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吮手指头是心理疾病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芳聪明可爱,可总喜欢吮吸自己的大拇指,尤其是在不高兴或受到批评时。父母用尽了各种办法纠正:训斥、批评甚至捆绑双手……都无济于事。
  吮手指头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以下的婴幼儿吮手指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若孩子一直保留这个行为,就不单是个坏习惯的问题,而是可能隐含着心理异常的因素。
  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常吮手指头将导致被吮吸的局部组织增生,指头外观异样,引起局部感染和肠道寄生虫及消化道感染。如果持续到6岁以上,还可出现下颌发育畸形、上下牙不齐、下颌前突等。
  造成孩子吮手指头毛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与孩子的精神压力有关,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同龄伙伴、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会使孩子心理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并试图以吮手指这一异常的行为来宣泄和缓解内心的紧张焦虑。此外,父母经常争吵、管教方式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适应新环境遇到困难;不良的卫生习惯,不注意定期修剪指甲等,也是造成孩子吮手指头的原因。
  还有些孩子是由于模仿或偶然为之时得到一种满足,家长没有及时制止,从而逐渐形成一种顽固的不良习惯。个别的孩子则是某些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症等引起的一种刻板重复的动作。
  
  专家支招:
  矫正孩子吃手指头的方法:
  ◆正确对待
  切忌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要嘲笑、打骂、强行制止,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孩子紧张情绪加重,甚至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消除诱因
  弄清楚造成这个毛病的原因,消除诱因。比如,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科学的引导和鼓励,恰当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交友的条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
  ◆厌恶疗法
  在儿童常吮吸的手指上,涂些胡椒粉等有异味的东西或缠上纱布,使之在吮吸时不能获得满足感,而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逆转意图疗法
  改变孩子在吮手指行为中的态度,从相反的意图来让孩子重复这一行为。具体是规定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手指,不想吮了也不能停,直到感到不舒服不愉快,在孩子对这一行为的态度的改变中,慢慢改掉这一行为。
  ◆行为对抗疗法
  这是一种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它把一个坏刺激与吮手指的行为反复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条件反射相对抗,以消除吮手指行为。具体做法是:①在手腕上套一橡皮圈;②行为刚一出现,就开始拉弹橡皮圈;③拉弹时必须注意计数,直到吃手指行为消失为止;④记录每次拉弹次数,以便比较;⑤开始弹拉次数要多,一般从十数次开始,时间要长,以后会逐渐减少;⑥到只需三五次时,就可以去掉橡皮圈,靠想像回忆拉弹橡皮圈的情形,来对抗吮手指的行为。
  ◆及时强化
  矫正孩子吮手指的行为过程中,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有所减轻,就及时鼓励表扬,给予强化,以增进矫治效果。
其他文献
打造高质量的亲子时光从陪伴孩子成长开始……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现代社会多以双职工家庭为主,爸爸妈妈既要忙于工作、又要顾及家庭,压力很大,不但陪伴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亲子时光的质量也不高。孩子的成长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无论怎么忙碌,我们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相处时间内,变被动为主动、从应付到享受,为孩子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童年呢?
女儿到德国后,问及她德国学校和中国的有什么不一样,她的回答是:“在德国上学很放松,到学校就和在家里一样。”确实,德国的小学不论是在作息时间安排还是教育内容安排上,都非常注意放松教育。  孩子们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玩:把沉重的书包随地一丢,满校园撒欢。  进入教学楼后,孩子们在教室外的鞋柜旁把鞋脱下来,换成室内鞋然后走进教室,再把外套挂好再坐到座位上。穿着室内鞋和轻松的室内装,孩子们觉得像在家一样舒适。
女儿在7岁时随我到德国生活一年。我最担心的是她的上学问题,没有任何德语基础,而且要在学期中间插班,天性活泼好动的她将怎样面对这样一个人造的“无声”世界?她会不会因此而不喜欢上学,甚或要求提前回国呢?  让我宽心的是,第一次去学校参观时,女儿就大叫:“我喜欢学校!”  参观那天是校长亲自接待和陪同的。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典型的社区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德国孩子,另外还有来自五六个国
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恬静、心细、不淘气的儿子。尤其是当他一声不响、全神贯注在电脑上制作网页时,谁都认为我将成为一位神童之母。儿子很矜持,但当人们夸奖他时,脸上也会闪过几丝骄傲之色。  一次,我和先生带儿子去公园玩,在乘坐旋转木马时,儿子突然打着激烈的手势,要求木马停下。开电闸的管理人员以为他坐的木马发生了故障,慌忙关了电闸,来到他身旁,询问发生什么事。  结果,儿子指着坐在
我一直以为,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内心懵懂无知,他的情绪、神态、举止大部分都只是本能的外化,很少有成人的思维含量。但他近来的表现却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其实很丰富,甚至于比成人的内心还要多彩。  上个月,我和几个同事带了孩子一起去郊游。半路上,有两个孩子不知怎么地争执了起来,混乱中稍大的孩子打了对方一巴掌,被打的孩子马上大哭起来。大人们都忙着安慰受了委屈的孩子,一直没有作声的儿子却拉起那个大孩子的手,
课间,美术老师走进我办公室说:“郭姐,你儿子可厉害了!今天我教他们用硬卡纸做五彩球,你儿子没有带卡纸,他就用几张A4纸做了出来。他们班做出来的只有4个,其中最好的那个就是你儿子做的,实在不容易。连我都不知道,用那么软的A4纸还可以做出五彩球来!”听到别人夸儿子,我自然心花怒放。我从小就动手能力很差,导致后来学一些理科知识时非常吃力:学几何,头脑里没有空间概念;学物理化学,常常看着别人轻松完成实验,
尿床习惯自古有之,不该说是“现代病”。然而,在我国首届小儿遗尿专题研讨会上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3~15岁年龄段尿床的平均发病率为13.7%,全国大概有3000万尿床儿童(保守数字)。可现代的很多家长认为4~5岁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这不明明是现代人连观念都“西化”了,跟洋观念走进了误区吗?所以专家强烈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尿床儿童。  孩子尿床为什么日益增加?  仔细研究尿床的病因分类可以发现,真正因
●采访/陈艺平  撰文/曾令强    王淇,一位年仅6岁却已经闻名全国的舞蹈精灵,不仅在2006年的CCTV《家庭总动员》节目中过关斩将,一举夺得了全国总冠军;更在2007年CCTV《神州大舞台》节目中获得“魅力宝宝”的第一名,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舞蹈得奖专业户!    艺术世家熏陶出小舞者  王淇的爸爸王德辉是中国舞蹈协会会员,妈妈温勤是一名音乐老师,出生于这样一个热爱舞蹈表演艺术的家庭,王淇从
个案1:  莉莉妈认为孩子应该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任何事都鼓励莉莉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甚至允许她反驳大人。最近,爷爷奶奶住到了欣欣家,妈妈发现欣欣一点也不尊敬长辈,一有不满就顶撞爷爷奶奶。莉莉妈妈为此烦恼不已,想给莉莉立点规矩,又怕莉莉以前养成的一些良好习惯付诸东流。    个案2:  加加妈一直主张让孩子自由自主,加加从小就在非常自由的环境中长大。自从加加上了幼儿园后,烦恼就跟着来了。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了,案例中的晨晨其实是一个正常普通的孩子,偶尔对口味单一的饭菜感到厌倦,一晃神扣错了纽扣,在邻居面前少了那么点争强好胜的心,面对陌生环境时需要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然而,这些情理之中的小事故却被妈妈无限放大了,从眼下晨晨细微的不足,看到了日后在孩子性格、行为、习惯上产生缺陷的苗头。为了尽快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赢在起跑线上,妈妈抓住了层层表现出的所有毛病,眼中尽是孩子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