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2周内访谈调查献血者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献血后24 h及2周时电话随访,统计ADRs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体重等体检数据,与ADRs做相关度分析。结果 通过在献血现场访谈与献血2周内2次随访,并结合所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体检指标的有效性,最终纳入734人[90.39%(734/812)]为研究对象,本组ADRs发生率13.22%(97/734),其中献血当时(采血现场)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10.49%(77/734)[占本组79.38%(77/97)ADRs];离开采血现场后≤2周的ADRs发生率2.73%(20/734)[占本组20.62%(20/97)ADRs;含局部发生症状者1.63%(1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依次为1次献血量400 mL(OR 6.312,95%CI 3.336-11.944)、体重45~60 kg(OR 3.744,95%CI 2.017-6.949),MAP≤90 mmHg(OR 3.101,95%CI 1.416-6.788),初次献血(OR 2.237,95%CI 1.199-4.174),年龄18~30岁(OR 2.197,95%CI 1.107-4.361),女性(OR 1.871,95%CI 1.026-3.413);献血者血压、职业、学历、身体质量指数(BMI)、Hb并非ADRs影响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利用献血后访谈与随访可有效地获得献血者ADRs的真实信息,及时掌握和预测影响ADRs发生地相关因素,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安全。
其他文献
<正>研究目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在,社区体育活动是满足人们日常体育活动需求的最直接高效的方式,社区体育文化包含在社区体育当中,社区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随着国家对锻炼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加,人民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应紧跟文化建设的步伐,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后疫情时代下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在进行研究,明确影响社区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会议
“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上升,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我国医保制度依然不够成熟,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性缺陷日益凸显。《“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出台为深化医保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报纸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0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疼痛耐受度、再献血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
采用乙醇为提取溶剂,对无刺蜂蜂巢中甾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究无刺蜂蜂巢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tingless bee honeycomb,EESH)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EESH的提取工艺;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显色法测定EESH中甾萜类含量,并分析了EESH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
针对某公司GDS现状,对现有系统进行联网升级改造,实现对现场可燃、有毒气体报警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实现大数据分析,为现场报警数据的预警和报警后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公司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工厂提供技术基础。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2020年在本血站1 302例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访1年,记录其再次献血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0年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记录1 302例,其中男性1 070例,女性232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8.69±12.9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9例、高中或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