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da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了周末,按照惯例我又可以弹钢琴了。
  吃过早饭,我迫不及待地坐在钢琴前。打开琴盖,双手不由自主地落在琴键上,钢琴立刻发出了一串优美的声音。随着我的手指不断地在不同的琴键上跳跃着,旋律也发生着变化:一会儿像高山流水“叮咚叮咚”;一会儿像小鸟在欢唱;一会儿像波涛汹涌地拍击海岸;一会儿又像温柔的溪水在流动……跟随着乐曲的变化,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完全被音乐陶醉了!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传来了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我立刻停止弹琴,这才发现窗外的大树上站着几只欢快的小鸟,它们朝我歌唱,似乎想和我的琴声合奏一曲呢!
  望着小鸟,我咧开嘴笑了。因为弹钢琴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指导教师:胡满凤)
其他文献
今年,我和妈妈一起第一次坐上飞机,一路上看到了美不胜收的景色。  飞机起飞了,开始它慢慢悠悠地在跑道上滑行着,一会儿,飞机加快了速度,跑了起来,而且越跑越快,突然像离弦之箭呼啸着冲上了天空,我仿佛被抛向了空中,既新奇又害怕。透过又圆又小的窗户一看,耶!高耸的楼房竟像一片片方形饼干,穿行的车子竟像一粒粒小毛豆,拥挤的行人竟像一只只小蚂蚁,宽阔的公路竟像一条条长长的蚯蚓,飞奔的火车竟像一条条正在爬行的
爱是逐梦的翅膀(手寫版)
妈妈在网上买的烤箱今天终于邮到了。打开包装一看,哇噻!样子好可爱。看着附送的菜谱,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让我不自觉地流起口水来。  我抬起头,对妈妈笑的无比灿烂,小心思不言而喻。妈妈拍拍我的头说:“好,我们这就做披萨!”看着妈妈开始忙活起来,我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想像披萨的味道了。  “做披萨都需要什么食材呀?”我有点不知所措。“面粉、披萨酱、香菇、牛肉、火腿、青红彩椒,最重要的是芝士碎了。但我们爱吃什
孤雁二首·其二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颁奖盛典》,其中不少人物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而最为令我记忆犹新,最能让我受到深深感动的,则是“磨刀老人”吴锦泉爷爷。  这位老人今年已经整整86岁的高龄了,仅仅靠着磨刀为生,虽然生活清苦,但却乐善好施。二十多年来,他把磨刀挣来的微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慈善公益,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捐款。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红十字会捐出数千枚硬币。当得知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时
我的姥姥家在一个普通的小村落,虽不够繁华壮奇,但在我心里一直是最美的地方!  暑假来到,再次去姥姥家。刚走进村口,便可看见那块刻有“邓家村”的牌子,我的心情便会豁然开朗起来。再往前走,就是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而且,在这里还常常会有村中人家所养的小鸡、小鸭、小狗出现。似乎看惯了来往的人们,它们从来都是一副安享闲情的样子。接着走,就来到村中那片绿油油的玉米地了,田间的玉米苗已经快长到我这么高了,看来今
去年冬天,我的家乡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衣裳。爸爸妈妈带我去玩雪,那是我第一次玩雪。可我一碰雪浑身就打哆嗦,不敢去玩儿。后来,在爸爸妈妈的一次次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去抓雪。爸爸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真捧!”就这样,我兴奋地玩了起来,没想到居然越玩儿越带劲儿。  “咱们来玩点什么游戏吧!”妈妈提议。“好呀好呀,听咱女儿的吧!”爸爸立即附合道。我心想玩点什么好呢?突然我的脑海里
技巧点拨  笔者多年参加考场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类感到极为头痛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往往是主题“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含蓄,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如“雾里看花”,很朦胧,让阅卷老师看了之后不知所云,不知要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这样是不行的。同学们都知道,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者采用的多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既能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而有兴
长安秋夜  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的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纥,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那个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因为这不仅是李德裕的诗,而且是诗的李德裕。它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他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段。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
1978年,我高中毕业,有幸参加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过去一直都是开卷考试,没有压力,再说书也没读多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学校的农场里待着。父亲说,多下点功夫,有个好结果就行。  父亲是个读书人。那年月因为几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父亲带着一大纸箱的书下放了。他把书箱交给我,虽说那时候没有人读书也没什么书读,但父亲还是在我闲暇的时候呵斥我“看书去”。  父亲给我的书多半是文学书籍,散文居多。一本《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