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安会:国家的“第五号人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
  和美国一样,俄罗斯的“国安会”——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12月苏俄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外界一般按照该委员会俄文缩写音译为“契卡”,其第一任首脑是苏联杰出的国务活动家捷尔任斯基。1922年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定,“契卡”被改组为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此后,该组织还曾多次更名,直至1954年3月被更名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这就是在冷战时期声名显赫的克格勃(КГБ)。1991年10月,在苏联解体前夕,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下令撤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从此克格勃正式进入历史。
  1991年底,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依据俄宪法和俄联邦“安全法”的规定宣布组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简称“安全会议”。“安全会议”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跨部门的决策、监督、执行机构,是俄“所有国家安全决策的中枢神经系统”。“安全会议”对总统实现其保护人的公民权利和自由,保卫俄罗斯联邦主权、独立和国家完整等方面的宪法权力起着保障性的作用,主席由总统担任,俄总理、上下议会议长(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主席)、内务部、国防部、联邦安全局、总统办公厅、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对外情报局等一系列强力部门的首脑都是联邦安全会议的成员。“安全会议”秘书处是“安全会议”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因此,“安全会议”秘书一职十分重要,被认为是继俄总统、总理、两院议长后的第五号重要人物,担任此职务的不是俄现任重要的政治家,就是具备丰富外交和安全经验的专家型干部,如俄前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和俄联邦安全局首任局长帕特鲁舍夫等。
  “安全会议”秘书有权向总统提交该机构的常委和成员的推荐名单。根据“安全会议”秘书的决定,军人和内务机关工作人员均可以临时调任安全会议的一些领导职位。也正是考虑到“安全会议”秘书职位的重要性,在1996年6月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中获得14.7%选票的列别德,最终与叶利钦达成以选票换取“安全会议”秘书职位的政治交易。
  作为“安全会议”主席,俄总统领导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政策的工作,保障国家权力机关各种机构协调地发挥职能和相互协作,以巩固和捍卫俄联邦主权,俄联邦的独立、国家完整和领土完整。其依据的法律基础是俄罗斯宪法、俄联邦法律、俄联邦有关安全问题的国际条约、俄总统的命令和指示以及俄安全会议条例等。俄罗斯“安全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社会和国家的切身利益,分析和评价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和威胁,预测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条件和因素的变化,弄清内部和外部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制定确保俄联邦安全的基本战略方针,组织起草联邦专项安全计划;向总统提出建议,以便对内外政策中确保个人、社会和国家权力的安全问题作出决定;起草安全会议决定草案以及总统有关安全的命令草案。为解决上述任务,“安全会议”各职能机关组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准备各种分析性材料。“安全会议”秘书处负责起草战略性决定,防止会导致重大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生态和其他后果的非常局势,并组织消除这种后果的紧急决定,以及向总统提出实行、延缓或取消紧急状态的建议。此外,“安全会议”秘书还可以视重要程度,把其中一些材料亲自呈报给总统。
  由此可见,“安全会议”的权限也是极为广泛的,它涉及俄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切可能的安全种类和概念都包括在内——从防御能力状况到生态和农业发展的水平等。“安全会议”负责审议出台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学说、对外政策构想等,就重大事态进行紧急磋商和决策。2010年2月,俄总统批准了由俄联邦安全会议负责起草的“新军事学说”,明确将北约东扩、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和部署列为俄罗斯主要的外部军事威胁。同时,俄新军事学说保留了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条款。2010年2月9日,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说,“北约东扩对俄罗斯造成严重威胁”。“安全会议”还在解决指挥管理的紧急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安全会议”将在解决实行、延长或取消紧急状态的问题时发挥决定性作用。
  俄罗斯“安全会议”定期召开,每月至少一次,需要时可召开非例行会议。会议的议程和讨论问题的程序由“安全会议”主席根据“安全会议”秘书的提议确定。从组建至今,俄罗斯“安全会议”在维护俄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10月7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联邦安全会议常务委员会议时表示,不允许以单方制裁方式颠覆某些国家政权,进一步明确俄方态度。2013年9月,俄希望叙利亚领导人考虑将化学武器存放地置于国际监督之下,然后将化武逐步销毁,以避免美对其采取军事行动,此举即为知名的“化武换和平”建议。很快,叙当局接受了俄方建议,从而缓和了紧张局势,普京因此大大得分,俄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尽管“化武换和平”建议主要由俄外交部主导实施,但实际上俄“安全会议”亦参与其中,并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属于俄国家机密,很少外露,但以以往俄重要内外政策的谋划和制定来分析,俄联邦安全会议均会参与其中。2013年12月26日俄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表示,叙政府的化学武器销毁工作的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联合国以及禁止化学武器组织都对叙利亚政府的配合予以称赞。他还表示,完全销毁化武的详细计划现在应该被提上日程,进行制定。
  实际上,无论是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对外政策构想、联邦军事学说、北极战略和海洋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审议和出台,还是北约东扩、车臣战争、科索沃危机和各种恐怖袭击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的讨论和磋商,“安全会议”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洛雷斯坦,位于伊朗西部,意为鲁尔人生活的地方(Land of Lurs)。鲁尔人与库尔德人是最先迁往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曾建立了米底王朝。该族居于群山环抱之中,易守难攻,加之骁勇善战,故能在伊朗这个众族群迁徙的十字路口,面对阿拉伯人、突厥人及蒙古人此起彼伏的侵袭,从容拒敌,免遭跨族通婚之劫,成为今日伊朗领土上雅利安基因保存最完整的族群——身材高大、肤色洁白、头发棕里透红、鹰钩鼻下双眼细长深邃,走在
投射焦躁感的公报  2015年8月6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发表了联合公报,其中七个自然段的文字阐述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新近立场。十国外长们就事关南中国海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对近期局势的持续发展“仍感严重关切”, 认为发生在南中国海的筑岛行为“削弱了信任,增加了紧张,破坏了和平、安全与稳定”。公报重申在南中国海地区保持和平、安全、稳定和航行飞越自由的重要性,以及全面、有效
经过12年的艰苦谈判,7月14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几天之后,德国经济部长兼副总理加布里尔就率领一个高级经济代表团赴伊朗访问,由此成为伊朗核协议达成后访问伊朗的首位西方高官,这也是德国内阁成员13年来首次访问伊朗。  除了战略上的考量,长久以来德国与伊朗之间相对紧密的政治经济关系,也让德国成为伊核谈判后第一个接触伊朗的西方国家。尤其在世界
美洲国家组织峰会(简称美洲峰会)向来是观察美国与拉美关系走向的“最佳窗口”。4月10日,第七届美洲国家峰会在巴拿马开幕。从1994年首届峰会克林顿意气风发地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一宏大的“西半球一体化设想”,到2005年小布什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四届峰会遭到拉美左翼国家的冷遇,再到2009年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五届峰会上奥巴马首次亮相、欲以“柔性外交”缓和与拉美国家尤其是反美强人查韦斯的敌意,以及在此
太平洋地区正呈现出紧张局势,这不仅体现在关键的中美关系上,而且也体现在中国与其东部和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关系上。正如白宫、美国外交部和五角大楼在2012年初正式宣布且具体实施的那样,美国注意力、行动和军力分配向太平洋地区的“再平衡”战略转移,及此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都引起北京方面的关注。中国担心,美国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体“战略转移”,主要意图是为了阻碍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进一步的优势。因为,在一些
现在证明,把“韬光养晦”等说成是我们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效果是不好的。尽力表白和辩解也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  外交方面的言行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一两年,国外国内对中国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展开了讨论和争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把这两点作为外交方针政策广为宣传而引起的。  一涉及外交领域的什么事,我总会想起周恩来,因为像周恩来这样的政治家成为世界级的外交大师,恐怕确实是太难得了。他离开我们整整
长期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关贸总协定(后被世贸组织替代)被看成是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迄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运行与关系协调依然离不开这“老三足”的鼎立支撑。不过,3月底在南非德班闭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产生的“新三足”,又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其中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成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这三项决定意义尤为重大,显示出金砖国家之间
作为全球制造业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一举一动或许都能够从某个特定视角反映出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些特点。按照提出著名的国际投资折衷理论的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观点,当今世界对外投资之所以能够发展比较快,无非是出于市场寻求、优势体现、要素获取、战略布局这四大主要动机。其中,将要素寻求动机贴上“逐水草而居”标签更为贴切,而对于富士康来说,无论是在世界何处投资建厂,也都是因为在那里有更为可口的“水草”供追
思考现在的全球秩序与过去有无不同,可能首先要看那些影响全球秩序的基本变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有两个基本事实并没有发生改变:一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由于世界主要国家都是核大国,因此大国间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的可能性降得越来越低。二是各国的相互依存度非常之高,而且越来越高的可能性很大,以至于闭关锁国的代价巨大。这两个基础性变量或基本事实,决定了国家间博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确立国际规则或秩序来维护和拓展
冲绳原名琉球王国,与中国大约有500年的友好交往史。琉球历代国王曾通过与中国建立“朝贡”与“册封”的关系,与中国建立起密切的外交与贸易关系。自1872年起,日本宣布琉球王国专属日本“内藩”,为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1879年3月,日本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正式宣布吞并琉球群岛。但这并不表示琉球主权就属于日本,曾为宗主国的中国从未在国际法上承认日本窃取琉球主权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