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绢上的花田(三)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ar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小小的长靴
  一个星期日。
  良夫试探着对太太说:“今天你到花店去,看看母亲怎么样?”
  惠美子笑了:“哎呀呀,昨天刚去过呀。新开的蔷薇有好多哪。”
  “哦,蔷薇吗?真好。你去要一束来好吗?”
  “那,明天我去要吧。”
  “不,今天就去。我现在马上就想要。”
  “呀,干吗那样急?”
  “因、因为,今天不是星期日吗?桌子上摆束花有多好……对,对,喝点长时间没喝的酒怎么样?”
  听到这话,惠美子眯眯一笑:“好极了!那么,我马上去买酒吧。”
  “不,酒由我来准备。我有珍藏的。所以,你赶快去要花吧。”
  于是,惠美子欢欢喜喜地到花店去了。
  “哎——工作啦,工作啦。”
  良夫急忙取出壶,放在桌子上。然后在旁边摊开手绢,轻轻叫:
  出来吧,出来吧
  造菊酒的小人
  和平时完全一样。五个小人在手绢上,开始造出了菊花田,跟从前一样摘下花,运进壶中。“快点快点!”
  良夫用双手慌慌张张敲桌子。
  到花店去,只用走5分钟。惠美子到花店慢慢聊天才好呢,可如果她兴冲冲地马上回来了呢……
  “快点快点,让别人看见,可不得了!”
  但良夫的声音,似乎根本没有进入小人的耳朵。他们攀上梯子的步伐一点也不快。
  “哎,赶快赶快,还差一点!”
  这时——门那儿,传来惠美子的声音:“我回来啦——”
  良夫打了个冷战。
  “快吧?我是急急忙忙去的。瞧——这么漂亮的蔷薇。”
  惠美子嚷嚷着。
  小人们终于干完活儿,四个人消失在壶中,最后一个人正在攀登梯子。
  (糟啦!)
  这时,良夫用指头抓住剩下的一个小人(那是孩子小人),按到了壶里。干这种粗暴事,还是第一次,他的心扑通扑通跳着。然后,他敏捷地朝手绢呼地吹口气,这才回过头,翻着白眼说:“呀,回来啦。”
  惠美子抱着大花束,站在那边。
  “哦,多好的蔷薇呀。真棒啊!”
  良夫装做十分吃惊的样子,实际上,他浑身已是汗淋淋的了。
  当天晚间,铺着白布的桌上,摆着蔷薇花和许多好吃的食物,还有那古旧的壶——喝过味美的菊酒,惠美子想:今天究竟是什么纪念日呢?
  不过是一般的星期日呀,她感到有点奇怪。
  星期一早晨清扫房间时,惠美子发现桌底下,有一块团得皱皱巴巴的白手绢。她一下子拾起来,展开看看,只见手绢里“噗”地掉下一个小小的黑东西。
  那竟是一只小小的长靴。
  仅有指甲尖那么大,但是,有细细的金拉链,背面还有锯齿形的胶皮。
  (呀,这样的东西,怎么会……)
  惠美子把靴子放在手掌上,目不转睛地看着。
  (好像是小人的靴子……)
  忽然,惠美子感到自己仿佛被拉进另外一个小小的世界,她眩晕了。她坐在桌前,长时间注视着这靴子……
  (这确实是小人的东西。)
  她一惊,抬起脸:(莫非他和小人认识吗……)
  惠美子有点相信这世上真有小人。
  以前,当她还是花店的小女孩时,曾经见过一回小人。
  那确实是面包里的小人。
  小人在正在发酵的面包里忙碌着。
  妈妈在小墩板上揉面粉,惠美子确实看见,在她的手指间,有个白东西一闪动。
  开始,她以为那是妈妈手指的影子,但妈妈去拿奶油,离开面包时,那东西还在。
  小人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仔细看去,墩板上,这样的小人有五六个,转动得使人眼花纷乱。每人的手里,都拿着麦秸一样的细棍。他们不时地把它叼在嘴中,往面粉里装空气。
  “哇——!”惠美子大声喊,“妈妈,快来,快,快!”
  听见喊声,妈妈跑过来。
  “怎么啦,惠美子?”
  妈妈看着惠美子的脸,惠美子的心扑通扑通跳:“小人……”
  说到这里,她眼睛凑近面粉去看,哪儿还有小人的身影,没有了。妈妈笑了:“读童话读得太多了吧!”
  可是,看见烤好的面包,鼓得非常好,这不由得使惠美子相信,那是小人劳动的结果。
  (一定有做面包的小人。没准儿,他们在什么地方集聚了许多,组成小人国。)
  惠美子想。
  现在,惠美子清清楚楚地想起10多年以前的这件事。她把搁着小小长靴的手合起,伸开,清晰地感到她的周围就有小人。
  但是,那小人的靴子,为什么会只有一只,混进这房间里。同时,这房间里,还有一个怎么也闹不清的东西。
  那奇怪的古旧的壶。
  以前壶里是空的,昨天却装了酒.那酒叫做菊酒,好喝得惊人。
  小人的长靴和旧壶——那天,惠美子呆呆地坐着想了一天。
  从那以后过了一个星期,菊酒壶又空了。
  照样是星期日早晨,良夫对太太说。
  “喏,能不能去买点东西?”
  “买什么?”
  “烟。”
  听了这话,惠美子一惊,捂住胸。接着,她拖上不成对的女凉鞋,跳出公寓,买了烟。又风一般地回来了。她抑制住心的咚咚跳,轻轻打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里。
  这时,良夫背着身坐在小桌子前。惠美子轻手轻脚地靠近,从后面往桌上偷偷一看。
  啊,那里的确有五个小人——同样的帽子,同样的围裙,穿着同样的长靴,在手绢上动来动去。不过,其中有一个孩子小人,赤着一只脚。
  (不出所料—一)
  惠美子紧握住衣兜里的小小长靴。不禁大声叫道:“了不起!”
  良夫吓一跳,回过头,“不行!”
  他猛然用身体藏住桌子,而且拼命喊:“不许看,不许看……不行,不行啊……”
  面对他的脊背,惠美子高兴地说:“我已经看见啦。”
  然后,她坐在丈夫旁边,静静地嘀咕道:“多了不起的事啊,居然真的有小人。”
  但良夫的脸,却是苍白的。他用大眼睛,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到底,让你看见啦……到底……到底……”
  良夫低着头,开始小声地讲开了。在菊屋的酒库,遇见奇异的老奶奶,还有代保管壶时,和老奶奶约定好的事。
  “约定有两件。不能让任何人看见小人、还有,不能用菊酒赚钱。破了约,我会有坏运降临……”。
  说完,良夫想,他真不该保管这把壶。他觉得,心口突然跳得厉害,像要生病,还是突然会变穷了呢?还是,还是……
  啊,今后会有什么样的灾难呢?他胸中堆满了沮丧的念头,他抱住头:“真不该保管这把壶。两人住在一个家里,怎么能保证不让太太知道呢?”
  “没关系。我以前也看见过小人,这不是第一回了。真的,我还是孩子时见的小人,也是这么大。那是面包里的小人。”
  惠美子怀恋地瞧着手绢上面。
  “你见过另外的小人吗?”良夫想起以前老奶奶讲的话。
  “对。妈妈揉面的时候,我见过他们一眼。我从前就知道世上有小人。所以,现在又看见了这些小人,一点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喏,只要不让其他人知道就行啦。”
  “是这样吗?”
  对着良夫仍然苍白的脸,惠美子轻快地笑了:“嗯。我们对谁也不说,那就行啦。与其想会不会碰坏运,还不如想怎样跟这些小人友好吧。”
  惠美子从西式围裙的兜里,取出那小小的长靴。
  “这,就是这个小人的吧?”
  良夫一惊。他这才知道,上次自己慌忙抓小人时,一只长靴掉在手绢上了。
  惠美子把长靴轻轻放在菊花田的角落,低声对孩子小人说:“还给你靴子。”
  但小人们什么也没回答,甚至连上边都不看。五个人都一个劲地往各自的麦秸帽子里收集菊花,若无其事地……
  对手绢上的小人来说,人类的声音,该是像暴风、雷声那么大吧。
  “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吗?”惠美子歪起脖子。
  小人们摘光菊花,捧着帽子,静静地回到壶中。最后的孩子小人,专心穿上惠美子放在一边的长靴,也慢慢地爬上梯子。
  良夫嘟哝道:“对啦。小人的话,准跟人类的话不同。这些人能听懂的,只有‘出来吧,出来吧’这一种叫法。”
  “这叫法,在他们听来,是怎样的呢?”
  “大概像远处的风声,‘嗡——’的。”
  “也许像打雷一样吧。”
  这样说着说着,两人渐渐快活起来了。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流行这么一句话,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学曾国藩估且不谈,但学胡雪岩则值得商榷,胡雪岩赚钱是把好手,人品却不那么地道。  作为晚清的“高富帅”,胡雪岩(字光墉)当然也有他的优点。他做事舍得下功夫,肯动脑子。胡雪岩年幼家贫,帮人放牛为生。年纪稍大,被人荐往一个钱铺做学徒,干扫地、倒尿壶之类的活计。由于八面玲珑,雇主很喜欢他,3年期满,留他当了正式员工。胡雪岩做生意比较讲诚信
一天上午,范仲淹正在海堤修筑工程指挥部里看书,随从来报:外面有人要见范大人。范仲淹问是何人何事?随从说:“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他说要拜见范大人。在下说范大人正忙于公务,没时间。他说非要跟大人见上一面,还说他说两句话就马上走。”  “让他进来吧。”范仲淹确实很忙,但一听说来者是个读书人,他还是想见见,他对读书人向来有好感。  “晚生富弼拜见范大人。”  范仲淹一抬头,一个眉清目秀,面容清瘦的少年
编者的话:  7月6日我们来到北京市第54中学,参加初一年级读书活动演讲会。一进校门就被校园里那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精神所感染,被那浓浓的读书氛围所感动。读书为什么?师生们用他们的读书经历,读书的心得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聪慧的头脑、优美的文笔、丰富的想象给我诠释了答案。当一个个稚嫩的少年学生站在台上,用一声声稚嫩的声音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我就想一定要把他们读书活动的事例刊登在《中国校外教育·读书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系教授艾德凯迪博士,教书已20年,每学期在他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他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  然后他问学生:“结果是多少?”  许多学生都争相作答。  有的说:“6。”他摇着头。  有的说:“2。”他摇着头。  最后有人得意地说:“我知道了,那是8。”他也没点头。  学生一阵纳闷,凯迪博士才说:“你们根本还没问这是个什厶题目?是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你们不了解问题,又
任弼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担任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在青年团的史册上,闪耀着他的人生光彩和辉煌。本文主要记述任弼时从事青年团工作的经历,以飨读者。  一  任弼时,湖南湘阴人,1904年生。1919年在长郡中学读书时,在校内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游行宣传等爱国
五月下旬,灾后的汶川。一顶顶帐篷整齐地排列在空地上,生活渐趋平静,对于地震的惶恐,失去亲人的悲痛,渐渐从人们脸上褪去,他们身影忙碌,开始重建新的生活。  木子,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身材消瘦,面色苍白,一声不响地帮身边的人搬运东西,替一位腿脚受伤的老伯赶走帐篷中的蚊蝇,汗水顺着黑黄的发梢滴落下来,人们都说:这孩子,真是个好人哪!  他的心紧揪着痛了一下。好人?我算吗?那个坏孩子木子已经在地震中死了
民国时期  翻译著作  1、《半上流社会》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年版本  2、《我的妻》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年版本  3、《伯辽赍侯爵》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年版本  4、《社会分工论》  商务印书馆  民国版本  5、《恋爱的妇人》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年版本  6、《爱》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年版本  7、《佃户的女儿》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年版本  8、《婚礼进行曲
街上,反而感觉那些悠闲的今人是陌生的,而那些或埋头埋脸地写作,或披头散发地绘画,或痛心疾首思考的古人,却像是前世就认识。尽管他们人已经走得很远了,只把故居留在某个城市的街角,某个小镇的深巷,某个乡村的山坡上,但他们每一个人,都让我尊敬和怀念。不论时光流逝多少年,在我心里,他们的面孔与他们的姓氏一样,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干巴巴地苍白地向我伸出一双手,胳吱我或乞求我给他们一点点掌声,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我家的小院虽然很小,但是一年四季都那么美丽,叫人感到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