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一座文化古城的教育之名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保定这座城市,善美是永恒的主题。
  来到保定,已是深冬。走出火车站,“京畿重地、善美保定”几个红色大字迎面而来,好像在提醒着来来往往的过客,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保卫京都安定的职责之外,还保有自然淳朴的人文气息。“善美”二字,为这里的人与这里的教育注入一丝灵气,以它的简单质朴传递出人性的本色。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应该舒展生命、培植德行。德养仁怀,保定的校园里常常飘扬着一些向善向美的因子,告诉我们“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精神和心灵的格局”。苏格拉底说,教育是有一种力量去解放和引领灵魂中最好的部分,去沉思万物中最美好的东西。现实看来,的确如此。
  向善而行
  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而当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胁时,众人合力施救的爱心力量更是让人赞叹。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河北小学。李佳存同学因患尿毒症,已休学两年,两年间,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放弃他,班里的位置还给他留着,放学后就去看望他,跟他分享校园里的新鲜事,帮他辅导功课。佳存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在他们绝望之际,学校里的一双双小手给佳存送来了温暖的阳光。同学们把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汇集起来,老师们把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汇集起来,“碎石筑长城,细流积成海”,前后四次共捐助了21万元,终于使佳存顺利等到匹配肾源,成功实施换肾手术。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师生的爱心为佳存点亮了生命之光。在经历爱心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同学们都长大了。班主任朱宝妹老师非常感慨:“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
  德育可以唤醒每一个学生心底向善的本性,为学生构筑真善美的人生底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在这次道德实践活动中,我们重点让师生体验人间真爱的力量,人与人之间是否需要关爱?我的一点力量是否有用?善美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在学生自己的生活语境中,他们怀疑着、思考着,最终找到了答案。自己得出的验证最有说服力,这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环节。”校长武文革如是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公益变成一种时尚,当帮助他人被看作一种宣扬,保定一中雷锋班的全体学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做我们该做的,做我们能做的”。从2004年命名首届雷锋班,前后接续四届,八个年头,雷锋班的学生从小处着手,强调自我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们坚信,只要一步一步努力去做,就会看到理想一点一点实现。
  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班的班主任苏勇有着自己的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学雷锋首先要做好分内之事。作为高中生,尊师敬长,爱校爱班,就是雷锋精神;作为老师,关心学生,专注教学,就是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上或平凡或不凡的一员,遵纪守法,回报社会,就是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不是个人行为,不是三月的行为,更不是夸夸其谈的自利行为。当人们在遗憾道德水平的滑坡,愤慨冰冷社会的默然,不解精神世界的萎靡时,试问,如果当事者是自己,又会怎样?时代需要雷锋精神,这是一种正面的观念,一种积极的力量,一种负责的人生态度。雷锋班只是保定一中德育工作的一个侧影,在“小细节和大德育”的指导原则下,这所百年名校协调“有形分数和无形引导”,同步“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召唤”,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谁是英雄”到“我是英雄”的转变。
  校园里的幸福课
  “你幸福吗?”
  在“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之前,哈佛大学的选修课“积极心理学”早已引起过前所未有的轰动,这门课程被师生们誉为“幸福课”,称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哈佛幸福课亦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公开课。
  生活条件优越了,幸福指数却降低了,现在的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幸福。2008年,保师附校的校长王淑英就提出,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如何追求幸福生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向。幸福在哪里?怎样感受和体验幸福?保师附校的孩子们开始寻找答案。
  在幸福体验课上,学生的心灵发生震荡。通过“寻找幸福童年六个一”活动,学生用一件礼物表达幸福,一次聊天感知幸福,一篇文章书写幸福,一次计算珍惜幸福,一件小事给予幸福,一笔预算展望幸福。慢慢地,他们发现,幸福在感恩中,在学习中,在克服困难中,在为学校、集体、同学提供帮助中;幸福源于我爱我家,幸福源于良好习惯……在传承“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莲花文化基础上,保师附校进一步创新,将“高洁幸福教育”确立为文化内核,提出“九年影响一生”,引领师生探索高洁幸福之道。王淑英说,“高洁幸福教育”不是一个外在标签,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旗帜,核心是“仁、智、乐、活”,旨在培养感恩的社会人、会学的智慧人、活学的创新人。
  幼儿的情感认知与体验往往产生于游戏和活动中,青年路幼儿园园长张春炬说,3~6岁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还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阶段。今日的幼儿是明日的建设者,要从小塑造其懂礼节、有爱心、知感恩、讲文明、善团结、会合作的意识和行为能力。于是,青年路幼儿园以社会性发展为主线,组织幼儿走向社会、走进军营、走到郊外,满足其喜欢探索和自由的心理愿望,使幼儿主体的心灵感受由最初的社会体验延伸到亲近社会的情感态度,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判断。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校园里的课程与活动体验为孩子们追求幸福提供了多种选择,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未来。哈佛的成功教育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他们不在乎学校出了几位总统,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在乎哈佛是否为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条件,是否使每个学生都能幸福成长、走向成功。
  爱,然后教   有一个心理学故事让人深有感触:
  科学家给一只初生的小猴子做了两个假的猴妈妈。一个猴妈妈用铁丝做成,但有一个奶瓶;另一个猴妈妈是用温暖的绒布做成的,没有奶瓶。慢慢地,科学家发现,小猴子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到铁丝妈妈那里;其他时候,都依偎在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
  这个实验里的奶瓶,就像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而教师的情感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就像绒布的温暖一样。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上,学生希望学到知识,但他们更渴望得到情感上的回应与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放松,感到安全。只有当学生感到安全和放松时,他们才会敢于提问,敢于表达。
  保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陈曦不久前竞选为班里的团支书,从刚入学时的英语成绩三十多分,到后来提高到一百多分,从让父母头疼的叛逆女孩到踌躇满志的自信女孩,她到底有什么诀窍?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曦露出了阳光的笑脸,说就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陈曦的班主任张艳丽老师是教美术课的,在她的班里,学生们都是艺术生,别人都说艺术生不会学习,但张艳丽并不这样认为,她说,“每个家长都期盼孩子成才,经常逼迫孩子学习,总说孩子是不对的,最后导致孩子厌学,不服管教,但是我们老师要相信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想办法引导他们爱上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定你,跟你走。”
  每逢节日,学生们都会自制礼物送给敬爱的老师。张艳丽抱出来一盒千纸鹤,每一只千纸鹤里都有一句学生写下的祝福语,记者打开其中一只,里面写着:
  “尊敬的张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教导!我们在最关键的时候,遇上了关键的您!元旦快乐!高二(2)班闫子康”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外国语学校校长杨晋生告诉记者,育人是第一位的,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人师;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班主任就是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
  保定三中的张志利老师已担任了二十多年班主任。最初的几年里,有个问题经常在她脑中盘旋:对学生来说,什么样的教育影响力最大、最持久?不是校规校纪,不是班规班纪,也不是简单的纪律约束。随着与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她的体会也越来越深,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情感,它虽然无形,但可以感知,同学们每天学习、生活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会感到“我不孤单”“我能行”。
  如今的高中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结论,更渴望理解和沟通。如果说,知识能力可以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和升学,那美好积极的情感,则使学生感动一生,受益一生。张志利说:“有个成语叫通情达理,但我更喜欢说‘情通理达’,因为只有情感的融通,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她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并乐在其中,在一次次真诚的师生交流后,她的心中满是感动。
  发现精彩的自我
  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我们需要总结,因为有总结才有提升;我们需要反省,但是反省的结果绝不是低下头颅,而是为了挺起胸膛。保定十七中经过切合实际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日反馈、周反思、月总结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每天早晨8点20分,课前十分钟,初二年级十一班的日反馈就开始了:《朝闻天下》,对班级常规管理的反馈;《感动十一班》,是学校要求的每天必反馈的“日行一善”内容;《焦点访谈》,对当前主题教育的思考;《有一说一》,大家自由反馈。四个板块,学生轮流担任主持人,全班师生参与,集体讨论班级管理。此时,其他班级也在同步进行着各自设计好的环节。
  周五下午两节课结束后,班主任利用2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过去的一周进行简单回顾,提出下周要求。学生个人则需利用周末在家里进行周反思。每月月底有一个固定的月总结班会,由班级、小组和个人制订下个月的目标,同时还要写出个人总结。周反思和月总结都有固定的制式,其中还有家长的参与。另外通过班级日志、小组日志和个人成长档案,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不断审视、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
  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总结反思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一位班主任动情地说:“日反馈让学生热情了许多;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让我的班级优秀了许多;最关键的是,责任意识的强化,让学生成熟了许多。”
  成功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生命成长中发现精彩的自我,走向无限的可能性。在保定市职教中心,“百科大讲堂”是学生最爱去听的“课”。教师发挥各自优势,从课堂走向讲堂,把个人的课外兴趣研究奉献给学生,《摄影艺术欣赏》《职业生涯》《幸福人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是雷打不动的学生社团活动时间,每个社团都配备了指导教师,学生们在社团中尽情释放,树立自信,活动育人的效果潜移默化地显现出来。针对职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礼仪意识、服从意识、和谐相处、做事态度等六个方面的意识,并将这六种意识编入学生成长手册,每种意识配有相应的评价记录表,每学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等进行综合星级评价。
  县学街小学以“阳光教育”为特色,学生们在阳光行动中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被约束”变身“小管家”,实现了“我的家我来管,我的家我做主”。积极向上的班级公约、摆放美丽的盆栽花草、独特个性的学生作品、师生沟通箱、班级用品整理箱、班级小花园、开放式图书角等创意都由学生提出并实施。“红领巾失物招领处”就是学生想到的好点子。学校里经常有丢三落四的物品,哪位学生捡到别人遗失的物品,就主动放到失物招领处,填写“文明储蓄单”,而丢失东西的学生就去失物招领处找回东西,填写“文明传递感谢卡”。失物招领处就设置在走廊最显眼的位置,由几个开放的收纳箱组成,每个抽屉口分门别类地标着“文具”“衣服”“乘车卡”……小雷锋送来别人的物品,小主人领走自己的东西。一个储存了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文明,一个受到了爱惜物品、诚实守信的教育。无人认领的遗留物品则会随着学生每年的爱心捐赠品一起捐给福利院的孩子。
  一个个此时连起来就是未来
  “26度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英文有26个字母,却能成为世界语言。”保定二十六中的校长李虹说到“26”这个数字,止不住满腔自豪,而聊到二十六中的人和物,她更是热情高涨,满口“我们家的……”,让人感到她对这片校园真是爱得深沉。
  由于二十六中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特殊,所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方向的指引显得尤为重要。发现、尊重,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成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在人才培养观念上创新地提出“也许调整一个方向你就是唯一”。副校长刘磊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太强调补短,却不够重视扬长教育,然而学生们的成功一定来源于自己的长项,发现学生潜质、尊重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做出人生规划,陪伴学生一起走过不断进步的初中生活,让优秀学生获得最优发展、中等生获得最好发展、基础暂差生得到理想的发展、特长生得到专业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职责。”
  李虹说,教育出现问题,责任在于教育环境。中考动员会前,其他学校带领学生高喊口号大表决心时,二十六中的学生听到的是励志故事《会吃时间的虫子》,看到的是标语“一个个此时连起来就是未来”,几分关切,几分温馨,不紧不慢地敲打着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不是花边,也不是点缀,体现在学生身上,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长远的利益。”
  此时所行把我们引向未来。“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在创办晓庄师范时,就为该校制订了这样的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劳动教育渐渐滑落到学校教育的边缘。可是在新市场小学,“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再次唤起时代的记忆,学校以此为教育目标,积极打造生活化的“绿色”校园,开辟了室内实践基地和室外种植基地,为学生带来真实而新奇的劳动体验,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此时有所行,未来才有所得。■
  责任编辑/马子恩
其他文献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思想,畅谈生活,抒发理想,探讨人生。与青少年在一起是愉快的,从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青春活力。
2012年4月10日,一场以“珍爱生命,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情感训练活动在泸州市江阳区梓植路学校隆重举行。一大早,初一年级的400名学生就集合在学校操场,在“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提出了计算侧磨钢轨强度的有限元力学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单元,分别对不同侧磨量钢轨和新轨进行强度对比计算⒚为研究曲线轨道钢轨调边使用条件提供了强度方面的依据⒚ A fini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创办于2011年秋,现有33个班级,1550名学生,87名教师。学校地处滨海社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校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意”为宗旨,以“求真、向菩、智
重庆市南岸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一个核心,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以立德树人引领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南岸区与国
方旭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编著作品有《尊德性与道问学:吴澄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绘事后素:经典解释与哲学研究》、《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等。  诸位同道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报告一下自己最近的研究: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公”。“公”是指“公道”“公正”,对应的英文词是justice,而“道德品质”则是指作为道
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我对德育的学科渗透做了一些尝试。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周,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做学如做人。这句话是我的导师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送给我们的话,意在勉励我们抵制不正之风,踏实做学。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希望和他们共勉。我微笑着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  师:孩子们,你们能猜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你们现在是在跟老师学“做学”,也就是怎样学习,等你们长大后就可以“做学问”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重庆市南岸区与北师大合作,布局并于2014年启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建设。一是通过科研论证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依托北师大“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区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金州新区滨海学校坐落在大连市大孤山半岛上,学校三面环海,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丽的海洋环境滋养着滨海学校的师生。海洋已经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何让海文化真正成为渔家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