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MRI特征对其存在微浸润成分的预测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zui8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I特征对其内存在微浸润癌成分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MRI资料的单纯DCIS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IC)病例,进行分组研究.分析每个病例术前的MRI图像,提取包括乳腺纤维腺体类型,背景实质强化类型,病灶的类型和最长径,是否为多中心病灶,乳头复合体受累及病灶弥散是否受限等MRI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RI测量的病灶最大直径与手术后病理测量的病灶最大直径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种MRI特征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对DCIS-IC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62例进行研究,其中35例为单纯DCIS,27例(43.5%)为DCIS-IC.MRI测量的病灶最大直径与手术后病理测量的病灶最大直径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750,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同侧乳腺实质背景明显强化(F=5.034,P=0.025),存在同侧乳头复合体受累(F=10.070,P=0.002),较大的病灶(t=3.061,P=0.003),弥散明显受限的病灶(F=6.042,P=0.014),不均质和簇样环形强化的非肿块样强化病灶(F=4.560,P=0.049)是对DCIS-IC预测诊断有价值的MRI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DCIS-IC预测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是同侧乳头复合体受累(OR=5.168,P=0.006)和弥散明显受限的病灶(OR=3.254,P=0.048),回归模型对DCIS-IC预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结论:乳腺DCIS术前MRI特征对乳腺DCIS-IC的预测诊断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拇长展肌腱束转位重建第1腕掌关节后斜韧带及背桡侧韧带手术治疗第1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5例第1腕掌关节脱位患者实施关节复位、克氏针牵引固定及拇长展肌腱束重建第1腕掌关节后斜韧带和背桡侧韧带手术,术后4周去除外固定并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根据X线片、拇指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无关节再脱位;ROM检测,4例屈伸、收展活动恢复正常,1例对掌受限.结论
目的 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相应的模块,术中辅助同种异体骨塑形,实现骨结构的修复重建.术后长期随访,通过主观感觉、影像表现、HSS评分等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术后1个月至8年随访期间,患肢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等均呈良性发展,患肢活动功能满足日常需要.部
作者在解剖1具身长105 cm女性儿童尸体时,发现其降结肠静肪汇入左卵巢静脉.使用游标卡尺(0.02 mm)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记录数据.为了积累解剖学数值,报道如下:rn正常降结肠静脉是收集降结肠的静脉血后汇入肠系膜下静脉.但此例标本的降结肠静脉(外径2.56 mm)从降结肠中部发出向后下方走行4.31 cm(拉直时测量)后汇入左侧卵巢静脉(图1),与左侧卵巢静脉丛发出的两支静脉汇合成一条卵巢静脉(外径5.20 mm)后向上走行6.41 cm后汇入左肾静脉.
期刊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骨性形态不规则、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复位固定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1,2].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精准、手术入路选择得当是手术充分显露、复位固定良好的前提.理想的骨折分型标准应涵盖尽可能多的骨折类型,易于理解,可与手术入路相匹配,临床实用性强;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实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还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1].目
Henle干又名胃结肠干(gastrocolic trunk,GCT或者GHT),收纳来自胃、大网膜、胰十二指肠以及结肠等器官的部分静脉血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Henle干是前肠和中肠多个器官静脉的汇合,位于横结肠系膜、十二指肠系膜和胃网膜共同形成的融合筋膜内.Henle干及其周围解剖复杂.随着“膜外科”和“系膜外科”理念在肿瘤外科领域中的确立,Henle干在胃外科、胰外科和结肠外科日益受到重视.深刻认识和理解Henle干的解剖特点,避免医源性血管损伤,实现肿瘤根治,对于开展胃、胰和结肠外科手术,尤其是腹
目的:探讨脑灌注成像预测机械取栓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出血转化(HT)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接受机械取栓的AIS-LVO患者102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治疗前均行健侧和患侧脑CT灌注扫描,获取患者表面通透性(PS)、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绘制ROC曲线获得各指标截断值和预测价值,卡方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与HT发生的关系.结果:102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后共发生39
目的: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重度狭窄患者脑分水岭灌注状态,探讨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所致的脑分水岭低灌注类型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93例患者的CT灌注图像,对称性选取双侧前角白质及灰质、后角白质及灰质、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为感兴趣区,进行灌注参数值测量,统计分析狭窄组各分水岭患、健侧灌注参数值差异;根据血管狭窄部位分为对照组、ICA组和MCA组,统计分析不同狭窄组间脑分水岭低灌注类型差异.结果: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在各分水岭患、健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多模态MRI影像特征及其在判定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一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腮腺肿瘤患者依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组及良性组;连续采集40个期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采用多模态MRI检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形性腺瘤大多为单发,呈椭圆或者圆形,肿瘤的包膜边界清楚可见,主要为实性结节,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腺淋巴瘤T1WI呈稍低信号或低信号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成像特征,提高对少见恶性肿瘤病变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我院经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资料,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3例,髓外浆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卵黄囊肿瘤2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8例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均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侵犯.2例卵黄囊肿瘤发生于鼻腔,骨质破坏轻微,T2WI序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超声术前评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旁腺位置、数目、大小、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类型、血流Adler分级、术前PTH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术前超声检出病变甲状旁腺共86枚,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病变甲状旁腺的总长径与患者术前PT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L=0.849),长径≥1 cm甲状旁腺组内部呈低回声的例数、血流丰富程度均明显高于长径<1 cm甲状旁腺组(P<0.05),病变甲状旁腺不同长径组间的内部回声均匀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