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US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疾病的研究

来源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68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良性28例,恶性40例;常规超声特征中,良恶性病灶在微钙化、病灶周围血流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中良恶性病灶在增强强度、均匀度、显影时间及穿支血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定量参数中,良恶性病灶在TTP、PI、AU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6.43%、92.65%、97.30%、87.10%,高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或CEUS(P<0.05).CEUS联合常规超声可显著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疾病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探究纯净波超声测量胎儿前腹壁脂肪厚度在预测低体质量儿与巨大儿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选取10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为正常组(n=74)、低体质量儿组(n=12)、巨大儿组(n=18),比较3组孕中晚期胎儿的前腹壁脂肪厚度、出生体质量、出生后新生儿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肩胛下方SFT,分析胎儿前腹壁脂肪厚度与出生后新生儿SFT、出生体质量的关系,评价前腹壁脂肪厚度对低体质量儿、巨大儿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现,巨大儿组孕中晚期胎儿前腹壁脂肪厚度、出生体质量、出生后新生儿肱三头肌
本研究探讨Micro-CT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选取OVCF患者127例,根据术后6个月骨折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41)与未复发组(n=86).患者均接受Micro-CT检查,对比两组Micro-CT参数,即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以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分析各参数与BMD、BMC及术后复发相关性,并评价各参数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显示,复发组骨体积分数(BV
本文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增强CT在结直肠癌中的联合诊断效果.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EA、CA19-9、IGFBP-3,同时给予增强CT检查.观察组血清CEA和CA19-9高于对照组(P<0.05),而IGFBP-3低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Ⅲ~Ⅳ和工~Ⅱ患者血清CEA、CA19-9和IGFBP-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
本文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选取异位妊娠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超声影像特征,其中环状征型、混合包块型和典型孕囊型分别为15例、24例和39例;选取正常妊娠者1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查血清β-hCG水平.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β-hCG水平降低(P<0.05);环状征型、典型孕囊型和混合包块型患者血清β-hC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
选取224例羊水过少孕妇作为观察组,60例羊水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肾动脉(RA)、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阻力指数,以及血清游离雌三醇(FE3)、激活素A(ACTA)水平,对孕妇羊水过少并胎儿窘迫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 显示,观察组RA和UA阻力指数、血清ACTA水平高于对照组,羊水量、MCA阻力指数及血清FE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少孕妇RA和UA阻力指数、血清ACTA水平与羊水量呈负相关,MCA阻力指数、血清FE3水平与羊水量呈正相关;上述指标联合预测胎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NRS)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中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学价值.选取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62例(511个腰椎节段)患者进行研究,根据MRI结果患者腰椎节段分为狭窄组(172例患者,348个腰椎节段)和非狭窄组(90例患者,163个腰椎节段).狭窄组硬膜囊面积(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正中矢状径(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神经根沉降征(NR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5);NRS诊断LSS的曲
本文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的变化及其意义.选取确诊的RSA患者134例作为RSA组、选取具有生育史但无自然流产史的年龄相近妇女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生殖激素水平、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并分析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与RSA的关系.经检验,RSA组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探讨了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联合计算机辅助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选取54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ERCP组、PTCD组、EUS-BD组,分析三组患者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和肝脏功能指标等.结果 显示:(1)三组患者手术后在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P<0.01);(2)与其他两组相比,EUS-BD组并发症和住院天数最少(P<0.05);(3)病理分析结果显示,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参数、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瘢痕妊娠清宫术后再治疗关系及临床意义.选取303例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再次入院治疗分为再治疗组、未再治疗组.比较两组瘢痕厚度、胚胎大小、血β-HCG,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处理分析数据.结果 显示,再治疗组瘢痕厚度低于未再治疗组,胚胎大小、血p-HCG高于未再治疗组(P<0.05);瘢痕厚度、胚胎大小、血β-HCG均与再
本次研究的目的 是探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和超声造影(CEUS)的鉴别诊断价值.选取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8例,给予TVS和CEUS检查.经病理学检查,恶性病变60例,良性病变48例;CEUS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VS检查(P<0.05);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阻力指数(RI)、达峰时间(TTP)与峰值强度(Peak)有明显差异(P<0.05);Ⅲ~Ⅳ和工~Ⅱ期RI、TTP和Peak有明显差异(P<0.05);RI、Peak和TTP诊断子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