哥的说法,就在我要与他打招呼时,一辆摩托车自身后将我撞倒。
  因漫画比赛获奖而刚在电视上亮过相的我,一时俨然竹围仔的“名人”了,出院后竟日日有人前来探望。其实已经不碍事,但头上缠着白纱布,看着似乎十分惨重,面对乡亲的关心,我竟至必须以更加的开朗活泼来宽慰他们。
  一个早晨,一辆私家轿车停在大门口,走进稻埕的一对母子,手上拎着水果礼盒。是肇事者和他的母亲。家人们客气应对着,好像让他们大老远跑这一趟有多过意不去似的。搞什么嘛,被撞的人可是我呢。
  我的注意力停留在那名肇事者身上,浓眉挺鼻,两只眼珠子黑白分明,麦色窄脸颊上泛着红晕,是名俊美非常的青年——算了,我还是老实招供吧,是向田邦子说的,“没有比回忆遭到修饰更可惜的事了”。其实,除了脸上略有愧色,青年的五官掩在屋檐阴影底下,我根本没有任何印象了。
  后脑勺的凹陷是记忆的引信,一旦点燃,往事如连珠炮般逐一炸开:夏日午前的车祸,医师宣布脑震荡,竹围仔乡亲的热情,最后引爆的是肇事者的身影。
  至今我仍常想起这个人。
  我看老电影,总是过分关心荧幕上那些童星或少年演员后来的动向,1948年《单车失窃记》里稚子布鲁诺、1971年《威尼斯之死》里美少年达秋、1979年《克拉玛对克拉玛》里小克拉玛等人,30年、40年,甚至50、60年后,现在是案上老猫睥睨一切,或街上老狗垂头丧气,还是如我一般,绵羊群里的一只,分不清谁是谁?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在30年前那场车祸的老电影里,也有一名少年和一名青年,那名少年我自然不能不知道如今他成了个什么模样,至于青年,现在应该也不过就是半百的年纪吧。他何去何从,变成什么样的人了呢?
  给爱丽丝
  餐厅播放着轻音乐。轻音乐就像墙上的壁纸,虽然塑造了环境基调,但很快就让人忽视它的存在。
  突然地我的心头有一根弦被拨动,空气中流荡的钢琴小品我认得——
  升上初中后,与L结为好友,几度放学后他邀我去他家做客。他的家位于小镇郊区,半路上他在排水沟旁驻足,自书包取出饭盒,将剩余大半的米饭菜肴全倾进水沟里。我看着惊讶,他耸耸肩,似乎别无选择的模样告诉我,免得回家又要被骂浪费了。
  那个家有耶和华牧羊的画片,写着“以马内利”的立牌,有马桶,马桶盖上罩着毛茸茸豹纹布套,还有一架钢琴。黄昏的晕蒙光线自窗外袭来,为这个家屋罩上梦的质地。L让我见识了迥异于我的小农村生活经验的家居样貌。
  我家墙上挂着的是农民历,有凤飞飞、林慧萍笑靥的月历;蹲的是掏粪式厕所;最大的“家具”是为雨伞代工订制的简陋木架油腻腻脏兮兮;三天两头要上屋顶调整天线才有电视看,还是黑白的;掉落地面的饭粒,小黄狗早等在一旁,舌头一卷吃下肚里去。
  学校里,虽说必要但让人心不甘情不愿的,有一件事是午睡。
  匆匆咽下午饭,腆着个肚子,钟声一响便要趴课桌上睡觉,不能东张西望不能窃窃私语,戴红臂章的纠察队一趟趟巡视,谁违规了遭记名扣分,在班际风纪竞赛中落了后,将受全班的敌视。
  L有时会找借口规避午睡,他说我们一起去做壁报吧。我一向是个乖乖牌,怯怯不敢答应,L拍拍胸脯一副很有办法的气概,说他已经事先为我登记申请了。
  随他来到远远的位于操场一隅的音乐教室。壁报呢?他说不急,却坐在钢琴前,掀开琴盖,屏息,双手随即在琴键上舞动。琴声轻快,一声声仿佛晨曦在草尖露水间跳跃,又宛如水面上银光闪闪烁烁,随着涟漪一波波荡漾开来。
  一曲弹罢,他说,这是理查·克莱德门成名作《水边的阿蒂丽娜》。还要不要?我点点头。
  这一回是《给爱丽丝》。
  两个曲名都记得清楚,多年后却无法给响在脑海里的片段旋律正确的名称。直到在餐厅听到熟悉的音乐,上唱片行找CD,发现《水边的阿蒂丽娜》原名《给爱德琳的诗》。一时不免感到困惑,看来我是记错了《给爱德琳的诗》为《给爱丽丝》?记忆的毛线球全乱成一团了,其实前前后后我所听到的,只是同一首曲子?
  这么说来,自以为殆无可疑的这些那些记忆,很可能也是无性增生、繁殖的结果。记忆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意志。
  正疑惑着,读到作家朋友的文章里,说她在电子工厂当女工时,深夜失眠,“拿着一把借来的吉他,我到宿舍屋顶平台弹《给爱丽丝》”。心中一震,随即拨了电话,朋友在电话彼端自嘲是音痴,“但我还会哼《给爱丽丝》喔”。才几个音符便把我遗落的拼图补上了。
  我有点激动,不只为了《给爱丽丝》并非《给爱德琳的诗》的错置,更因为,记忆也并不是那么不可靠。
  重新回到最初——直到升上初二能力分班前,午休时我们常找借口躲到音乐教室里。L坐到钢琴前,我凝视着他的侧脸,唇上有软毛青青初萌。当他转头看我时,我们交换了一个微笑。
  我一向是个乖乖牌,但是美诱使人犯错,心甘情愿地。
  (选自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大风吹:台湾童年》)
其他文献
12月14日午前得知光中先生仙逝的消息,百感交集。自从去年8月他在信中说“目疾为患”之后,我一直想去高雄探望他。8月太热,想等秋凉,我却又应邀去了一趟杭州及上海。又有一趟北海道之行。因見余老10月下旬90大寿庆生会上坚持站着说话,显示健康难关已过,百寿可期,便感不急。正想12月下旬南下,岂料迟了一步而愧悔不已!赶快写封信慰问咪咪大姊,我说今天顿觉人生好空虚,好荒谬。文豪走了,举目四望,还有谁?  
书架上最早的余光中著作是《左手的缪思》。封面有一只张开的有力的左手,大林版,它的初版应是1963年,是非常有象征性的年分:胡适过世已一年,余光中在这年剪掉了散文的辫子,隔年再下五四的半旗。我手上的是1984年的再版,扉页的左下角煞有其事直书“钟怡雯藏书,高中二年级”,底下注记的日期是1986年3月29日。  想不起这本书从哪里,在什么场合买来,高二的我是否读完读懂了。当时我以为写《死亡,你不要骄傲
O:许子东 口:陈彦瑾  口:您和刘以鬯先生都是上海人,我注意有报道说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用上海话交谈了很长时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O:那个时候三联书店要我编一套《香港短篇小说选》,我接手后就去拜访几个重要作家,有刘以鬯、西西,还有其他一些人。当时刘以鬯是《香港文学》的主编,我就到他的编辑部去。我们见面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们用上海话讲了好几个小时,他讲他原来在上海怎么开始喜欢文学,跟姚
感恩节后,圣誕节前,自然美东地区总要降雪。事先,西北风跑来开路,把千林黄叶收拾干净,把千家万家的大衣从衣箱里抖出来,把老公寓的暖气锅炉修好,把汽车换上雪胎,也拂乱了异国游子的千虑万念,注入一腔冬愁。  我已三十多年没见过平地上的雪景,当大雪压下来时,我是忧郁之中有兴奋,而兴奋终于压倒忧郁。来此地后见到的第一场雪不大,地面浅如敷粉,恰可把人迹印上石板路。第二场雪十分壮观,雪花如帘如幕在窗外深垂,整天
雨天撑伞:捉迷藏  为一场演讲准备讲义  觉得应该加上  两张脸书当红图片  狗狗回頭与黑人问好  明明每天都看到  要用的时候找不到雨天撑伞:妙方  有时候伞会忘在捷运  有时候伞会忘在客户那里  有时候伞会忘在公家机关  所以最好的办法  是把伞忘在家里雨天撑伞:开示  梦里那人在悠闲的下午  跟我说诗的美感  然后告诉我  我不是那个路线雨天撑伞:使命感  你花一辈子的时间  跟他在一起  
蔡丽双,一级作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任香港文联主席、《香港文学报》社长、《香港文艺报》总编、香港作家联会名誉会长等职。出版有诗歌、散文、散文诗等作品集九十多部。其中,《星光下的情怀》获冰心散文奖、《比翼云天》获中国首届长诗金奖、《温泉心絮》被评为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集、《求索》被希腊国际艺术协会评为优秀诗歌集,多首(篇)新诗、散文诗和散文入编《人学语文》课本,多篇寓
一  讨论新移民作家张惠雯的写作,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中产写作”。与相当多移民作家更多依靠海外传奇景观吸引读者不同,张惠雯的作品并不依赖于“世界”景观的展示而宁愿聚焦人物内心的细微波澜。这应该与她对“世界人”“世界性”的不同理解有关。在与作家林森的一次对话《把爱人放在爱边界之前,那你也是世界人》中,林森说:“如果没有记错,我们第一次见面是2009年,当时我们一块参加《中国作家》在内蒙古乌审旗的一个
“日子太快了,21世纪刚一眨眼就是20年!”一边开车一边感慨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国男人,頭发枯细如草,却戴着一副瓶底厚的近视眼镜,他叫王大海。  2019年12月18日,美国南部的盖尔维斯顿岛,阳光依然酷烈,远处是吞云吐雾的墨西哥海湾。目光疲惫的王大海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邦地亚克老爷车在一片古堡幽灵的住宅群里慢慢地行驶,探寻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这个王大海,出国前在北方的一所大学教中文,20年前跟着
傍晚出去散步  傍晚出去散步  半路突然犹豫不决  因为,想起家里  小仙女兰花今晚要开了  傍晚出去散步  看见白月亮卡在树梢  我多走几步,它就被风放出来  只不过,比童年时慢多了  傍晚出去散步  看见钟法路的汽车排成蜗牛  我走到江滨看流水落花  手里也拉着一只蜗牛  云水谣印象  青山被白云从大地取出来  羊咩咩搏动的小心脏啊  我相信,万物无辜,众生自愿  我祈愿,爸爸妈妈收到我的信 
陈小手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