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紫色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降雨侵蚀力(R)是衡量降雨对土壤侵蚀贡献的重要指标。降雨侵蚀力的定量研究是土壤侵蚀监测预报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降雨侵蚀力概念,提出50年来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历史和成果,介绍了降雨侵蚀力的正常值和模型值,各种模型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对各种模型在不同尺度和估计精度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解了这些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避免了在实际应用中混淆使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前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
摘要 本研究测定革吉那布地区102头2岁龄的牦牛相关体尺性状(体高、体长和胸围)与体重,按不同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传统的一般线性模型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高斯过程回归、支持向量机)分别构建体尺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比较线性回归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在利用体尺性状预测体重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训练集数据的增加,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较稳定在0.71~0.80之间,而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
摘要 2015年以来,江西省赣州市按照农业农村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工作要求在该市积极开展农业化肥减量化专项治理行动。本文围绕4个方面介绍了该项行动的推进措施,高度概括了行动以来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并从宣传培训、示范带动、监测体系、监督执法4个层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减少赣州市化肥用量、提升肥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建议;江西赣州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长期探索的课题,现从分层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宗旨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
一、 对楞次定律内容的理解    1. 楞次定律内容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 楞次定律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注意区分“磁通量的变化”和“磁通量的多少”,“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以及“感生磁场的方向”等各量的含义.  3. 理解阻碍的含义  (1)谁起阻碍作用?要明确起阻碍作用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  (2)阻碍什么?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的是“
摘要 呼伦贝尔地区柞林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发展柞蚕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在介绍呼伦贝尔地区柞蚕业发展现状及RAPD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开展柞蚕分子生物学育种的必要性。  关键词 柞蚕;种质资源;RAPD技术;必要性;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 S8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215-02
随着化学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教学经验,采用此法记忆化学知识比较容易一些.  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手、直接闻、口).用剩药品的处理:三不一指.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一横、二
摘要 经过对广西龙州县茶树种植地区走访调研,初步掌握了该地区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症状,并提出了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实现茶树病虫害有效持续治理、促进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危害症状;综合防治措施;广西龙州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B  广西龙州县地处桂西南地區,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必修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还在选修模块《实验化学》中规定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显然,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绿色化学思想的形成和应用.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实现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发绿色实验    对于那些毒性大、污染严重、三废处理困难的化学实验,可借助计算机的动画效果,逼真地模拟出实验中的现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和认识特点,遵循优良情感发育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点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