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习武序》的发现与价值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对杨炳《习武序》的发现与价值进行了论述。现在公开于世的这部《习武序》是民国10年的一部手抄本,并非道光23年(公元184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的原件内容,民国10年手抄本内容,其中存在的错误漏洞多达60余处,很多重要的内容,在转辗传抄过程中被误传误抄,颠倒错乱许多地方失去该书原貌。道光23年(公元184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的发现对研究清代武术活动和中国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清代 武术 梅花拳 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07-02
  
  1、新发现的几部《习武序》重抄本
  杨炳,字虎文,号松岩,生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为今内黄县城东丁庄人,自幼随父杨达(字显六)习武,并受业名师指导,精通梅花拳,康熙51年(公元1712年)冬中壬辰科武探花,授康熙御前二等侍卫兼都司签书,康熙52年3月18日(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对其诰封,在颁布《奉天诰命》中称赞其有“武勇夙谙,文高武典”之才,现内黄县丁庄仍遗存有乾隆11年刻立的康熙皇帝圣旨龙头碑记其事。我国著名武术学家马爱民教授经多年深入研究提岀,杨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历史重要文献明确记载的梅花拳一代大师,杨炳晚年离京返乡终养,乾隆7年(公元1742年)为传播梅花拳,他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法思想及儒家思想和《周易》法则,阐发梅花拳的文理功法,写成的《习武序》一书,在冀鲁豫一带梅花拳内部弟子中广为流传。
  梅花拳是清代民间的著名的拳会组织,义和拳原名梅花拳,清末爆发的义和拳运动,就是以广大的梅花拳民为主要力量发起和领导的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杨炳的《习武序》为梅花拳弟子发起义和拳运动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同时,对义和拳拳会内部组织形式与领导信仰产生有深刻的影响,梅花拳自清乾隆年间由杨炳公开传世以来,弟子遍及各地,长期活动在河南、河北与山东交界地区的梅花拳组织,在清末取名为义和拳,以组织和发动群众,它不仅为义和拳运动打出了起义的重要组织称号,而且还为参加义和拳起义的广大拳民树立了必备的组织形式,梅花拳在清代民间的内部师承流传关系上有文场与武场之分,而且文理武功兼通的拳师才能统领武场弟子,由于在梅花拳流传中形成了一种组织严密、成员信哲忠实和文场为拳派领导核心的传统,所以文场在梅花拳内部起着独特作用,广泛的武功基础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号召力,又加上当时多种历史发展契机、特殊的内外环境、复杂的民族和社会阶级矛盾梅花拳民站在了这场斗争的前列,终于点燃了震惊中外的义和拳反帝爱国运动的火炬。杨炳在内黄、滑县、浚县、清丰等地的后代梅花拳传人也掀起了义和拳运动的斗争浪潮,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爱民教授和杨炳第十世孙杨彦明多次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走访杨炳梅花拳传人,数次往返于冀鲁豫地区,又发现了重要线索,最终查到了杨炳《习武序》在道光23年(公元1843年)的重抄本原件,同时,还发现了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杨炳《习武序》的重抄本。道光23年和同治12年的重抄本基本反映了杨炳于乾隆7年距今260年前,他在家乡内黄写成的《习武序》内容的原貌,有了这一底本,可以纠正和补充民国10年的手抄本存在遗漏和错误,殊为珍贵,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义和拳运动的起源和中国武术发展史,全面了解杨炳《习武序》的思想内容探讨清代梅花拳民间拳会的内部组织形式及历史面貌,都将有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梅花拳的历史发展活动时,发现的杨炳《习武序》正是这篇道光23年重抄本的原件,该本记有“道光二十二年岁次癸卯暮春朔四日重抄”的字样,同时,还发现了同治12年(公元1873年)《习武序》的重抄本原件,书后载为“同治拾贰年春,志山道众,损资重刊,以广流传,板存京都白云观,住持孟至才敬识”。标点为笔者所加。由此可见,杨炳《习武序》在清代梅花拳门弟子中广为流传,它在梅花拳史上的影响可见一斑。将民国手抄本《习武序》与道光年间的这一底本原件相互校读,再结合同治年间重刊的《习武序》抄本原件逐字逐句的对照,我们可对民国10年重抄本《习武序》内容存在的错漏问题得到补正解决。
  2、对杨炳《习武序》内容的分析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使这一珍贵的武术历史文献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史料价值和作用,我们作一简要的分析。例如在《习武序》习武规矩十二条中原文为“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致百动”,民国本误为“一勇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致百动”。“勇”和“忍”一字之差,其意则大不相同,一个“忍”字反映了杨炳《习武序》的思想精华和对习武者提出的格外要求。又如在受业门人中“男兆熊梦叶”等,民国本被写成“男兆能梦叶”,据马爱民教授在杨炳的家乡内黄县丁庄调查发现,其后人仍传藏有彩绘布质杨炳家谱画轴,画轴绘有杨炳夫妇,身穿清代官服,精神矍铄,气度不凡,并肩端坐在殿堂之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下有数代后世子孙跪拜敬祖等,在依次排列的牌位上均题写有杨炳后代人的名字。原杨炳家谱画轴绘制于清道光年间,1958年又依照原家谱画轴重新绘制,珍藏至今,康熙皇帝诰封杨炳祖孙三代的三道圣旨和原家谱画轴不幸在1966年遗失。现存家谱画轴长1.95米,宽0.88米,保存较好。该画轴反映了梅花拳大师杨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是研究和了解这位著名武术历史人物的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中,就记载有兆熊(民国手抄本误为兆能)为杨炳独子,梦叶为其字,杨氏家谱写为照熊,兆与照音同字不同,这是杨家后代人续谱根据口传所说误记,应以《习武序》杨炳本人所记为准,杨兆熊也曾入门随父习练梅花拳。另外,同治本《习武序》载有“盖奇着妙法,何师无之,皆因弟子轻薄不知尊师重道,不可大受,故秘而弗传”。其中“不可大受”一语为民国本和道光本原件均无,显然,这应为杨炳《习武序》初写时版本的佚文。
  马爱民教授说,过去初读到路遥先生《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一书中的杨炳《习武序》一文,发现这篇出自民国手抄本的内容在许多地方难以解读文意,这次发现的道光23年的《习武序》底本和同治12年的板刻重抄本,使我们对杨炳《习武序》所阐发的理论内容有了相互参证的样本。民国本存在的上述例子还可举出许多,我们再稍举几例。在公布的《习武序》民国重抄本中被称为“妙诀”的四句歌诀“静我在刚,他力前柔乘他后,彼忙待知,拍任君斗”。显然,这些句子文意不通,颠倒错乱。其实,这四句话并非杨炳《习武序》道光23年重抄本的原文,对照我们看到的民国10年的手抄本原件内容,原来,该文是抄录者写在《习武序》中的“一贯之道”下面的一段话,其中有许多异误,实际上这段话最早出自我们熟悉的明代军事家和武术家俞大猷的《剑经》内,在明代另一位著名军事家和武术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卷12《短兵长用说篇》中的收录原文为“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显然,杨炳的《习武序》“习武规矩十二条”有几处引用了俞大猷的《剑经》,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为杨炳本人《习武序》原文中引用俞大猷的《剑经》这一歌诀,自然应在“习武规矩十二条”中出现,而绝非是放在与此诀不相关的“一贯之道”文后,这一点颇为令人疑惑,马爱民教授认为,在发现道光23年底本后,经反复核查,道光本的原文中并无此歌诀,显然,是抄录者本人加在后面的话,又拿来民国手抄本的原件对照,“妙诀”下面写有“咏太极诗”,公布出版的《习武序》误作了“咏太极拳”,事实上,细观此诗,应和“妙诀”一样,都是民国本抄录者对杨炳《习武序》读后有感而写下的话,具体说“妙诀”是抄录者对杨炳《习武序》“习武规矩十二条”中的最后一条,有关对杨炳谈俞大猷《剑经》之言而由抄录者本人写下的此诀,又由于抄录者对《剑经》原文这一内容的记忆模糊,故在文字上出现有颠倒错乱现象,但其大意如此,可知抄录者读过俞大猷的《剑经》一文,而写在下面的“咏太极诗”,则是抄录者对杨炳《习武序》中谈论《易经》太极变化之理的赞叹,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杨炳所引明代著名军事家和武术家俞大猷《剑经》之文,最后一句是“至精至妙之诀也”,因而,民国本抄录者对杨炳《习武序》中的这段引文,十分感叹其阐发的拳理精妙深邃,故其本人则以“妙诀”而言附之于后。再与道光底本核对,“妙诀”四句歌诀,同样,在道光23年的重抄本原件中没有载录,可以肯定地说,所谓“咏太极拳(诗)”的几句诗歌和错乱难读的上述“妙诀”一样均为抄录者个人所作,并非康熙武探花杨炳于乾隆7年的《习武序》原文内容,由此可见,现已公布的民国重抄本杨炳《习武序》内容,许多地方也失其原貌,令人难以解读。
  3、道光23年《习武序》提供了新的补证材料
  道光23年《习武序》重抄本原件的发现,使我们对解决民国手抄本《习武序》一文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补证材料,过去许多疑惑不解的地方,使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会,杨炳在《习武序》第6条中提出“凡出拳堂时,务要如见大敌,不可轻忽。当思何法可以破他,何拳得以胜他”。民国手抄本将第一句误为“凡出拳掌时,务要如见大敌”,将“堂”变为“掌”,实为大错,笔者原以为这是排印时出现的差错,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将路遥先生书中所载杨炳《习武序》与我们看到的民国10年手抄本《习武序》原件对照,发现民国手抄本确也是这样抄录的,但我们经与道光23年和同治12年手抄本原件相校阅,发现两本原件均写为“凡出拳堂时务要如见大敌”,这句话如何解释,对于非习武者是不好理解的,即便是在现代的武术界圈内人士也有许多人并非全都理解。经马爱民教授考证,杨炳《习武序》“凡出拳堂时,务要如大敌”一语,是梅花拳和其它传统武术拳派,大都有对习武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武术家强调凡习武者要出门如见敌,包括出门在外的行走坐卧,都要时刻防备别人的突袭和进攻,注意防身自卫,保护自己的安全,杨炳提出的这一条正和他在《习武序》中的第5条“凡入拳堂时,务要沉细,不可喧哗,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着,趋避之内有利害,万不可视拳脚如戏场,则学习才有进益”这段话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杨炳从两个方面对“凡入拳堂”与“凡出拳堂”给习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研究清代梅花拳习武活动和武术的全面发展也是有帮助的,杨炳《习武序》自乾隆7年完成后,在民间传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出现了内容差错。又如民国本引“致人而不致于人,早而骄之”等语,显然“早而骄之”应为“卑而骄之”,道光23年手抄本原件即为“武经”曰:“致人而不致于人,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作之而知动静之理,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这是杨炳所引孙武孙子兵法之语并发挥借用在《习武序》中,他告诫习武者应牢记这一要言。《孙子兵法·虚实篇》云:“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计篇》又云:“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杨炳正是从兵学角度对习武者提出了他的上述要求的重要武学思想。拳兵同源,理无两致。古之善战者,即善兵家之事,通武艺之道。
  道光2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原件载有“刘汉裔敬叙”的一段话,原文为“古肥郡邑庠生刘汉裔敬叙:尝闻拳师鸣九王氏本鹤之言,曰古铜台大名府内黄县,有伊契友虎文杨氏,讳炳,武烈出众,中壬辰科探花,予信其韬略比黄吕,法术效孙吴,勇过伍明甫”。《叙》言又说“今观其佳作,所载武略规模,礼佛仪注,故予今文武童子,不特武略骎骎师尚父,更有文章祖先尼”。刘汉裔还有赞杨炳的诗歌:“佳作出自杨虎文,武艺文章两绝伦”一首附后,礼赞杨炳的诗歌除刘汉裔外,尚有“古海陵邑庠生孙文宣”所题写的二首赞美杨炳的诗歌:“十载寒窗苦用心,得会皇榜第三人”和“先生武艺比人强,文章超群不寻常”附于刘汉裔叙言诗歌之后,即民国手抄本在传抄时将前一首诗文落款错为是孙文宣题,又误将另一首出自抄录者本人写的“咏太极诗”,误记在刘汉裔名下,而将文中原为这篇上述刘汉裔在《习武序》内容之后写的《叙》言,错为孙文宣题,实则颠倒错乱,使人难以真实了解这些不同诗歌文章都是出于何人之手,给我
  们的研究工作添加了许多麻烦和混乱,进一步对杨炳《习武序》及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梳理十分必要。
  杨炳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豫北内黄,又是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区,尚武之风盛行,与内黄西南相邻的汤阴即为武艺冠绝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乡,东邻内黄的清丰在唐代出现有武功高强的著名战将南霁云,他们自幼习武,以武报国的故事长期在这一带民间流传,杨炳自幼耳濡目染,崇拜这些出自家乡的英雄人物,正因为杨炳熟读兵法,又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杨炳之父杨达及祖父杨士兴均在军中任职,他们武艺精熟,习武之风影响着青少年时期的杨炳,从而使他后来成为一名武功非凡的武探花。正如古肥郡邑庠生刘汉裔在序言中,引与杨炳同时代的著名拳师王本鹤称赞杨炳的话所评价说:“杨氏讳炳,武烈出众,中壬辰科探花,予信其略比黄吕,法术效孙吴,勇过伍明甫”。著名拳师王本鹤与杨炳为同时代人,两人相互倾慕,视为知已,王本鹤这样高度赞扬杨炳的武功文才,可见杨炳在当时是何等的威名,堪称为梅花拳一代宗师。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473-478.
  [2]马爱民.武探花杨炳与梅花拳的传播[J].体育文化导刊,2002(2):34-35.
  [3]戚继光著.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307-330.
  [4]马爱民.道光年间习武序重抄本考证[J].体育文化导刊,2003(7):75-76.
  [5]路遥.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83-102.
  [6]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213-214.
  Discovery and Value of Yang Bing and his An Introduction to Wushu Practicing
   ZHAO WEI
  (The P.E Department Of.An 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 Nan .An Yang 455000 )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method,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discuss the discovery and value of Yang Bing and his An Introduction to Wushu Practicing.This book is an Hand-Writing Copy in the 10 years Republic of China,unfortunately its content is not the same with original book published in Daoguang 23 years( AD1843).In the Hand-Writing Copy, which issued on the 10 years Republic of China,there was found about 60 errors or omissions.The natural spirit has been lost because of some misinformation and mis-copying in the process of Copying.The discovery of the Copying of Yang Bing and his An Introduction to Wushu Practicing serve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function and academic value for study on wushu activity in Qing Dynasty and history of Chinese Wu Shu.
  Key words:Qing Dynasty;Wu shu;Plum-blossom Boxing;Value
其他文献
11月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张左己省长在会上讲话强调,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为发展县域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抓好县级财源建设,壮大县域经济综
香港博物馆自1975年成立以来,一贯致力于搜集、保存、整理、研究及展览与香港及华南地区的考古、历史、民俗及自然历史有关的文物,并通过举办各式各样普及或学术性的教育推
越南将成为亚洲第六小龙老兵越南的经济战略是惊人的。自美国解除对越经济制裁之后,越南制订了发展经济战略计划,投资400亿美元,预定国民收入增加一倍,国家经济发展增长率为州。计划
Xitieshanite is a new ferric sulfate mineral discovered in the oxidation zone of a Pb-Zndeposit at Xitieshan,Qinghai Province,China.The typical crystal of xiti
泰国古拉南虾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本刊讯泰国的古拉南虾每年的出口价值不低于300亿泰铁,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日本,欧联和台湾也开始进口,大部份是凉鲜虾和煮熟的虾,近三、四年来保持世界
费德勒有牛嫂,德约有伊莲娜,纳达尔呢?即将登顶王位的新球王早已许心给了20岁的西班牙小美女,被球迷们戏称为梅花五的西斯卡。      纳达尔的球迷提起梅花五的时候总是一副忿忿的表情。梅花五是谁?好吧,这里的梅花五可不是老K。这里的梅花是西斯卡,那个传说中豆子青梅竹马的小女友。之前纳达尔在媒体面前表演纯情小男生的把戏还真是糊弄到了一大帮人,大家都以为马洛卡少年情窦未开,直到他的年纪已经大到在中国都不
“五·一”劳动节期间,笔者有幸见到了湖北龙王恨鱼饵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平先生,就广大钓友关心的第二届“蓝鲫旺鲫杯”全国钓鱼大奖赛的有关问题作了访谈纪录。笔者:周总你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我省信息化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在全省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规划、协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奉天法政学堂位于奉天省城大西门内,是奉天地区出现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法政人才的学校。学校存续时间虽不长,却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政治、法律及经济领域的人才。奉天
10月10日湖南选手杨炼在十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中,以120公斤超过了该项目中国选手李卓保持的116.5公斤的挺举世界纪录,并以215公斤超过了该项目土耳其选手塔伊兰保持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