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是否提出一种规范性的图像技术现象学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伊德在他的"图像技术现象学"中,提出对图像技术的研究要避免将技术单纯描述为乌托邦和敌托邦,应侧重技术的规范性,即作为技术体验主体的现象学家对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预测。那么,伊德是否提出一种规范性的图像技术现象学?塞林格认为,伊德提出了人-技术-世界三者关系的内在性规范维度,以及审视敌托邦和乌托邦的实质性规范维度。本文将阐明由于伊德自身的非基础主义立场和过分依赖情境和技术,塞林格所提出的主体的塑造并未成功,从而主体的预测性就无从谈起。因此,伊德并未提出一种规范性的图像技术现象学。
其他文献
维克斯列尔是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核物理、宇宙射线物理、加速器物理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最先发现的自动稳相原理成为20世纪世界重大物理学发现之一。维克斯列尔及其团队根据自动稳相原理相继研发出同步加速器、稳相加速器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100亿电子伏特的同步稳相加速器,为苏联乃至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大科研不端案例推动着美国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四阶段演变,启示我们超越负面情绪的就事论事,转而从建设性的制度逻辑视角看待重大科研不端案例:索曼案、达西案推动着1981-1989年美国率先在全球实现科研诚信的建制化;巴尔的摩案、盖洛案推动着1989-2000年美国实现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的规范化;舍恩案推动着2000-2010年美国科研诚信的预防体制建设,促进科研诚信教育体制化;论文撤销激增、可重复性危机推动着2010年至今的科研生态体系建设。美国经验启示我们,聚焦中国重大科研不端行为案例,重视科研诚信制度的应战
  农业伦理是人与自然宇宙和谐互动的基础,农业伦理之“时”是诠释农业伦理的哲学起点,并且内涵丰赡深奥值得钻研。以农业伦理之“时”为切入点从两个维度探析其传播经纬:在农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构成,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有其系统、深刻的生成逻辑:接续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是其理论积淀;不断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根基是其现实关切;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健康需求是其时代面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是其价值彰显;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担当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是其精神之基;立足当前风险挑战、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是其深远考量。探赜习近平优先发展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当今,如何通过政治调控使科学技术趋利避害,备受人们关注,科学政治学成为时代的呼唤。自贝尔纳始,科学政治学思想基本形成,后经萨洛蒙、迪克逊、古斯顿等人的语境巩固和扩张,凸显了科学为民的价值观、科学“三角结构体系”的核心理论、社会系统分析方法和“边界组织”工具使用的科学政治学范式结构。从范式出发形成了科学的社会历史性、宏观可调控性、公众参与民主调控等研究纲领。这一范式与纲领,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我国实践亦不断为科学政治学语境巩固和扩张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对未成年犯罪人施以特殊保护,是学界共识,也是实务界竭力追求的目标.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正当性基础进行分析,可知基于对未成年犯罪人身心特殊性的关照,以积极态势
健康医疗大数据指代当前出现的技术驱动分析大数据集,从而增加医疗知识,提高治疗水平的现象。在健康医疗大数据时代需要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各伦理主体都能接受的价值体系。健康医疗大数据面临的公平问题,已经由小数据时代风险的公正分配转向机遇(受益)的公正分配。因而,在个体权利和共同善的权衡中,公共健康发展的共同利益具有优势地位,但同时也要注重个体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的保护;共识的制定需要克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分歧,进行理性的互动,在价值和观念层面达到一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应当积极参与发达国际的合作。通过合作提
[摘要]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探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运行及其创新问题,有利于完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也有利于推动农村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自2004年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成立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
林恩·怀特的中世纪技术史研究涉及广泛、影响重大.通过对能源、机械、农业等方面的论述,他表明西方中世纪取得了重大的技术成就.他进而认为中世纪以来西方的技术动力根本上
2021年4月23-25日,第八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生活哲学研究中心、《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会议由8场大会主报告和5个分论坛、67场报告构成,聚焦“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科技治理”主题。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会,并参与了换届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