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为脂膜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皮下脂肪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可称为深在性狼疮(Lupus Profundus)或狼疮性脂膜炎(Lupus Panniculitis)。其临床特点为在颊、臀、臂等部位发生持久性的境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损害,偶具压痛,表面的皮肤正常或为中心有溃疡或萎缩的硬斑。

其他文献
胶原病中治疗效果好的有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抗ENA(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效价增高的混合型胶原病,疗效差的为硬皮病。本文叙述以SLE的药物治疗为主。简单涉及皮肌炎和硬皮病。一.SLE的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大大改变了SLE的经过和性质,但是医原性并发症如(1)感染,特别是病毒和真菌,(2)皮质醇增多症,(3)糖尿病,(4)消化道溃疡,(5)肌病等应注意加以防止。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分布的湿疹性疾病。这些患者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这些异位性疾病的家族史。遗传方式不清楚。在异位性疾病中曾报道有一些持久的单一型组织适应性位点抗原(HL-A)。人类变态反应中,HL-A7伴有一种特异的反应素性抗体反应。
本文介绍日本厚生省(相当于卫生部)特定疾患调查研究班对硬皮病、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进行的两次调查,其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如下。
白色萎缩(Atrophie blanche或网状青斑伴夏令溃疡)的特征是在下肢有周期性疼痛的溃疡。典型损害开始为紫癜性浸润的丘疹及斑片,进而形成浅表坏死,最后愈合,遗留白色萎缩性疤痕。损害疼痛明显,治疗顽固。此病见于青年到中年妇女,为慢性复发性病程,常不伴有任何内在的系统性疾病。组织学特征随损害的阶段不同而异;但是,一个不变的及突出的发现是在表浅血管中出现纤维蛋白样物质。
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起初大多数作者仅记载了本病的皮肤表现,后来发表的著作中指出了内脏器官脂肪组织的改变(腹腔、肾周围脂肪蜂窝组织,心脏周围等)。这些疾患往往使人致命。在提到本病发病病原时许多作者提出关于外伤、碘和溴制剂、局灶感染、细菌过敏的作用。
期刊
作者采用单式放射免疫弥散法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忠者血清中的C3及C4的蛋白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研讨。一.在SLE活动期C3、C4值:SLE活动期,特别是急性加剧期,C3、C4均减少,其中C3减少更为显著,即在SLE活动期,C3减少占其96%,C4减少占其31%,而对照组的眼、口、生殖器三联症的活动期均一致上升,弥漫性硬皮病则在正常范围内。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C3及C4的测定,非活动期C
为了进一步探讨瘤型麻风病人细胞免疫缺陷的情况,作者应用了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二硝基氯苯(DNCB)的体内试验和体外植物血凝素(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共观察了31名墨西哥出生的瘤型麻风病人(临床分类为LL),其中21例组织学的进一步分类为LL(4例),LL或LI(3例),LI(12例),瘤型但不能进一步分类者(2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期2年。
虫咬反应多数为短暂的风团――荨麻疹性损害,少数虫咬可引起持久性损害达数天至数月不退.持久性虫咬反应常见的病理改变为;1.荨麻疹性;2.血管性――多形红斑型;3.肉芽肿性;4.淋巴样组织增生.本文作者报告三例具有异常组织病理改变的持久性虫咬反应.例1男性,46岁.躯体左侧单个瘙痒性丘疹24小时.组织病理为疱疹样皮炎样组织改变不伴有血管炎.
期刊
本文报道了3例青年女性病人为了预防枯草热,在上臂三角肌处作皮下注射类固醇一次,于注射后3~8个月,局部皮肤出现一块萎缩性斑片,稍下陷,有毛细管扩张,边缘呈红紫色,为不规则形,大约1212厘米,近似于限局性硬皮病的表现。组织学检查,仅有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皮肤附件在真皮中较正常者为高,标志有真皮的耗损。其中一例于15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余2例也显示有逐渐恢复的情况。所注射的皮质激素,各自为甲烯索(M
期刊
一例41岁男性患瘙痒性皮损20年,开始在背、颈、足部依次发疹,而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并用激素类霜剂治疗,皮疹从未完全消除,且反复恶化,致使经常住院。于1973年1月,曾进行皮肤活检,显示非干酪化的肉芽肿,镜检及培养未显示抗酸杆菌与霉菌。除了瘙痒性皮疹外患者基本上无任何症状。既往史无特殊,否认任何过敏性。家族史中其兄弟死于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