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一时教,只为一生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人教版教材分别设置了必修和选修教材两种形式,对于选修教材的处理成为当下许多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笔者在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处理上有一些自己独到的体会和经验,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 选修教材 教学处理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设置了必修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的亮点,但对于其教学策略的研究尚显不足。笔者就其中的《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中国小说欣赏》以长篇小说为主,即使短篇如《聊斋志异》者,其选读也有两篇各具特色的选文。其目的显然不仅止于高考,如果只为高考,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更具实用价值(其中短篇居多,适合高考训练)。笔者认为如果必修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重在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话,那么《曹操献刀》《李逵负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等就是在必修基础之上的趣味引领。即让学生爱上读书,进而学会读书,滋养人生。为此,教师备课不能仅求熟练、精透掌握文本节选内容,更要能开拓视野、充实材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因此笔者将《中国小说欣赏》教学定位于“不为一时教,只为一生读”。当然具体教学如何梳理内容、如何切入作品、怎样取舍、怎样补白,都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从选修课设置的目的来看,必修重在体现基础性,选修重在体现新课程的提高性,这种提高笔者认为包含拓展性、选择性和发展性三方面。
  所谓拓展性,是指依托于课本选文,而又有内容的适度延展。让学生有一定量的阅读,从而增加阅读体验,提高理解感悟能力,以提升语文素养。
  所谓选择性,是指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还为其预留一定的自由选择余地。这样学生就会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学会思辨和取舍。
  所谓发展性,指教学目的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阅读写作甚至人生,通过选文的教学给学生开一扇窗,期待学生或许在未来去发现和开启一个世界。
  以下仅以《聊斋志异》的教学为例进行阐释。
  笔者的做法是不单篇孤立地教学,而是以大语文观来关照选文或选段。即“以开阔地视野去阅读,以研究的方法去学习,以细节的品味去感受,以发现的目的去探究”。
  一、以开阔的视野去阅读。教师要遴选有阅读价值和意义的一定量的文本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作品,以获得初步感受。
  如《聊斋志异》用一节课阅读选文《香玉》《王六郎》,解决疑难字词,能复述故事,讲述最感人之处。课后作业是阅读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典型篇目。
  必读篇目《郭生》《瞳人语》
  选读篇目(从以下所供篇目中任选两篇)
  《娇娜》《红玉》《婴宁》《连琐》《小谢》《宦娘》《小翠》《黄英》《白秋练》《胡四姐》
  本课命题为《谈妖说鬼读聊斋》,立足点就在解读整部聊斋之精义。
  二、以研究的方法去教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整部作品,思考梳理出最简明的东西。从所得到的复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简明的理性认识,进行有力的整合。然后去建构文本解读的理论框架,高屋建瓴地营构教学纲目。
  首先开篇导课。美学大师朱光潜说“夜读聊斋,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夜半女郎”(即那些狐仙花妖鬼魅),你们有同感吗?(引起学生对阅读感受的畅谈。)再以“你们爱他们什么呢?”请学生概括。(美丽可爱、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引出蒲松龄为我们展现了狐仙花妖鬼魅的“灵异之美”这一核心点。
  当然聊斋中也有恶鬼、厉鬼,如有同学提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画皮》。但从蒲松龄幻想中走来的那些美丽的狐仙鬼魅构成了《聊斋志异》中最美妙、最灿烂、最迷人的部分。现在我们就来开始美的旅行吧。
  其次解构文本。那么这“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概括很丰富,然后选择其中的形貌之美、情义之美、风雅之美、聪慧之美等四方面进行解读。请同学找出文本落实点,然后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以细节的品味去感受。即引领学生通过对细节的深入阅读感悟,从而以小见大深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如请同学找出描写形貌之美的语句。
  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婴宁》)
  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娇娜》)
  (胡四姐)年方及笄,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胡四姐》)
  遥望之,艳丽双绝。二女惊奔,袖裙飘拂,香风洋溢。(《香玉》)
  质疑引思:同样写美貌,你觉得她们一样吗?
  作答明确:既有相同点,多是绝代仙姝、倾国倾城、摇人心旌、动人魂魄;又各有物性,婴宁是狐仙,爱笑是其特点,香玉和绛雪是花妖,摇曳生香是其美,狐女的伶俐,花妖的娇娆,皆神韵毕现,各具风神。
  总结:可见从妖仙鬼魅的身上我们同样得到了审美的愉悦。这正折射出蒲松龄的审美理想。
  再如请同学找出表现情义之美的语段。
  质疑引思:文本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作答明确:《王六郎》“妇沉浮者屡矣”一句表面让我们看到的是妇人在水中的沉浮,实际我们感受到的何尝不是王六郎在投胎转世和舍生救死之间的纠结和挣扎呢?
  从“随行十余里。……风盘旋久之,乃去。”学生感受到王六郎与许渔郎之间超越生死的深厚友情。
  总结:《聊斋志异》中的妖仙鬼魅为了情义,演出了一幕幕动人的活剧。有因爱复生、又为情而复死的香玉,有舍己生而救人死、富贵不忘贫贱交的王六郎……对爱情的忠贞、对友情的诚挚、对道义的坚守,使这一群妖仙鬼魅,摇曳着盎然的生命情致,散发着纯真的心灵芬芳。
  四、以发现的目的去探究。即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内在的本质问题,从而发现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
  在较充分地感受了聊斋之美的基础上,设问:通常我们看到的妖鬼多是面目狰狞令人恐惧的,而聊斋里的妖鬼却美不胜收,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异类塑造得如此美好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缘由。
  学生举出《王六郎》末段“今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等处进行赏析,得出结论一:影射现实以讽世。即剥去花妖狐鬼虚幻的外衣,聊斋呈现的是人间世界的真相,作者正是以“鬼比人好”来揭露讽刺现实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以艺术的真美善来反衬现实的假丑恶。
  王士祯题聊斋:“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一“厌”一“爱”间,凸显着作者的情感取向。
  又有同学提出蒲松龄其实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渴望。教师追问:有人说蒲松龄笔下美女如云,写美女又宛然在目,一定是个情场宠儿?学生在否定后插入背景(师生互补叙述):
  背景插入:此人既无石崇之富,也无潘安之貌,只有一个异常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数十年守着的,是不识字或识不了多少字的糟糠之妻;数十年向往的,是能吟诗作赋的风雅女性;他数十年对着的,是遍品世态炎凉的坐馆生涯;数十年向往的,是超越贵贱、坦诚以待、不离不弃的真情挚友。可是他对于功名利禄、娇妻美妾和荣华富贵的热望,被残酷的现实一一浇熄。
  在《聊斋自志》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境:“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喊。
  可见《聊斋》的创作意图二:折射渴望以补偿。
  总结:其实聊斋就是蒲松龄的一个梦。梦是潜意识的释放,是愿望的达成。那些女鬼都是这个穷书生的梦中情人;那些挚友都是穷书生的幻想侠士,那充满温情、和谐、美好的世界正是对他长期孤独落寞境遇的精神补偿。
  总结:蒲松龄将他个人的痛苦和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酸楚抽丝剥茧,纺织成锦绣华章,恩赐于历史和我们。简陋的聊斋翱翔着思想,寂寞的心灵孕育了神异。
  五、以开放的结束去引领。即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去走进作品,去印证、补充、丰富甚至批判课堂所学。
  1.蒲松龄笔下的妖仙鬼魅或美丽忠贞,或果敢坚毅,或智慧灵秀,这些异类彰显着人世间的真善美和情义智,真可谓美不胜收,老师也期待同学去发现更多的美。请再选读课堂学习交流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一至二篇故事。
  2.用一种方式表达你读聊斋的感受。
  老师示范,窜改了两句诗,权作读聊斋的感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痴作鬼魅篇,谁解其中味?
  新课改选修课程的设置为我们对于经典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试着感触经典,走进经典,也许他不一定明天就去读,但也许某一天就是他开启阅读大门的时间。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楼以文传”或“楼以人传”。江南三大名楼,哪一处不是有诗文才有名楼。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现在,王勃《滕王阁序》的这篇“骈文绝唱”,又作为经典名文入选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配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正文注释、教参、教辅中对篇名中“滕王阁”作
当延喻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我们就会想到“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它常常也成为一些教师用来作为讥讽学生的口头禅。事实上,“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牛并不愚蠢,只是它听到了与己无关的声音而已。如果教育者能够了解教育对象,学会“对牛弹哞”,“对马弹嘶”,“对虎弹啸”,教育岂有不成之理?因此我认为教育的主题甚至是观点也一定要随着时代的步伐而行进
自从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为之一新,那一节节示范课、课改过关课和跟踪课,效果尤为明显,这些高效的课堂,是通过教师精细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反思归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的课堂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我们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谈一谈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最终进入语文学习的愉悦情境。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榜样垂范 培育情感  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情感机制。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达成度的内在心理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应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情感的正确激发和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三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材的系统复习,语文教师改变以往重视考点的复习,而轻视教材的复习的做法,首先把对教材的复习放在第一轮复习的第一个板块,可见高三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重视和关注。而怎样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复习?笔者参看了手头的许多资料,发现几乎所有资料对必修教材的古诗文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而对现代文的复习只是蜻蜓点水,只积累了文学常识和重要字词。我认为这种重视古诗文的复习
【摘 要】散文诗是一种边缘体裁,探究其艺术价值,宜从相近的体裁中进行比较。散文诗的美表现在四个方面:意境与画境、凝聚与清细、想象与写实、精美与流美。  【关键词】散文诗 美 气质 风度    它凝炼、含蓄、空灵的气质,俨然像诗;而它清鲜、自然、潇洒的风度,又酷似散文。散文诗的这种气质和风度,并非只是诗的“内核”同散文的“外壳”的结合;而是从形象构成、表现手法、语言形式,诗与散文诸多艺术因素的“堆砌
【摘 要】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的编写破除以文体为中心的编排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新体系,力图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拥有的是零碎的知识,而不是很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灵活,要因“才”选“材”,不能全“教材”照搬,更不能“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会有助于和谐课堂的生成,会唤醒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谐发展。  一、用宽容漾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课堂上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安全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首先是进行快速阅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准确了,由于其他内容都是为这个主旨服务的,了解并掌握一些方法即可。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古代诗歌反映的内容无非就是山水田园、咏物咏史、离别边塞等几大类。说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能体味到,借优美风景来排遣自己的郁结之情,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伤感情怀,离别送远的伤感之情、戍边建功的
【摘 要】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部分。入选教材中的现代文,篇幅往往较长,如若按照文言文教学一句一段的慢慢讲解,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局限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如何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们不断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兴趣的培养、课堂合作探讨和课外阅读等方面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字】现代文阅读 语文素养 兴趣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教学进入语文教学中已经有着差不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