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这副“魔镜”,造物吧!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戴科幻感十足的黑色“眼镜”,一个一身黑衣的男子踱步到舞台中央,他面前摆着一张空无一物的方桌。就在这张小小的方桌上,他当着在场几百人的面,表演“凭空造物”。
  这不是魔法,黑衣男子也不是“造物之神”,而是一位工程师。在6月15日举行的美国E3游戏会展上,他成功地把游戏中的虚拟仙境“搬到了”舞台中央的方桌上。随着工程师的指令,一个有山川、城堡、树木的世界在桌上诞生,看起来触手可及。
  “创造一个世界。”当他平静地念出这句“咒语”时,现场爆发出掌声和惊叹。曾经的科幻场景,现在变成了科学事实。
  “凭空造物”的秘密
  “凭空造物”的秘密,藏在工程师戴的“眼镜”中——微软的最新产品,HoloLens。
  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独立的“全息计算机”,能让使用者在真实物理空间内,看到虚拟的三维全息图像,并与之互动,因其“魔法”般的酷炫功能,被戏称为“黑科技”。
  在今年1月亮相后,HoloLens引起了持续关注。来自各地的记者在春寒料峭时节涌到西雅图的微软总部试戴机器。到了夏天,E3展会上的游戏玩家又为它的“魔力”沸腾。
  “创造一个世界。”工程师对着眼前空空的桌面说,一团流沙般的白色物质随即从桌子中心涌出,迅速扩散,然后均匀地铺满了桌面。很快,沿着桌边,一圈围栏又“长”了出来,“沙地”中心随即塌陷,一个奇妙的世界从桌底缓缓升起,展现在眼前的是陡峭的悬崖、宏伟的城堡和葱茏的树木。一切如乐高积木,有着实物的形体,但它们又全是光的幻象。
  记录这神奇一幕的视频在网上被全球观众点播了270多万次。
  正如工程师在一张小桌上构造虚拟建筑,真正的建筑师也能通过这款产品,直接在现实空间构造虚拟的三维建筑模型,并快捷地修改其形状和大小。
  通过与凯斯西储大学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合作,该团队在医学教学领域也开发出了创新性的应用。
  无需进入解剖室,也无需划开谁的皮囊,在整洁的教室里,戴上这款产品的学生,轻盈地在空中一点,一个三维人体就会出现;手指再横向一拨,人体一分为四,其他三个“分身”是血液系统、骨骼和肌肉组织。
  学生还可以从骨架中抽出一根,把它“折断”,以观察不同的骨折情形。心脏等器官也可被单独抽出,并被剖开,好让学习者观察其内部结构。同理,这款产品也可以用来观测化学分子结构、DNA结构、建筑和雕塑。
  戴上魔镜,踏上“火星”
  对等不及想试戴它的人来说,《连线》杂志记者杰西·亨佩尔是另一位值得羡慕的人。去年10月,她就见到了还未发布的原型机,是第一个试用HoloLens的“外人”。
  在一个秘密的地下实验室里,每个房间都在测试产品应用。其中,让亨佩尔最难忘的“魔法房间”是“火星”。
  她打了一个向上的手势,一瞬间,就“实实在在地踏上了火星”。隔壁房间的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杰夫·诺里斯也加入了她的“火星探索”。他与微软的团队一同开发了此应用。“他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是一个金色的三维人形。”亨佩尔说。
HoloLens投射新闻信息流
HoloLens模拟游戏
HoloLens辅助3D建模
HoloLens收看视频和查看天气

  这涉及HoloLens的一项重要功能:不同使用者之间的远程交流。
  诺里斯能看到亨佩尔眼中的世界,而在亨佩尔看来,“人偶诺里斯”的眼部会射出一道虚线,指向他正在观察的物体。
  顺着这道虚线,亨佩尔蹲下来检查一块岩石碎片,通过几个手势,她向“好奇号”探测器发出指令,搜集这块沉积物。
  在未来实际的太空探索中,宇航员将能借助这款产品控制真实的探测器。
  这是除了“与全息图像互动”、“多人远程合作”外,该产品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式:通过融合虚拟与现实,实现新型的人机互动和人与环境的互动。
  回想起这次“火星漫步”,亨佩尔字里行间透出激动:“我在火星上漫步,这实在太真实了,以致我双腿打颤。”
  魔镜背后的技术并不新鲜
  令普通人震惊到“双腿打颤”的HoloLens,在科学界看来,并不新鲜。其背后的“增强现实技术”历史悠久。
  近100年前,增强现实技术的雏形就已出现,其最早应用是一战时的一种杀人利器——光学瞄准圈。这种投射在战斗机座舱罩上的虚拟光环可以自动修正,锁定敌机。
  就功能和原理而言,HoloLens也不新鲜。其实早在1968年,头戴“机械章鱼”一样的巨大设备,冒着被“烧脑”的风险,人类就第一次在现实空间里看到了虚拟的三维图像——虽然那只是一个透明的立方体边框。   “显示技术”能使我们看到虚拟的三维全息图像。这是一场“光的魔术”——全息图像其实是设备自身投射的光线,这些光线通过该产品镜片中的数层彩色透镜,最终抵达眼底,让大脑以为看到了真实的物体。
  仅有“光之魔法”还不够。和营造虚拟环境的“虚拟现实”技术不同,增强现实技术还需要天衣无缝地融合虚与实,这就需要识别和跟踪技术。“识别”指识别现实空间,以保证虚拟物体落在正确的位置;“跟踪”,则是跟踪使用者的移动轨迹,以保证使用者在移动时,眼中的“光之幻象”能处于固定位置。
  在具体运行时,该产品会先用深度摄像头收集真实空间的信息,这种摄像头能获取标示了真实物体到摄像头距离的“深度图”。接着,“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会用多张深度图,叠加成完整的三维场景。如此,在会展上,那位演示者才能把游戏场景不偏不倚地搬到小桌上。
  以上所有技术的实现,都有赖于强大的计算能力。除了一般计算机拥有的“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这款产品中还内置了一个微软自己研发的“全息处理器”,每秒可以传输兆兆字节的数据,是该产品的核心部件。
  为了配合使用者的移动,打造环绕声效果,并实现“眼神”、“手势”、“语音”等多种互动方式,该产品中还装载了许多其他传感器,它们都不露声色地藏在其流畅的外表下。
  真能启动“咒语”创造一个世界吗?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鲍虎军表示,要制作这种增强现实设备能使用的内容,目前的代价仍很高。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他同时认为,短期内,这款产品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因为“识别技术”也是一个难点,在随机场景内,该产品也许不能如演示中那样,对真实房间进行精确建模。
  这款新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视野较小。据试戴过真机的人介绍,在侧头或向下看时,视线容易游离出它的“魔法场”。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也是问题,要替代目前的智能手机终端,这款产品要保证数小时以上的续航。
  微软已宣布,将在2016年推出这款产品的企业版;纳德拉还声称,在Windows10的时间框架内,将推出消费者版。
  近100年过去了,用于战斗机瞄准圈的技术,如今化身增强现实的酷炫设备。不远的将来,它真能启动那句令人沸腾的“咒语”创造一个世界吗?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其他文献
为什么镜子会调换左右,但不会颠倒上下?这个谜题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但影像面对的方向与我们是相反的。问题的关键是,并非所有方向都遵循相同的原理:我们所说的“上”和“下”是由重力的方向决定的。镜子无法影响重力,所以对上下方向不起作用。但“左”和“右”是由我们面对的方向决定的。镜子导致我们的影像恰好面对相反方向,“左”和“右”便正好颠倒过来了。
郎中治病(上)        T
在离地球547千米的轨道上,住着勤劳的“哈勃”。它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能透过层层星云看到它想看的任何一颗星星。通过“哈勃”身上搭载的高科技红外线装备,它也可以穿过宇宙灰尘和大气的阻碍,a见证许多新星星诞生的过程。  自1990年起,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环绕地球飞行25年,捕获了那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的图片。2015年4月24日,美国宇航局(NASA)在太空中燃放了一些烟花,以这样的形式为哈
海洋里的鱼类,有很多能发出亮光。一般来说,能发光的鱼类多居于深海,浅海里的鱼类能发光的比较少。  鱼类是依靠身体上的发光器官发光的。这些发光器官的构造很巧妙,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会折射光线;有的器官内的腺细胞,会分泌出发光的物质。  还有些鱼是因为鱼体上附有共栖性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发出亮光。鱼体上发光器官的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因鱼的种类而各有不同。大多数
灯   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选自《姜二嫚的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减)  赏析   看到这首诗,我的反应是,这位小诗人脑洞可真大啊,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脑袋给灵感烫了一个洞吧。小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八岁,如此奇思妙想,确实颇有天分。   我们一般说什么东西被烫了一个洞,一定是实体,比如衣服、紙张,或者是身体,比如皮肤被烫,黑夜则是一种虚像,不可触摸,没有边界,黑夜的洞则无从说起。
方便面  发明方便面的是个商人,同时也是个发明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两次被投入监狱。之后他发明的方便面成了太空食品。1910年安藤百福出生于台湾,日本侵占台湾期间,他移居日本。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安藤发现自己也处在美军的统治之下,和刚刚战败的日本人一样,都在同饥饿做斗争。  安藤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使廉价面条按照他计划的那样,进入大批量生产,在经过多次试验后,他发明了杯面。  麦当劳薯条  从“
港湾城市布里斯托尔位于英格兰西部,有人在其向东约30千米平静的海滨沙滩上发现了一具形状怪异的大型生物尸体。  华盛顿夫妇带着2个孩子和爱犬在海滨沙滩散步时,母亲丽莎发觉稍远处的海浪把什么东西冲了上来,靠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动物骨架。其形状怪异,大大的头部呈三角形,连接着短粗的身体,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从头至尾长约60厘米。看上去也不像鱼,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动物。那东西散发着阵阵恶臭,可10岁的儿子塔依
在影片《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登上火星的人类,不幸的是,在探索中发生了意外,他掉队了,被伙伴们留在了火星上。这似乎与我们儿时幻想过的情景有几分相似:一个人呆在一颗星球上,肩负着人类的使命,探索未知的世界,说不定还能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你独自生活在与人类相隔2亿2千5百万公里的地方,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会向你袭来。研究表明,孤独会带来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黄灿硕大的落日高挂,辛公缓步登上矗立的危楼,将自身寄于孤独之境,放眼远眺,心中积郁的愁思旋即翻涌而来,拍遍栏杆排遣心中的激憤之情——时间流逝的惋惜、知音难觅的慨叹、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从小我到大我,种种情思交织杂糅,尽揉进拍遍的栏杆中。  词人是以何种姿态和神态拍遍栏杆呢?  重拍加激昂的长叹?吾不以为然
大家一定以为在上方的人较辛苦,因为前面的人尽力提着东西,后面的只是支撑着,当然轻松得多。但根据万有引力,行李的重量不是全压在后者身上吗?究竟答案是什么呢?根据力学原理,行李在两个人正中间的话,即使是在像楼梯这种倾斜的地方仍然是刚好平均分摊,并不会有哪一方比较轻松或比较累,重与轻只是心理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