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微创治疗的疗效评价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的381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4例,女性137例。年龄段分布分别为:0~3岁190例(49.9%),3~6岁97例(25.5%),6~14周岁94例(24.7%)。按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经皮肾镜组(231例)、输尿管镜组(60例)、输尿管软镜组(19例)及膀胱尿道结石组(71例)。比较分析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情况、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

结果

四组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70.57±33.96)、(70.60±29.80)、(59.47±32.01)及(53.27±19.65)min,其中膀胱尿道结石组与输尿管镜组、经皮肾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9),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其他文献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以进行性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批准用于治疗PAH的靶向治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正确应用这些药物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PAH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快达到并维持低危状态。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初始联合治疗、足量给药的原则,并根据危险分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因此,严格密切的随访对PAH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从PAH患者的治疗目标、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详述PAH的治疗原则。
咯血作为肺动脉高压少见的临床表现,与其并发症和肺血流的异常分布有关,常提示病情重、预后差。《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中关于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的治疗推荐仅在心肺移植标准中指出,明显咯血为心肺移植标准之一。由于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临床处理复杂、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有限,指南并未对其他治疗方式作统一推荐或说明。本文结合文献就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的病因识别和治疗进行解读。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主要累及肺动脉和右心,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张、肺动脉主干扩张等,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PAH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C)处于免疫反应的核心地位,主要分为四类:常规DC(包括1型常规DC和2型常规DC)、单核细胞衍生的DC、浆细胞样DC和朗格汉斯细胞,在PAH研究中以常规DC、单核细胞衍生的DC和浆细胞样DC为主。本文就DC的来源、分布、分类、功能以及其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PAH的发病机制。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且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具有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但无法治愈,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当前PAH研究热点。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活性形式为1,25-二羟维生素D3。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已被证明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PAH的发生,本综述探讨维生素D缺乏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讨论维生素D补充对PAH的治疗意义,旨在为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究骨形成蛋白4(BMP4)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使用细胞活力检测、蛋白活力测定、蛋白质印迹法、siRNA干扰技术等方法研究BMP4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作用。烟雾连续暴露12周小鼠构建肺动脉重塑的动物模型,免疫荧光检测肺动脉BMP4的表达。结果相较于PDGF组,PDGF BMP4组能够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P
目的建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肺静脉内皮细胞(PVEC)以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分析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精分1只雄性SD大鼠肺动脉、肺静脉,肺组织取边缘剪碎,各样本分别用混合酶液消化,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免疫磁珠法分选内皮细胞,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差别,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纯度。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观察3组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CAD)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中肺动脉病理形态学、血管张力、舒张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选用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使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T1DM模型组和正常对照(NC)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造模。将成模小鼠使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T1DM组、T1DM CAP组和T1DM CAD组,对后两组使用灌胃手法给予CAP(100mg·kg-1·d-1,4d)
目的探讨miR-150-5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随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98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匹配度,筛选出COPD合并PH(COPD PH)组30例和单纯COPD组30例,同期健康人(对照组)20名。检测3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
目的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联合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本院确诊收治的9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无早期肾损伤,46例)及T2DM合并肾损伤组(合并早期肾损伤,44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