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素材也能开出神奇的花

来源 :初中生学习·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h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莫言小说的人,都会被他高超的叙事技巧所吸引。谈到小说的取材,他认为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以乡村或城市为题材,描写身边妙趣横生的生活;二是以历史或传说为题材,想象新颖奇特的故事。这两类材料,虽然看似一“近”一“远”,然而“新”是它们共有的亮点。写作素有小说“排头兵”之称的小小说时,莫言先生的话可谓金玉良言。如何将大师的技巧用到我们的作文里呢?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的两种取材技巧。
  一、精选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点,反映“我”的思考
  日常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受时间及字数的限制,不可能长篇大论,选取的材料最好是生活中的一个“点”,或许是一个画面,或许是一个瞬间,甚至是一句话。这样的题材虽然细小,人生冷暖与世态炎凉却蕴藏其中,能够收到主题深刻的效果。如生活在农村的同学,可以通过一条路、一栋房、一身装扮等,引出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活跃在城市里的中学生,则可以通过一部手机、一条微博、一条短信等,反映城市生活的某种病态。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文章要收到小中见大、一针见血的效果,不懂得欲扬先抑或波澜迭起的构思技巧,是难以实现的。莫言讲过的一个故事,便堪称小小说的经典。话说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了避一场特大暴风雨,躲进了一座摇摇欲坠的破庙。可小庙实在待不下那么多人,可谁也不愿相让,最后他们决定用抛草帽的方式决定大家的去留。结果七个人的草帽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那个人自然不愿意出去,于是众人便抬起他扔出了庙门。就在大家将那个人扔出庙门后,那座破庙轰然坍塌。仅仅是一瞬间,作家将人性的自私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重温历史长河中的一件事,反映“新”的现象
  莫言之所以对历史与传说类题材格外感兴趣,就在于这些材料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当我们将自我智慧与时代情怀注入其中后,往往能够在“以古为镜”的材料中,收到推陈出新、借古讽今的效果。这种取材方式,类似于“故事新编”。这类小小说,借用的是历史素材,折射的却是时代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写作此类文章,“史”是写作基础,得保持原著神韵;“新”是成功的关键,得反映现实生活。高考小小说佳作《假如雷锋回来》里就有这样的片段:到站了,雷锋茫然地随着人流走上月台。这时,一位少妇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一只大皮箱艰难地迎面走过来。雷锋不假思索地伸出手去:“大嫂,我帮你提东西吧!”“谁是你大嫂?你要干什么?”少妇惊恐万状,花容失色,孩子也抱紧妈妈的脖子哭了起来。雷锋当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果简单地讲述这些材料,定会让人心生厌弃。可考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人物回到当今时代,也就有了这一幕看似啼笑皆非却又震撼人心的效果。巧妙的情节,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缺少信任的不良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由此看来,素材的新与旧,并不在于大家对它的熟知程度,关键是写作者有没有让它出彩的能力。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学生佳作《闪光的防盗窗》。
  随着一声“哐哒”的关门声响过,小区变得热闹起来。楼梯间急促地传来一阵“叮咚叮咚”的高跟鞋声响后,楼下又传来一阵尖锐的“女高音”。原来,楼上的美女小张把自己关在了门外。钥匙放在了屋里,丈夫又出差在外,这可如何是好。
  动静闹得真大,短短几分钟时间,楼下便聚满了看热闹的人。三三两两,老老小小,黑压压的一片。慢慢地,有人开始帮着出主意了。各个窗口都装着防护拦,怕是没有办法进去。有人建议请人来开锁,可据说那门有十二道安全措施;有人建议撬门,可小张哪里乐意,这门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小小的楼梯间挤满了看热闹的邻居,就是没有一个人行动。终于有人恍然大悟地高喊:“报警啊!”
  小张忙掏出铮亮的苹果6S,拨通了110电话。警察来得很快,可几个人围着整栋楼看了几圈,连连摇头。小张家的防盗门,连公安的开锁专家也是爱莫能助。阳台及房子四周的窗子上全部装上了结实的不锈钢。“你家的防护栏太牢固了,怕是只能请消防了!”一位警察满脸无奈地说。小张一时慌了,带着哭腔说:“你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呀!”
  “快看!”突然有人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指着小张家的厕所喊了起来。人群顿时涌向楼房的后面。在厕所上面的小通风口,竟然有一个布满灰尘的小窗。“小孩钻进去,应该不成问题。”大家议论着。小张顿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谁去呢?她回头看了看邻家的小孩,可刹那间,看热闹的小孩如同飞到了九霄云外般没了踪影,只剩下几个闲聊的人,也装作没有听见,还不时用眼角瞄瞄小张,谁希望自己的小孩成为“烈士”?
  最终,小张以二十块钱请了楼下看门人家的男孩。一根绳子从天而降,男孩站在楼顶不时向下望望,眼睛里流露出恐惧的神情,看得出,这男孩非常不愿意做这件事,可那二十块钱诱惑着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用二十块钱买来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沿着绳子从楼上滑下来,好不容易到达了小张家的楼层。
  终于到达了窗口,大伙儿也都松了一口气。这是一扇很小的窗子,上面锈迹斑斑,角落结满了蜘蛛网,窗台上布满了灰尘。平常是没有人注意它的。男孩好奇地打量着里面,迟迟没有进去。小张有点不耐烦了,吼道:“你怎么不进去呀!”小孩向下看了一眼,落在窗台上的脚有些发抖,瘦小的身体缓缓地钻了进去。一阵阵拨弄锁的声音后,过了好久门才打开,小张用审视的眼光打量着男孩以及他的每一个口袋,然后才不情愿地把钱给了男孩。
  第二天,男孩路过自己助人为乐的窗口,不由自主地朝上望去,却发现,窗口上多了一样闪闪发光的东西——防盗窗。
  作者选取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当他用小小说的形式来呈现时,文章便有了不一样的深度。在这一突发事件中,邻居的幸灾乐祸、小孩的恐惧神态以及小张换上的防盗窗,都逼真地反映出了人情冷漠、缺少诚信的生活现实。结尾宛如画龙点睛,令文章顿然生色。这种出人意料的行文思路,正是这篇小小说出彩的地方。
其他文献
从我家出门右转,直走500米,再右转,再直走大约1 000米,有一家书影音出租店。店门口立着一块铁牌,上面写着两个字——租赁。小时候我还不认识“赁”这个字,总是读成“凭”,每次我姐用单车载着我路过那家店时,我就缠着姐姐问:“租凭是什么意思啊?”姐姐是个近视眼,看不见铁牌上的字,就说:“大概是出租的意思啦。”我就点点头,脑子里想,出租偏偏写成“租凭”这个没听过的词,老板真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呢。  后来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地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
期刊
美洲王蝶是一种色彩艳丽斑斓的美丽蝴蝶。为躲避加拿大和美国的冬季严寒,数以亿计的王蝶每年都要南迁到墨西哥的温暖森林里繁衍生息。在超过 5 000公里的迁徙路上,处处都潜藏着凶险:崇山峻岭间的风霜严寒,大海上的狂风暴雨,沙漠中的烈日干旱……一双健壮有力的翅膀,是每一只王蝶穿越艰难险阻的生命之帆。  2008年11月,墨西哥昆虫学家梅里在对美洲王蝶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了一只奇特的王蝶:它的翅膀本来已经折
期刊
小学五年级的冬天,爸妈都失业了。怎么给我凑够第二天要交给学校的午餐费,成了妈妈最头疼的事情。  我找到了负责管理学生餐厅的巴尼特夫人,她答应为我在那里安排一份工作,如此我便能吃上一顿免费的午餐。  当我把自己必须每天中午提前下课的事情告诉班主任唐纳小姐时,她的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情。学校规定每天中午11点半开饭,而我必须11点赶到餐厅,把每个餐桌上的糖罐和盐瓶都装满。除此之外,我还须不停地往柜台上堆
期刊
每次坐长途汽车,落座后就闭目遐想:今天总应该会有位美女坐我旁边,起码是个赏心悦目的异性!  但是,每次都让我失望,几乎都是与老弱病残在一起,运气很不好。  这次也一样,眼巴巴看着一个个美女持票鱼贯上车,硬是没有一个坐我身旁。最后,来了个提大包小包的乡下老太,我看得出她要进城做饭去,因为其中一个蛇皮袋里装着铁锅,露出把柄,然后“当”一声就落在我脚边,我终于明白,她是我今天有缘同车的同座。  我欠了欠
期刊
一  读初中时,我和林蔓都是县一中的住校生。学校里铺位紧缺,一张窄小的床都要安排两个学生合住,费用也仅收一半。这对来自农村的我们,自然是经济又实惠的。  我和林蔓同班同寝室同床,关系好得胜过了亲姐妹。个头一般高的我们留着一样的长发,穿相同的校服,同样爱笑,往往让人有种错觉,以为我们是姐妹花。我们笑着,异口同声说:“是呀,要不哪能形影不离呢?”  我们真的是形影不离,每天进进出出都是一块儿,一起吃饭
期刊
高二时,我们班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心高气傲,认为我们学校比较小,容不下他这尊大菩萨,而且分配给他教的是我们这个普通班,于是不满情绪更为严重。  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他点名,仲树央。没人应答,他又点:仲树央。同学们面面相觑,我们班有这人吗?最后才知道他点的是我的名字:“郑斯茵”。  语文小测试某个同学想先交试卷,便问:“老师,先交行不行?”他严肃地回答:“香蕉(先交
期刊
■  马上就要考试了,这也预示着暑假将要来临,预示着我们初一的第二学期即将结束。  周末,我正在野外爬山。我哥说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锻炼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而且,放松精神,保持头脑清醒更有利于考场发挥。  我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是郑莱莱家的号码。  “干嘛?你不是说不来爬山吗,后悔了?”我接通手机没好气地说。  “不是关于爬山的。茜茜,告诉你一件大事儿。”电话那边传来郑莱莱沮丧的声音,“我
期刊
我叫沈茜茜,别人说我是假小子,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个热血美少女!我最好的朋友叫郑莱莱,是个公主,当之无愧的。  我们都是新华中学初一的女生。哦,不不不,开学就初二了。  这个暑假,我寄居在郑莱莱家,不用自己洗臭袜子,不用早睡早起,过着安逸的生活。  要说郑莱莱家什么都好,住大别墅,床铺柔软,有保姆打扫卫生。唯一不足的就是:饮食。  你知道,郑莱莱最大的爱好就是做西餐,而且只要我一来她家寄居,她就把保姆
期刊
中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在一次班会上做了一个游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老师事先告诉我们说她准备组织一场名为“让纸条行走”的趣味比赛,就是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上字,或者画上画,再以编号而不署名的方式让它在同学中自由传递,最后看哪张纸条传递的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同学们都暗暗下功夫,都想让自己的纸条走得最远。  大家苦苦准备了3天,有人写了一条最好的格言,心想这则格言一定会打动所有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