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练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式练习对训练学生的多维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多维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将变式练习作为分析研究的重点,探究分装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变式练习;小学数学;解题思维
   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源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变式练习能够使学生提高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大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课业压力。可以说变式练习是进行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但是当前小学数学中变式练习更多地成为“炫技”“技巧”,成为教师应用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手段,改变了变式练习用于教学的初衷。所以,为了发挥变式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提高变式练习的质量。
   一、灵活变式变形,促进理解吸收
   小学数学知识点基础而重要,但是小学生很难把握数学各个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变式练习就可以使学生把数学难点通过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转变问题形式,由浅入深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问非常常见,所谓一题多问就是在不改变主要题干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改变,通常问题的设置是由浅入深的,使学生通过问题来实现对数学知识原理的掌握。通过转变问题的形式,一题多问来实现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培养多维的数学思维,从这个角度看习题变问(一题多问)不失为数学学习的良好方法。
   例如:王叔叔家有两个兔笼A与B,共有60只兔子,其中A笼的兔子占所有兔子的20%,王叔叔又将部分兔子放在了A笼,此时A笼的兔子占总兔子的25%。
   问题1:王叔叔新放了多少只兔子?
   根据题目,教师可以耐心等待学生解答,然后在 主要题干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变式,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问题思考。
   问题2:王叔叔家两个兔笼里有60只兔子,A笼中的兔子占总兔子数的20%,王叔叔又从B笼中抓出若干只兔子放到A笼,此时A笼中的兔子占总数的30%。求此时A笼与B笼中兔子各有多少只。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可以看出问题2是对问题1的延伸深化,通过学生对问题1的分析解答,更容易理解问题2,从而梳理出问题2的要点,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问题解答。同时,这种问题的变式还帮助学生梳理解题的思路,将解题步骤一点一滴地勾画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三、重视题型设计,实现一题多解
   变式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对题型的设计,通过多角度与多层次的题型,来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在一题多解中发现数学解题的规律与数学原理的多种应用,从而使学生多角度地运用数学原理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多样方法的解答,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原理的运用能力。
   “相遇”問题是小学数学的必考题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将“相遇”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通过科学的题型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例如,芳芳与小白在甲乙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骑行2小时后,芳芳与小白相遇。其中芳芳骑行的速度为4.5千米每小时,小白骑行的速度为3.8千米每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融入自己的想法。
   方法1:根据题目内容,提出有用信息,芳芳骑行总路程=4.5×2=9(千米),小白骑行总路程=3.8×2=7.6(千米),因此甲乙两地距离=9 7.6=16.6(千米)。
   方法2:根据题目可以了解,芳芳与小白一小时所骑行的总路程为4.5 3.8=8.3(千米),而两人骑行了2小时后相遇,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即8.3×2=16.6(千米)。
   变式练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教师要掌握好变式练习的有效方法,提高变式练习的质量,通过灵活变式变形、转换问题形式以及重视问题设计等来实现变式练习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毛吉.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外交流,2017(33):272.
   [2]余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设计策略[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1):236.
   [3]冉和香.基于变式理论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注:本文系兰州市2021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变式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1]GR12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班会课是团结班级力量,同时体现班级管理质量以及班主任管理艺术的有效渠道和途径。在班级建设中,班会课的模式构建以及选择策略能够体现出班级管理质量的高低。通过研究小学班会课的有效模式及其选择策略,旨在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凝聚班级力量,增进班级关系,营造良好班风。   关键词:班会课;模式选择;策略;研究   在构建班会课有效模式时,要精心选择,从而保证班会课的有效实施。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大都在室内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在余暇时间进行,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青睐,户外运动指导员在户外运动的发展过程
摘 要:在知识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彰显出别具一格的魅力,我国语文学科发展日益注重于培养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思考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时代的发展决定人才的培养方向,语文
摘 要: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建设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班级文化的内涵和组成部分出发,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阐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组成部分;作用;策略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和组成部分   1.内涵   班级文化是群体文化的一种,是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
摘 要:从量词专用性的视角,对名量词各小类的组合能力及相关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不同的量词在专用性的程度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专用性差异首先是与名量词间的语义联系紧密度有关,其次是与量词组合对象之间的语义联系紧密度有关。同时,利用MI值对量词与其搭配的名词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进行了探究。MI值的差异表明了“专用性强类”和“专用性弱类”两类名量词搭配强度的不同。  关键词:名量结构;语义联系;搭配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借助创意手工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参与。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借助泥塑、剪纸等不同的活动引领学生参与。经过不同创意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和实践,学生不仅能提升美术艺术创造力,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艺术表现力、完善艺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手工   创意手工制作活动不仅仅是一项趣味化的教学项目,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小学美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好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其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而农村小学生本身接触到的事物较为局限,所以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学业情绪   一、开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农村相比于城市,地处偏远,而且经济发展情况一般也不如城市。
摘 要:基于环保理念下的牛仔布贴画,区别于传统彩色布贴画。以生活中废旧牛仔衣物布料作为材料,结合传统布贴画的技法,产生的一种手工制作形式,是全新的拓展性教学资源。这种创新的美术教学形式,拓宽了美术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由此改造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废旧牛仔布;布贴画;创作   一、研究背景   如何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废旧衣物,变废为宝,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是美术教师不断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教育部门和工作者越发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的开展。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问题驱动为开展方向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推动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以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深度学习;策略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展,旨在促使
摘 要: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患“学习困难症”,患有这种症状的小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常常表现出各种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和排斥心理,使得这些小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知识的信心,在对×小学学困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这些学习困难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心理特点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因为感觉知识比较艰涩难懂而出现学习困难症,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