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镉污染对杨树雌雄植株抗地上和地下害虫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镉污染条件下不同性别杨树植株间的抗虫性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以雌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幼树为对象,研究了土壤镉污染条件下取食不同性别杨树对4种食叶害虫(包括两种专食性昆虫和两种广食性昆虫)和一种地下害虫(蛴螬)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取食选择的影响.[结果]经过150 d的土壤镉胁迫处理,与雌株相比,雄株叶片富集了更多的镉,而雌株则将镉更多地富集于根系中.昆虫取食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受镉胁迫的雄株可以显著抑制4种食叶害虫的生长发育,而取食受镉胁迫的雌株则明显降低了地下害虫蛴螬的生长量.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不同性别杨树叶片和根系中参与镉积累、转运和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现镉污染条件下雄株叶片和雌株根系中的相关基因上调数量较多.因此,推测在镉污染条件下,雌雄植株抗虫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性别植株在叶片和根系中镉浓度的差异所导致.相关研究成果以“Sexual differences in above-and belowground herbivore resista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oplars as affected by soil cadmium stress”为题于2021年8月发表在国际生态学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结论]土壤镉污染条件下,美洲黑杨雌雄植株不同器官中的镉浓度差异影响着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和取食行为,进而影响雌雄杨树的抗虫性差异.
其他文献
对于数控铣床加工废料的原因,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无法实现数控铣床的优化。根据需要结合数控铣床的实际工作,对数控铣床加工产生废品的具体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高,新技术、设备不断地涌现,有效提高了我国工业化、机械化的程度,促进了零件加工技术的提高,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辅助作用。就零件加工而言,其精度直接影响着零件的使用,所以其精度标准、错误容差率都比较严格,一旦精度不够,零件只能进行报废,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企业未来的持续性发展。从机械加工工艺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探讨了机械加工工艺提升零件加工精度的策略。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也能够在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的同时,实现对周围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的机械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计算机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目的]明确福建顺昌无患子叶斑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福建省顺昌县受害无患子人工林基地采集的病样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无患子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在此基础上探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发病部位分离出9种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SW-9为无患子叶斑病病原菌.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该菌鉴定为Xylaria arbuscula(矮乔木炭角菌).SW-9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6~7;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
[目的]探寻套作大豆恢复性生长阶段中下部叶片供源对大豆结瘤及地上部生长的调控作用,为实现套作大豆增产增效提供参考及实践依据.[方法]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条件下,以单作大豆(CK)落叶时间作参考,在套作大豆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对植株中下部进行剪叶,总剪叶比例为全株的10%(A1)、30%(A2)、50%(A3)以及不剪叶处理(A0).研究中下部叶片数量的改变对根瘤生长发育及地上器官的影响.[结果]①与单作大豆相比,套作不剪叶(A0)处理下,根瘤的数量与干重显著增加105.9%和10
[目的]为了解清水(自来水)、不同浓度NaOH和GA3溶液浸种组合,以及GA3溶液于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组合对柚木种实及种子吸水和生活力的影响,丰富柚木种实处理的资料,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清水-自来水浸种时间),以及L8(27)(不同浓度NaOH和GA3溶液浸种)和L9(34)正交(不同浓度GA3溶液于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浸种)设计开展柚木种实浸种和种子生活力测定的试验.[结果]清水浸种2 h的种实吸水率达38.5%,之后吸水率极显著加速,18 h后缓慢吸水,至24 h
[目的]探究HINT1基因在猪肌肉生长分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试验选取30、90和180日龄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8头)作为试验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INT1基因在背最长肌、腿肌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48头)和大约克猪(45头)HINT1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上游3000 bp区域左右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在背最长肌和腿肌组织中,藏猪(TP)和大约克猪(YY)HIN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随着日龄的增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背最长肌组织中,30日龄
[目的]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饲粮对育成期藏羊(♀)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特性、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况良好、体重(26.65±0.72)kg相近的4月龄青海藏羊母羔15只,随机分为3组,进行预试期15 d和正试期90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3个组饲粮NFC/NDF水平分别为0.92(L组)、1.39(M组)、2.20(H组).以藏羊左侧胴体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三磷酸腺苷酶(ATPase
[目的]比较两个生长性状优良、分布范围广泛的杨树品种“35杨(Populus deltoides CL\'35/66\')”和“NL-80351杨(P.deltoides cv.NL-80351)”对水淹胁迫适应能力的差异并分析相关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盆栽控制实验的方法,以35杨和NL-80351杨为材料,研究水淹处理对两个品种美洲黑杨幼苗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抗氧化酶活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分配和氮代谢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①水淹胁迫可以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杨树的根系生物量,对NL-
[目的]研究土壤酸化对红枫秋季叶片呈色生理的影响,为亚高山彩叶林红枫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11月使用pH6和pH4柠檬酸缓冲液对土壤进行酸化处理,分析两个年份红枫叶片转色期的色素含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酶活性(叶绿素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内含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红枫叶色转变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花色素苷及脯氨酸含量增加,叶绿素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在不同处理间,pH4柠檬酸缓冲液处理延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