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和外资:谁更有利于环境保护——来自我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swhzx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内资和外资工业部门在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三种污染物上的污染排放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废气的结构效应和固体废弃物的技术效应上,内资工业部门比外资工业部门更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在废气的技术效应、废水的结构效应和固体废弃物的规模效应上,外资工业部门比内资工业部门更容易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存在,从而蕴含着相应的政策涵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FDI影响国内投资的理论模型,说明存在一个最优的FDI规模,此时FDI对国内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然后利用1985-2005年我国省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考虑到投资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估计方法上采用最新提出的空间GM方法。结果发现:我国确实存在一个最优的FDI规模,约占GDP的6%;我国大部分省区的FDI小于这个最优规模,而FDI超过最优规模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从FDI对国内投资的长期效应来看。东部地区要低于中西部地区。
武汉大学国际贸易学科依托于世界经济学科,世界经济学科由我国著名学者【吴纪先】教授、郭吴新教授等创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是国内首批获授权的学科点之一,1987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成为教育部100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性正在增强,新的贸易冲突难以避免.以SA8000为代表的蓝色壁垒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信手拈来的武器。本文认为我国客观存在劳工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我国劳工并未获得与“中国制造”同步增长的权益;在经济衰退的威胁下,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订单减少的问题,更要面对新的贸易壁垒——蓝色壁垒,因此应抓住当前机遇,化“危”为“机”,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以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通过Granger检验、ADF检验、协整检验,建立实证模型就人民币汇率、我国居民消费与我国物价水平对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涨对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影响最为明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次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湖北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科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期以来,依托传统骨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WTO与中国经济发展等三个明确、稳定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运用实地调查方法。注重应用对策研究,服务于湖北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同类学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美国于2009年9月悍然违反国际贸易公平规则对中国输关轮胎“特保”;中国迅速“亮剑”,对美国部分汽车和肉鸡产品采取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由此可能引发一场中关之间甚至世界贸易大战,影响深远。“特保案”的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下新一轮的贸易摩擦,中国出口企业治标治本的对策建议是树立信心和决心,反对“双输”贸易保护行为,促成新的“双赢”贸易规则;精研世贸协定各项条款及国际贸易法,善于借助外国法律全力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利益;将单纯依靠低价、数量的贸易增长方式转向以质取胜,调整经营策略和结构,扩大内需,实
期刊
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50年的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双方需求与产品越相似,则潜在的贸易量越大,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
利用1992-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先后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和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作为服务贸易一个具体的产业部门,运输服务产业比较优势的测度一般基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本文基于1992-2008年的贸易数据,对美中两国运输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指标做了比较分析;并通过关中双边运输服务贸易分项数据,对美中两国在客运服务、货运服务和港口服务三个分部门的比较优势做了深入论述,认为美中两国在运输服务产业内部各具优势、各有分工;对服务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不能仅仅依靠BOP数据,更应该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化程度、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和要素资源禀赋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