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光源相关算法的溶解氧浓度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传感器与微系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荧光猝灭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源相关检测算法的溶解氧浓度检测技术。采用双光源的光路结构,增加了抗干扰能力,改进了荧光寿命的检测算法,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基于Stern-Volmer方程,使用多项式运算法则反演水中氧分压,结合温度和盐度校正最终获得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20 mg/L的测量范围内,实际测量误差小于0.1 mg/L;交替放置在饱和水和无氧水中,反应浓度升高和浓度降低的响应速度相比于9030M氧传感器分别提高了2.8 s和4.5 s;连续测量12 h,测量结果具有较好
其他文献
“云港电拖一号”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受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开发设计,由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000 kW纯电动港作拖轮,已于2021年8月顺利交船并投入运营.至今以来各项设备运转正常,总体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
在桅樯信号设备设计中,雷达桅、前桅等桅杆设计复杂繁琐、剖面较多、设计改动频繁且工作量较大.该文针对桅樯信号设备中的雷达桅、前桅等桅杆设备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TIA知识工程的桅樯信号设备三维设计方法.利用CATIA知识工程重用模型的能力,通过知识工程构建一个桅樯信号设备产品零件库,设计中直接调用已有零件库,将产品零部件以层级式结构组织起来,完成以设计知识为核心的桅樯信号设备三维设计;并以某型船的雷达桅设计为例,介绍了设计流程及方法.该设计方法可有效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知识利用率,降低修改工作量及出
阻尼板作为增加圆筒型FPSO附连水质量和黏性阻尼的关键装置,可有效降低垂荡和横摇运动.阻尼板通常为与柱型筒体相连的悬臂梁式箱型结构,阻尼板及其与筒体连接区域处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是圆筒型FPSO结构设计的关键.以阻尼板处最大压力及最大阻尼力作为目标设计载荷,采用子模型法校核其结构强度,以总强度分析得到的变形作为子模型边界条件,采用Morison法模拟黏性阻尼载荷,对阻尼板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分析,为阻尼板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
直流区域配电网是交直流混联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中间网络,对全船电能的分配优化和提高船舶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典型的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其运行特点,研究了各类常用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法的适用性,得出各类保护的优缺点,获得电流差动保护、电流变化率与电流变化量相结合的电流突变量保护对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网有着较好适应性的结论,为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网的保护方案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为克服传统电阻抗成像(EIT)中L2范数成像边界模糊的问题,引入L1正则化范数组成混合全变差(HTV)正则化罚函数。基于原始对偶内点方法(PDIPM)推导出算法的求解框架,通过建立不同的仿真模型算例,在理想无噪声和含一定高斯噪声情况下重构电导率分布。结果表明:HTV正则化算法相较于经典Tikhonov算法、共轭梯度算法和牛顿一步误差重构算法,具有更高的重构性能和良好的抗噪声表现。在对真实人体呼吸肺
中型邮轮结构设计需满足美学、布局、功能和结构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故大量不同种类的异型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中型邮轮.文章在所提出的异型结构定义基础上,将中型邮轮中典型异型结构与传统船舶结构进行对比,并对中型邮轮中不同区域的异型结构进行梳理与分类.重点分析了中型邮轮中典型开口结构、开孔高腹板、玻璃幕墙与穹顶等异型结构的结构特点.所得中型邮轮典型异性结构特点,可为中型邮轮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电磁超声线聚焦换能器的线聚焦性能,增强对微小缺陷的检测效果,利用COMSOL软件对线聚焦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的激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线聚焦EMAT所激发超声波的声场特性,分析了激励周期、线圈匝数和聚焦距离对线聚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激励周期、减小聚焦距离既可以增大线聚焦主瓣峰值,又可以减小线聚焦声束宽度,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线聚焦效果;在进行线聚焦EMAT设计时应选择适当的线圈匝数,匝数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提高换能器的线聚焦性能.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和Monte-Carlo法计算球面黑体腔温度传感器的有效发射率,并进行对比分析.从黑体腔几何参数、壁面材料发射率、探测器到腔口距离、底部球面球心角等方面对球面黑体腔温度传感器的有效发射率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结论基本一致,材料发射率εr为0.5~0.6,腔体长径比L/R为6,腔体孔径比R0/R为0.5,底部球面球心角θ为40°,探测器到腔口距离H=10时,球面黑体腔温度传感器有效发射率较大且稳定.
研究了一种IWR1443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室内人员定位的方法.给出了雷达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最大选择单元平均恒虚警(GO-CA-CFAR)检测的算法,解决了室内环境中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回波信号存在的动态多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123 m,能够有效地实现室内人体定位及轨迹重现.
独立微电网可用的调节措施和能力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模块的新数学模型以及用于高效能量提取的新控制技术.光伏组件采用单级转换方法将其与电网集成.使用了三相电压源转换器以获得最大的光伏发电功率.使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案以获得特定辐照度下的最大功率.针对直流环节电压控制,提出了模糊逻辑控制和基于自适应网络的模糊推理系统.通过与光伏组件的标准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图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MPPT系统相比,该方案在电网和孤岛模式下系统能够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