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远期疗效评估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aizj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诊断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及临床特征.方法 前瞻性制订诊断治疗方案,连续性积累病例,分析总结199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儿童LBL资料,其中T细胞型65例,B细胞型5例.22例采用CCCG-97方案化疗,48例采用CCCG-2002方案化疗.参照St.Jude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患儿分为高、中、低危3组,根据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治疗方案.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70例患儿诊断时中位年龄8(1.5~14)岁,确诊时Ⅰ~Ⅱ期6例,Ⅲ期41例,Ⅳ期23例(伴骨髓浸润15例,伴多发性骨转移8例).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无病生存者平均随访时间62.5(14~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年生存率74.3%;累计5年无事件生存率64.1%;化疗期间13例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8例为明确病原菌的脓毒血症,4例为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的严重感染,化疗不良反应相关死亡l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显示早期缓解(化疗第33天评估)及诱导完成后缓解情况与预后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 儿童LBL纵隔原发多见,确诊时90%的患儿为Ⅲ~Ⅳ期,本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4.1%,治疗早期反应与远期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患者,男,54岁.因小便间断性呈酱油色样3年,皮肤发绀2年,乏力1年于2010年1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酱油色尿,无明显规律,晨起为重,无乏力、发热及腰、背痛等不适,尿常规示尿潜血、管型、蛋白均阳性,但未进一步诊治.2年前患者受冻部位(脸部、耳部)皮肤发绀,升温后好转,无明显乏力、头昏等不适,仍未诊治.1年前患者感乏力并逐渐加重,伴活动后心悸、胸闷、头昏,血常规:HGB 62 g/L
期刊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第12外显子(JAK2exon12)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73例Ph染色体阴性MPN患者.IAK2V617F突变,直接测序法检测JAK2exon12突变状态,克隆后测序鉴定突变类型。比较JAK2eXOB12突变与JAK2V617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并研究该突变与表观
期刊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定义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包括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Ⅰ~Ⅱ级滤泡性淋巴瘤(F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1].进展期惰性淋巴瘤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CHOP方案或含氟达拉滨的化疗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是目前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一线方案.近期有研究者报道氟达拉滨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但临床疗效的优势并未转化为
期刊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探讨AA发病机制及端粒长度对于评估IST疗效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71例AA患者,于初诊未接受治疗时留取外周血标本3 ml.采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flow-FISH)检测PBMNC端粒长度,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端粒酶
患者,男,40岁.因"左上腹隐痛9个月余"于2008年4月3日收入我科.外院骨髓象检查:毛细胞异常增生,占0.415,血小板散在可见.免疫分型:CD103+细胞74.7%,CD11c+细胞95.6%,CD25+/CD15+细胞0.3%,CD19+细胞94.9%,CD20+细胞95.5%,HLA-DR+细胞95.7%,CD5、CD10均阴性.胸腹CT:两侧胸膜增厚,淋巴结未见肿大,脾脏肿大.外院诊断
期刊
患者,男,76岁,因"颈部双侧淋巴结肿大8个月,乏力、纳差3个月"于2011年5月21日入住我院.既往有高血脂、高血压、阵发性房颤、糖尿病史.患者于2010年3月因右侧季肋部出现带状疱疹在外院彩超检查发现"胰腺体积增大伴弥漫性回声异常,不排除胰腺癌",球蛋白44 g/L(正常值范围20~35 g/L),CT及MRI检查胰腺肿大伴轻度水肿,考虑炎性改变可能,未作进一步诊断治疗.3个月后复查球蛋白升高
期刊
目的 评估SCMC-ALL-2005方案治疗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采用SCMC-ALL-2005方案治疗ALL患儿共387例,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进行临床分组,纳入低危组的患儿共158例.对该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158例患儿5年无事件生
期刊
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是以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贫血、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弥漫肺泡浸润或实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合并DAH报道少见,现报告2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病例资料  例1,男,41岁,2010年8月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NPM1及CEBPA基因突变阴性.以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化疗后达完全
期刊
目的 探讨通过γ-分泌酶抑制剂MRK003抑制Notch1及蛋白激酶B(AKT)表达,观察其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MM细胞系RPMI8226细胞皮下注射给NOD/SCID小鼠,建立人MM小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瘤体内每日注射γ-分泌酶抑制剂MRK003 5 mg.kg-1.d-1(0.2 ml),连续注射14d;对照组小鼠瘤体内注射等量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