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浆果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有一种浆果味道香甜,是猕猴的最爱。红红的浆果成熟季节,猕猴们就在树下狂欢。但是,浆果未成熟时酸涩异常,难以下咽。只有等到它完全成熟落到地面味道才是最鲜美的。猕猴深知其中的奥秘,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欲望。
  每当浆果还在青里透红的时候,猕猴们就聚在树下,徘徊着,眺望着。这现实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抵挡,想要靠近却又努力克制自己。最后,那些年幼的猕猴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就会突然撞向其他的树干或者是石头。它们往往因此而撞得头破血流。
  也许有人会说,这猕猴太傻,上树摘就是了。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时的果实没有成熟,摘了就是浪费,这不是暴殄天物吗?而猕猴正是靠着对自己的欲望的控制,才每年都能迎来一个幸福的时刻。
  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像猕猴一样的诱惑,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坐怀不乱,因为人都有共性,那就是喜欢追逐现实的利益,而那些宣称自己能够抵挡任何腐蚀的人是不存在的,除非他有着比现实的利益更高的追求。就像弥猴面前的浆果一样,我们很多人是等不到浆果成熟就会去摘的,而结果只能是什么也得不到。翻开历史看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有多少,为了苟且偷生出卖朋友的有多少,又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这许许多多的惨痛教训,都证实了康格瑞夫的名言:“能支配他自己精神的人,比攻取一个城市的人还要伟大。”
  没有欲望的人是不幸的,欲望太多的人是痛苦的。人毕竟是有理智的生物,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自己的方式去对待树上的浆果。记得,有一次杨澜去采访崔永元。崔永元说他遇到最大的诱惑是钱,有人邀他给楼盘剪彩,一剪子给他50万。杨澜问他为什么不去。崔永元的回答意味深长:“我觉得我抵御不住那一剪子。我想,一旦我爱上了剪彩之后,谁都拦不住我。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去碰它,别沾这个事。今天坐在你面前,我如实地告诉你,我还是非常爱钱的。真的,我就是不敢用这种方式去挣。”
  面对树上的浆果,我们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迷失自我,人往往都是在贪婪中沦陷的。“别沾这个事”,崔永元就是在克制自己欲望的前提下,不断地加强自我的修养,才迎来了人生的辉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欲望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机器,我们无法左右它们的存在:你在,欲望在;你不在,欲望也还在。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欲望,掌握好自制的分寸,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像崔永元一样,学会在感性中享受理性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今天的温馨,奋斗的快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面对树上的浆果,我们必须要有对人生负责的精神,要知足、知节、知理。我们只有拥有了自制力,才能不因美丽的诱惑而迷失,不因他人的卖弄而错失,不因工作的枯燥而放弃,不因成功的缥缈而远离……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自我满足感,才能平衡现实与理想这两个车轮,才能帮助我们稳健地走向远方。
  (编辑 思淼)
其他文献
他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近郊的一户贫苦农家。两岁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燃及了他的家园,一家人被迫逃往法国。为了养家糊口,无一技之长的父亲不得不冒险上雪山采集冻冰,卖给城里的大户,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14岁那年,母亲病重,家境举步维艰。辍学后,他被迫去裁缝店当学徒。两年不到,他的手艺便声名远播。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他决定去巴黎寻找机会。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正在巴黎上空弥漫,命运之神又一次
大山里来了一只强健的硕鼠,它到来的第一天就野心勃勃地宣称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可是其他老鼠只是嗤之以鼻,硕鼠也不恼火,它通过挑战,击败了附近所有的鼠类,成了名副其实的鼠王。  当然它并不甘心只做一族之王。它带着它的徒子徒孙,先后偷袭鸡窝、羊圈,获得了大量战利品,这使得它威名远播。其他不服气的动物,纷纷组织擒鼠团,但每次都让它从容逃脱,而后还要遭到它近乎疯狂的报复——粮食被偷,房屋被损……于是,没有
台湾漫画家几米从小就喜欢画画,可是考上大学后,他竟发现“我是画得最烂的”,深感自卑,画笔失去方向。  毕业,服兵役,然后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几米突然极想画插图,没有人教,就自己随手涂鸦。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先给《皇冠》杂志画插图,后给报纸和更多的杂志画插图。虽然当时几米画得并不是最好的,但他非常勤奋,效率又高,一步步坚持下来,渐成个人小气候。他说:“画图就像弹钢琴一样,每天弹,终究可以弹出个样子来。
上小这时除了学习,母亲不让他参与任何事儿。夏夜父亲在院子里修自行车,他跃跃欲试。母亲说:“小孩子看这个有啥用?还不如把你的数学题弄明白。”  上初中时他迷上了象棋。周末都想和同学们淋漓尽致地“杀”上几盘。父母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等你上了大学,你就有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来玩象棋了。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主动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象棋。  高中时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女生的单纯和善良曾
美好的人生,其中有一种是书味人生。而所谓书味人生,即书香人生,而且书香即心香,心香即幽香,幽香即远香。  在书香中,谁不曾醉;在书境中,谁没有梦;在书海里,各有各的彼岸。  在爱书人的心灵境界中,书籍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富有——精神家园、精神世界和精神支柱。  阅读经典,既是心灵的愉悦,也是思想的充实,更是精神的富有;欣赏美文,既是播种,也是耕耘,更是收获。  由于求知,所以读书;由于
“功力不唐捐”这句话,我是偶尔从胡适写于1932年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看到的。一碰到它,就满心欢喜。  胡适的原文是“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功力不唐捐”,就是说一个人培养的良好的道德操守、深厚的专业功底不会白白浪费,它总会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显示出来。它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的,人的功力永远不会唐捐。你为人热情、善良、真诚,在一个环境或一段时间里遭人误
清明到了,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题记  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  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的一枚
就在我们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最后一堂课,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把我们带到了物理实验室。老教授取出了一个玻璃容器,往容器里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说:“这是常态下的水,如果把它倒进小溪里,它将能流入大河,然后和许多水一道涌入大海。”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进一旁的冰柜说:“现在我们将它制冷。”过了一会儿,容器端出来了,容器里的水凝结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教授说:“零度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种形态,但水
生活中,亲戚、朋友或同事常常会请求我们帮忙做点事,有些事只要符合准则、只要力所能及,我们一般都会帮忙去做。但也有许多事我们做不到,或者突破了准则,因而我们根本不愿意去做。许多人为此烦恼,既不想伤害对方的感情、产生尴尬的局面,又在内心里抱怨不应该去做那些事情。我以前也常常这样,身心处在矛盾状态中,直到我看了一本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书,才明白自己该如何去选择。  卡萨尔斯是西班牙大提琴家,从小就跟随父
有一次,物理学大师法拉第公开做电磁学的实验表演。实验刚结束,忽然有人站起来高声责问:“这有什么用呢?”法拉第看了一下提问者,反问说:“请问,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呢?”提问者哑口无言,讷讷退下。  此例中,提问者以“新生的电磁学有什么用”为由进行质问,厨师巧妙地以问代答,“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呢?”提问者暴露了他对科学的无知,而法拉第的以问代答则隐含着对提问者在科学上缺乏预见的嘲弄。如此回击精彩有力,令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