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仁爱”思想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独特的涵育作用.在育人实践中,学校挖掘“仁爱”思想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两者结合的可行路径.
其他文献
北京市第二中学突出技术课程的育人优势,彰显“五个重视”的技术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培育核心素养.rn重视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以主题式教学为载体,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技术课程中,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支持的技术课堂生态.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项目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传递“技术向善”的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技术的发展是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服务的.在技术课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疑-探-获”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疑问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进行技术构思、技术设计、技术创作、技术测试等实践活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和学校体育教师沟通,大家普遍“双手赞成”,乐见中考体育分值提高,认为这样的调整能促使家长重视孩子体质健康,促使学校把体育教学放在更高的位置来看待、来保障,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提高.目前来看,问题在于怎样才能用好中考体育分值提高这项“政策工具”,实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笔者对此有三点看法:一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和方案细则,不被片面、甚至断章取义的解读带偏、带跑.
期刊
让学生爱上体育不是一句空话.无体育不健康,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推进健体、育人、铸魂的体育工作理念,为学生努力搭建成长的平台,让孩子们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在锻造健康体格的同时,塑造开朗健全的人格,培养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期刊
学校整体架构“双减”工作模型,将“双减”与学校“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办学理念有机融合,呵护学生健康成长.rn1.线上与线下混合教研,提升校本教研质量rn“双减”政策背景下,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成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保障.学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为学校的教研管理提供精准的引导和参考.为了促进教师日常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部门从整个学期教研活动的时间、频次、内容、形式等方面,对各学科教研组提出明确要求.各学科教研组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清晰、可操作的
期刊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教师要及时伸出援手,对“症”下药,引导学生直面挫折.rn首先,接纳自己,调整目标.期中考试后,小A的成绩与上次期末考试相比退步了很多.家长的批评、同学的调侃、内心的自责,让她一时之间情绪更加低落.连续几天上课,她的脸上都没有笑容.一天,我处理完手上的工作来到操场,找到正独自一人散步的小A.
期刊
北京市从2007年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高中校开始全面的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必修+选修”的课程方案.2016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改革,不分文理、选学选考成为新常态,明确“基础+选择”的课程设置,即通常所说的“六选三”模式;进一步推进“一核、四层、四翼”和高考招生方式的改革,提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任务.
期刊
2020年,我从汇文实验中学交流到汇文中学朝阳学校,这是一所新建初中校,是汇文百年苍劲大树上萌发的新枝.新学校处处展现着细节的力量,在诸多的细节中,我感受着家的温暖.rn校园布局精巧细致,是育人的好地方.教学楼与实验楼有连廊连接,呈“U”字形,小花园就在中心,“智仁勇”的校训积木错落有致,在草地上格外醒目.花园里有着曲曲折折的流水,锦鲤在自由自在地游动,我们在这里举行语文活动.新建的图书馆,大方窗朝南,图书种类繁多,木质台阶上放着坐垫,学生可坐在台阶上读书.我们的名著阅读课就是在图书馆里上的,学生静静地读
期刊
北太平庄学区音乐学科教研基地成立后,在区教研员刘晓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设计思维设计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基地培训课程.rn1.基于设计思维确定教研活动指导思想rn学区开展的教研活动涉及学区范围内的学校.北太平庄学区目前有6所小学,12个校址,共45名音乐教师,这些学校距离较近,教学环境及学生情况相近,学区教研基地要负责开展学科学区教研、建设学区学科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建设学习共同体等.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践行者,班主任需要唤醒学生的心智潜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和智慧呵护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rn1.慎用“高压”,善用温和的力量rn《论语》第七篇《述而》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我的理解是,与学生交谈时应该语气温和有礼貌,同时还必须“严厉”.当然,这里的严厉不是语气的严厉,而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
家长和教师可以按照“一二三”原则,有意识地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rn“一”是把握一个核心,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价值.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之前,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孩子的挫折感来自哪里?只有明白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才有利于对症下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挫折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害怕失败的焦虑,这是自信心、自我认同感缺乏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对可能会失败的后果的恐惧,害怕失去.恐惧和害怕失去,也是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潜意识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