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非一致性时移地震关键技术探索与实践

来源 :物探与化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移地震是一项解决油藏动态描述的有效技术,但自20世纪取得成功以来,受高昂成本和应用范围的限制,一直以来未得到广泛的应用.2007年以来,胜利油田针对高成熟探区二次地震采集普遍化的现状,提出了非一致性时移地震的思路,针对如何评估与消除非一致观测系统的影响、如何检测开采变化的微小差异、如何综合利用时移结果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历时十余年,创新形成了非一致性时移地震观测系统匹配技术、基于井数据的叠前互均化技术、叠前叠后敏感属性联合优化技术和基于油藏数值的时移地震综合解释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配套形成了水驱型复杂断块油藏时移地震技术、小尺度气藏边界监测时移地震技术、蒸汽吞吐型稠油油藏时移地震技术,实施了6个区块300 km2的应用示范,展示了成果的广阔前景,拓宽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解决开发难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表达纯化嗜酸嗜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的核酸内切酶V(Saci_0544),对其核酸内切酶活性及酶学特征进行探究.[方法]将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核酸内切酶V(SacEndoV)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目标蛋白;利用带有不同类型损伤的寡核苷酸作为底物,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鉴定SacEndoV对相应损伤寡核苷酸底物的剪切活性.[结果]SacEndoV特异性剪切含脱氧肌苷(Deoxyinosine)的损
[目的]长期连作障碍严重降低花生生产的产量及品质,根际促生菌可有效降解土壤中自毒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及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有效缓解连作障碍问题.筛选优化具有缓解花生连作障碍能力的多功能根际益生微生物,验证其益生作用能力,为根际促生菌株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采集连作12年地块花生根际土壤,利用以酚酸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获得具有酚酸自毒化感物质降解及利用能力的根际促生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根际促生菌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验证其对植物病原菌生长抑制
[目的]洞穴被认为是黑暗、寡营养的极端环境,是研究深地生物圈的天然实验室.洞穴内部小生境丰富,不同洞穴水文条件和环境因子等差异大,尽管微生物群落在不同的洞穴中均显示出较强的生境特异性,但对不同相态(固相和液相)环境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环境驱动机制以及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的认识却十分薄弱.为了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方法]本文选择了桂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洞穴罗汉肚洞,针对洞穴中不同生境(岩壁、沉积物、水潭积水、滴水和地下河河水)进行系统采样以及16S rRNA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和理化参数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分析新型甲氧苄啶获得性耐药蛋白DfrB7的生化性质,探究其与B家族代表性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对甲氧苄啶获得性耐药的生化基础.[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B家族DHFRs与新型DfrB7的进化关系.将dfr基因分别构建到pACYC184和pET15b(+)载体并转化到相应大肠杆菌中.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克隆菌株对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测定DHFRs使用NADPH作为质子供体催化二氢叶酸还原的酶活反应参数.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甲氧苄啶的解离常数.[结果]克隆到大肠杆菌中的新型dfrB7基因表现出
[目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辅因子,其细胞内含量对于NAD+依赖型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生化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辅因子合成,本文通过不同诱导条件下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与产物合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增加正向关键酶基因拷贝数策略提高胞内氧化型辅酶NAD+的浓度.[方法]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大肠杆菌NA016为出发菌株,分别从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三个方面进行了诱导条件的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
砂岩型铀矿是铀矿勘查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由于其上层覆盖层较厚,地表异常信息微弱,通过地表的直接找矿标志不明显.在砂岩型铀矿调查中,放射性物探测量方法作为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常用的物化探方法之一,被广泛地使用.土壤氡气测量方法以反映深部信息能力强、快速、经济为特征,在铀矿勘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利用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来寻找砂岩型铀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准达赖地区为例,通过开展RaA法测氡,在前期钻探验证见工业孔的地区开展试验剖面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放射性异常沿倾向发育宽
对南祁连阳康地区花岗闪长岩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中—南祁连消减拼合作用的开始时间给予制约.花岗闪长岩中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444± 1.2 Ma,MSWD=1.14),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1.007 ~ 1.104,属弱过铝质,为Ⅰ型花岗岩,并且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轻稀土元素(LREE)及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上述结果表明,该类岩体的原始岩浆应起源于地壳的部
[目的]分泌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人多以单种菌株分泌蛋白预测分析,尚未见多种类型真菌中分泌蛋白的预测及对比研究报道.[方法]本研究基于多种不同营养方式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根据分泌蛋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采用在线分析程序(主要包括SignalP v5.0、ProtComp v9.0等)对模式生物、死体营养型真菌、半活体营养型真菌及活体营养型真菌共19种菌株的分泌蛋白开展预测及功能分析.[结果]在上述真菌约13万条蛋白序列中,分泌蛋白所占比例为0.74%-4.83%,其中,活体营养型真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S区块发育深水扇沉积,高孔含水砂岩表现为振幅“亮点”和远道增强的AVO异常,其特征与油层类似,基于常规方法开展烃类检测存在多解性.针对该问题,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流体因子敏感性定量分析和优选方法,能够压制孔隙度造成的流体识别假象,达到“突出流体、压制孔隙影响”的目的 .分析结果表明,λ/μ具有对流体性质敏感性高、对孔隙度敏感性低的特征,是本区开展烃类检测的最佳敏感流体因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真“亮点”油层和假“亮点”水层,预测结果与已钻井更加吻合,有效提升了烃类检测成功率
地面核磁共振法可直接寻找地下水(卤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判断卤水与淡水方面较为适用.应用上述两种物探方法在西藏扎仓茶卡盐湖和茶里错盐湖进行了联合探测,查明了研究区地下卤水的分布情况,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西藏两大盐湖卤水钾矿的勘查开发总体布局提供了依据.同时,结合地质浅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物探方法联合探测的结果与浅井资料较为吻合,表明应用上述两种物探方法可为西藏地区的地下卤水探测提供一种高效、精准的勘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