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扩张器埋置于额部额肌下,术后1周常规注水扩张.扩张完成后,根据颞浅动脉的走行设计双蒂皮瓣转移修复颈部创面.并对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和颏颈角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行t检验.结果 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于临床应用7例,患者颈部主动活动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动度数均较术前增加,颏颈角术后测量为(90.7±2.2)°,较术前的(152.7±1.9)°明显改善,生理角度也得到恢复(P<0.05).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瘢痕挛缩均无复发.结论 扩张后额部皮瓣血运可靠,可以较好地修复颈部挛缩瘢痕,功能和外形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恢复,而且能很好地保留供区的形态和功能。

其他文献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扩张器外露、皮肤坏死、迟发型变态反应等[1-2],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我们共对152例患者于额颞部埋置扩张器,其中5例二期术后出现上睑下垂或者原有上睑下垂加重,现总结分析如下。
期刊
2003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们应用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治疗158例患者,现将本组病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8例,均为女性,年龄31~47岁,未哺乳32例,已哺乳126例,切除乳腺组织量150~800 g,平均375 g,平均住院时间10 d.158例中获随访96例,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28个月.本组病例术前健康状况均良好,且均无吸烟
期刊
乳头内陷是一种常见的乳头畸形,据内陷程度分为3型:Ⅰ型,乳头部分内陷,能轻易挤出;Ⅱ型,乳头全部内陷,可挤出,多半无乳头颈,较正常小;Ⅲ型,乳头完全于乳晕下方,无法挤出~[1].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应用乳晕区不对等Z形皮瓣联合真皮瓣基底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患者16例,效果满意。
期刊
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较大的双叶皮瓣为12例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较大缺损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期刊
乳腺纤维瘤病每年每百万人口中仅2~4例新发患者~([1]),迄今文献共报告100余例~([2]).我们报道1例双侧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单侧乳腺纤维瘤病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期刊
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全甲摘除、甲旁和(或)趾末端增生组织楔形切除+甲旁创面组织瓣推进,经趾骨贯穿缝合重建甲沟治疗13例复杂性嵌甲症患者,效果良好。
期刊
自2008年以来,我们利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3例,效果满意.  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电锯伤3例,碾压伤8例,绞伤2例。
期刊
目的 探讨完全性单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的时机、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序列治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完全性单侧唇裂病例76例,手术年龄为3~12个月.手术方法采用鼻唇畸形同期修复方法,参考Salyer及Noordhoof法的手术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配合术前、术后的序列治疗.结果 完全性单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0年.总体鼻唇形态恢复满意.其中,优秀39例(51.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研究小腿外后侧腓动脉主穿支(外径≥0.8 mm)的分布规律,为设计切取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依据,并评价其在术前穿支体表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运用CDFI探测2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腿腓动脉主穿支数目、管径及出现位置(腓骨全长自上而下均分9段,按出现顺序依次编号),并作统计学分析.于200
第16届国际整形美容外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Plastic,Re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 Surgery,IPRAS)大会将于2011年5月22~27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这是国际整形与美容外科学界的最高盛会,也是继2009年于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15届IPRAS会议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规模盛大,预计将有40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