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战从未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等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党当年对战果吹嘘经常达到无人相信的地步。如其“剿共”作战中宣布的“歼匪”战果累计,便超过解放区人口总和,抗战时的战报也因虚假充斥而为国际史学界轻视,一般都不屑引用。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保卫战期间,国民党军称杀伤日军20万人。其实日军进攻武汉的兵力为九个师团25万人,若真有此损失早就接近全军覆没,怎么能攻占武汉?按日方统计,“武汉攻略战”时伤亡3万多人。不过按战场情形推算,战斗伤亡再同因气候炎热生病减员相加,日军总损失不会超过10万人。
  在抗战期间,除了远征军在反攻滇西时由美国航空兵支援在腾冲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团)外,中国在国内战场上也未成建制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至多是给某部日军以重大杀伤。1938年10月上旬日军第106师团突入万家岭时,薛岳指挥的18个师进行包围试图予以歼灭,激战半个月后,被围日军得到第17师团增援,国民党军随即解围撤退。这一仗算是国军在武汉保卫战中打得最好的一仗,按中国战后较准确的统计也只是毙敌3000人,伤敌5000人,俘敌300人,对拥有1.6万兵员的第106师团而言可算损失半数,按军语概念也远算不上“歼灭”。
  国民党去台后所出版的抗战史,多少收敛了一些吹嘘,但所列战果仍严重不实,如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仍声称国军共毙伤日军276万人。实际上日军在战后的资料统计,在中国战场上的伤亡共计为133万人(此外缅甸方面军对华作战还伤亡4万多人),这还是国共两军和民众游击队作战的总和。国民党当局对战争统计的严重不实,除虚报外还由于当时政权机构无效能,其声称“四万万同胞”,只是根据卖盐数量推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进行首次人口普查时,才知道全国人口已超过6亿。
  中国哪个时期最多放荡不羁的士人?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时期,像魏晋那样,突然涌现那么多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狂妄任诞之士。他们喝酒、长啸、裸形、做青白眼,把那个残酷惨烈的魏晋时代渲染成血色的华丽。那是个酒的时代,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烦忧,于是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了刘伶的一醉三年,有了王羲之与友人的曲水流觞……美酒成了众多士人生活的一部分。那是个率性狂妄的时代。阮籍说:“礼岂为我辈设也!”看到当年鏖战的英雄已随风而逝,英雄已矣,小人当道,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长叹传遍了魏晋大地。那是个自然归真的时代,是老庄思想让他们摆脱现实的纷争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它要求人们去掉人为造作,提倡回归自然,持守自身质朴的本性。在他们看来,符合自然本性的才是美的,自然而然就是美。那是个音韵的时代。一曲绝世《广陵散》,何等唯美。嵇康的临刑抚琴,泰然冷笑,一曲终了,慨然就死。
  魏晋士人对生命珍爱,他们爱惜自身,也关心他人生命。《晋书·阮籍传》中有阮籍哭悼素不相识者的描述:“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圣经》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问丧哭悼,这是一种关心人类自身的意向,这是一种博爱生命的情怀,既往的历史进程所创造的一切言语辞令,都不足以传达它的真谛。正是由于魏晋人经历了无数的战祸、丧乱、迁徙、流离、穷愁、困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才使得他们对死亡有了独特的体验,有了深刻的思考。
其他文献
跨进小学门槛的那一天,父亲就给他取了一个与农有关的名字——姚支农,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不忘记农民,不忘记农村。勤奋好学的姚支农不负父母厚望,高中毕业那年,怀揣着建设和发展家乡的梦想走进贵州农学院。从边远的农村到繁华的都市,巨大的城乡差别,更 激起了他献身农村建设农村的强烈愿望,也驱使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扑在农村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初衷和梦想。  心中装着一个信念  “我是学
我的朋友W从小薛家的储物柜被挑出来拿到我家摆放已经好些日子了。手艺人兼手办迷小薛因为家里装修,将一些收藏贴在朋友圈赠送,我一眼就相中这个长得有点像《西游记》里鱼怪的W。  但把W领回家面对其他已集结成列的玩具时却犯了愁。人高马大的W在造型尺寸上似乎格格不入,纠结很久只能让W孤独地伫立窗台一角。  某天晚上,喝着红酒微醺的我在客厅看起了意大利新版《木偶奇遇记》,电影情节忠于原著到翻出新华书店一毛一分
近两年,故宫发挥创意,出品了一大批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在网上受到热捧,让人惊呼:原来故宫也可以这么青春活泼,把文创产品的“文化范儿”制作得这样接地气!那么这些文创产品为何会如此设计?幕后又有怎样的操刀团队?故宫文创为什么广受喜爱?公众需求为导向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要传播好故宫的文化,就要与时俱进、贴近人们的需求。所以故宫文创产品广受欢迎的第一个秘诀就是以社会公众
二  清代考据学的方法,我们从学者们的著述中可归纳为辩证、训诂、校勘、参验、博证、探原、实测七种。兹举例分述如下:  (一) 辩证,以充分的证据辨别文献或历史记载之是非真伪。清初的大学者钱谦益长期留心于明史,旁稽博采,纂成一百卷的著述,惜乎毁于绛云楼失火,但今存《太祖实录辩证》五卷应是清代考据学之第一名著。例如《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谋反,词连李善长等。赐惟庸、
《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其中的比,后来常与兴并举,形成了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比兴”传统。朱熹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比,就是比喻。刘勰曰:“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可见比喻在诗文中运用之广泛。而古典爱情诗中有一种抒情模式,专以郎妾之称谓,配以深情绝妙的比喻,来寄托诗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尤其动人心魄。这一传统,
没有哪一次社会治安整治运动能够像1983年的“严打”那样让人记忆深刻。100多万人被捕,数万人被枪决,其打击之严,审判处决之快,声势之浩大,史上绝无仅有。如今30年过去,再话“严打”,在重现那段历史的同时,也期能给现今的社会法治一些借鉴。  恶性事件频发,社会人心惶惶  十年“文革”结束,大的政治动荡过去了,但社会并未真正稳定与安宁。“文革”中“砸烂公检法”,破坏了司法机关,也弱化了法治观念;“仁
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缔结百年之好,开始了婚姻生活。蒋宋两人的家庭生活经历了相当长的磨合期,也曾如凡夫俗子一般吵架、冷战,而出轨等事件也曾让他们经历婚姻危机。1941年,蒋宋之间第一次出现危机。  据学者杨天石考证,婚姻危机,系由蒋纬国归国引发。蒋介石似乎未能说明蒋纬国的出身来历,而宋美龄对这来历不明的儿子心里感到窝火。此次危机持续到1943年方告解决。此年3月27日,蒋纬国对宋美龄进行“叩拜”
周宏灏,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赴香港大学医学院进修临床药理学,随后进入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临床药理室担任高级研究员,1991年回国创建我国第一所遗传药理研究所。1995年3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2002年2月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2005年12月當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宏灏是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
读了几十年书,觉得阅读,是这个世界上十分美妙的一项活动。  它首先是一种精神享受活动。将一本好书拿到手里,享受写书者的创造成果,吃进别人种出的精神食粮,会使自己有一种进食美餐的快乐。我每每读到一本精彩的小说,就会立刻换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宁可推迟吃饭和睡觉,也要争取读完,那份享受实在美好。  它同时又是一种精神操练活动。我常在阅读中不断地质疑书中的内容,与作者进行无声的对话,这种思考和质疑的过程,其
施一公研究组首次解析人源次要剪接体电镜结构  1月29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迄今整体研究知之甚少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展示了在剪接反应中的一个关键构象——激活态次要剪接体,整体分辨率高达2.9埃(1埃为十亿分之一米)。此次研究突破,使施一公研究组成为世界上首个解析了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团队。  “万里黄河第一隧”全线贯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