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疗法干预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世界临床药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my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通过饮食疗法防治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前景良好.既往许多大型临床研究证实,饮食干预可预防甚至逆转DM的进展.基础研究亦探索了饮食疗法改善DM的相关机制.限食疗法、饮食结构调整、进餐顺序调整都可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 .探究饮食结构与DM相关血管病变间的联系,基于饮食和营养靶向菌群以防治DM亦具有较大潜力.同时,中草药作为膳食补充剂应用于临床,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本文将针对既往饮食疗法干预DM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DM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植物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己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人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植物药中含有多种天然化合物,活性成分相对复杂,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植物药中可以造成肾毒性的成分主要是马兜铃酸和其他植物生物碱.此外,植物药中的黄酮类、蒽醌类和糖苷类也可能会引起肾毒性.本文旨在论述引起肾毒性的植物药中的有毒成分,此类有毒成分的毒性机制以及防治策略,以期为植物药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PS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重要的是,PSD的诊断率低下,相应抗抑郁治疗不及时或不系统,导致卒中复发或死亡风险增高。文章对PSD的筛查、诊断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seriously affects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The pathophysi
期刊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是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对没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年轻患者和无合并症的患者无很大危害.但因其存在剂量依赖性效应,故长期使用NSAID时应格外小心.长期、大量使用NSAID会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水电解质失衡、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实施过程中,谈判药品在院外完成处方调配、供应、使用和监管行为,脱离了医院治疗控制系统和费用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用药安全风险和基金控费风险.本文提出“两职能、一资质”管理模式,即完善DTP (direct to patient,即直面患者)药房“用药管理”“审核管理”两项管理职能,以控制用药风险和基金风险;实施“DTP药房资质认证管理”资质遴选模式,强化DTP药房药学服务专业性,推进DTP药房成为“双通道”药品供应的主要端口,做好与患者、医生、供应商及医保经办管理方等多方主体配合协
国家明确将部分社会药房纳入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通道,与医院供给通道一起形成谈判药品“双通道”供应机制.“双通道”药品数量过多则管理难度增大,数量过少则政策效果不足.本文基于国家医疗保障部门指导意见与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双通道”药品的遴选标准,探究“双通道”与各统筹地区的特药、门诊慢特病管理衔接模式,明确“双通道”政策实施路径.
新型生物制剂相关的肾毒性报道日益增多.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抑制剂、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等临床一线生物制剂可能会诱导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这些药物造成肾脏损害的情况及相关机制有所不同,目前也仍然缺乏相关的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就近年来新型生物制剂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靶向治疗、放疗、免疫疗法以及手术等癌症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使肿瘤患者病情得到了良好改善,患者生存期也得以延长.尽管肿瘤治疗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引入的靶向药物所致肾毒性作用给临床增加了新的挑战,抗肿瘤药的肾毒性作用已经成为限制肿瘤治疗疗效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肿瘤肾脏病学领域正在迅速扩大和发展,密切的合作及对这两个领域充分的熟悉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各种传统化疗药、靶向药和免疫治疗所致肾毒性及其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糖尿病血管病变(diabetic angiopathy)的防治对于降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作用,可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组织,在DM的治疗中前景可观.为深入了解白藜芦醇防治DM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DM血管病变的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南葶苈子水提液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n=8)、模型组(n=8)和南葶苈子水提液组(n=8).采用腹主动脉截面积缩窄术建立大鼠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模型(正常组除外),灌胃给予药物处理.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肺质量指数以及尿量分析、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sl,AQP1)以及心脏细胞凋亡和自噬状态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南葶苈子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