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ctiviti工作流管理平台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务流程变更是应用系统运行过程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旦管理思路和管理流程发生变化,系统的业务流程也需要随之变化,这就需要系统具有对业务流程变更快速应对的能力.设计一个基于Activiti的工作流管理平台,该平台将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分离,业务流程变更只需要利用图形化界面修改流程,修改后的流程对业务代码不会产生影响.实际应用表明,平台降低了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的耦合度,使业务系统具有快速应对流程变更的能力.
其他文献
营商环境质量对于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务能力如何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以行政负担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务能力对于民营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较为稳健.政务能力对营商环境质量的优化作用存在较明显的异质性,对服务业企业的作用最明显.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务能力通过降低企业的行政负担,有效提升了营商环境质量.
准确评估与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是防旱减灾的关键,地形因子对旱灾风险的准确评价及灾情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8年多年平均状态下年尺度和季节尺度的干旱时空特征,探讨干旱和地形因子的关系,从而揭示黑龙江省干旱的地形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在时间上,干旱具有明显的年和季节特征,秋季>年>夏季>春季>冬季;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西干湿反向分布模式.2)在年尺度下,干旱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呈负相关,而与坡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破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之策,构建一个可操作、科学的乡村振兴质量动态评价体系,则是更好地评价乡村振兴实施效果、部署乡村振兴各要素有效流动的重要基础.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抓速度也要重质量,整齐划一的乡村振兴路径,可能会导致低质量的发展结果.《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九章中,明确提出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就是为了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提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构建基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要素禀赋以及特色资源禀赋的前置
微生物指标是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并未被纳入水质监测中.目前各类水质标准中只有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并不理想.因此,开发快速简便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改进水质生物检测和监测的关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DNA且不依赖昂贵检测设备的PCR技术.尝试利用该技术检测水中的8种常见指示菌和病原菌: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 ∶H7、小肠耶尔森氏菌、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获得了针对其中5种细菌的毒力
网络购物成为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网购商品质量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引入消费者反馈机制,构建了协同视角下政府部门、第三方电商平台、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各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基于Lyapunov第一法则研究了演化稳定点存在的条件,运用M atlab 2020b仿真分析了各要素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消费者反馈给第三方电商平台带来的声誉价值溢价或声誉损失,将使其选择强化审查策略;提高协同收益和政府部门对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处罚额,均将使政府部门选择严格监管、第三方电商
为了探讨总额预付背景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形成机制,分析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变化,对已实施总额预付的医疗机构中70名专家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开展一对一访谈,并将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经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按前提条件、行动策略和医疗服务结果的故事线构建总额预付背景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形成机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揭示了其内在作用机制,外部的总额预付制度通过影响医院的资源投入或精细化管理手段,包括费用控制、住院日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策略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行为,也通过影响
为探究青岛市团岛片区排水系统中污水流量与污染物变化规律,对该片区3个典型居民区排水管网中的污水流量和水质指标进行了为期1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的监测,并计算了污染物的产污系数、变异系数和相关性系数.结果表明,每 日污染物7:00浓度最高,这是由于夜间流量小使得污染物在管网内沉积,7:00流量增大冲刷管网从而造成污染物的累积;污染物变异系数均<15%,说明浓度较为稳定;COD产污系数为108 g/(人·d),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产污系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水流量与污染物COD、BOD5和S
目前,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针对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中,对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相对匮乏.在综述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源-汇关系和迁移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淡水环境中水生生物摄入微塑料的途径和生态毒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水生生物摄入微塑料主要是通过误食、鳃呼吸或者食物链传递,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后可在腮、肠、肝、大脑和肌肉中迁移和累积.微塑料的生态毒性包括影响基因的表达、抑制酶的活性、导致代谢紊乱、器官组织病变和炎症反应、产生神经毒素、降低存活率和干扰正常行为等.此外,针对目前
改性玄武岩纤维(MBF)是一种新型无机微米级纤维填料.为了研究MBF填料的生物亲和性,评估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扩展DLVO理论构建了细菌与MBF填料间附着行为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将MBF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的填料处理合成市政污水,初步评价MBF填料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MBF填料表面发生了牢固且较强的黏附行为,二者间不存在能垒障碍,故MBF填料具有较高的微生物附着能力.此外,基于MBF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启动较快,可长期维持稳定运行.COD、NH3-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
雨水调蓄池在峰值流量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雨水径流中颗粒物在调蓄池的沉淀特性尚缺乏系统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雨水调蓄池不同构造和不同工况条件下颗粒物的沉淀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进水流速由0.276 m/s增加到0.553 m/s时,普通(Ⅰ型)、增加挡板(Ⅱ型)、增加消能孔(Ⅲ型)构造调蓄池颗粒物去除率分别降低14.90%、13.89%和15.32%.当进水中颗粒物粒径由0.075 mm增加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