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工椎体及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de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3D打印椎间融合器(Cage)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并行ACCF联合ACDF治疗的2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与3D打印Cage (3D打印组),16例采用钛网笼(titanium mesh cage,TMC)与Cage (TMC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Nurick分级、病程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融合节段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植入物融合情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计算末次随访时改善率,采用VAS评分评价上肢和颈部疼痛改善情况,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并计算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的差值;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eight of the anterior bord,HAB)和椎体后缘高度(height of the posterior bord,HPB),并计算植入物沉降发生率.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TMC组(t=3.336,P=0.002);两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9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JOA评分、VAS评分与Cobb角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中时间与组别有交互作用(F=3.705,P=0.025),随时间延长,3D打印组与TMC组JOA评分升高幅度不同,3D打印组升高幅度更大.VAS评分中时间与组别无交互作用(F=3.038,P=0.065),且两组间各时间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3,P=0.681).Cobb角的时间与组别有交互作用(F=15.581,P=0.000),随时间延长,3D打印组与TMC组Cobb角变化幅度不同,其中3D打印组升高幅度更大,TMC组下降幅度更大.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502),但3D打印组Cobb角差值显著小于TMC组(t=5.754,P=0.000).末次随访时3D打印组和TMC组植入物融合率分别为92.3% (12/13)和87.5% (1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D打印组和TMC组术后6个月植入物沉降发生率分别为15.4% (2/13)和18.8%(3/1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8% (4/13)和56.3% (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264).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3D打印组HAB、HPB与术后即刻的差值均低于TMC组(P<0.05).结论 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采用TMC和Cage相比,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与3D打印Cage具有手术时间更短、融合椎体高度丢失更少和能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早期疗效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DIEP)移植在纵形瘢痕乳腺癌二期再造中乳房塑形的难点和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2例二期行游离DIEP移植再造乳房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原手术切口均为垂直纵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42岁,平均34.6岁.乳腺癌病程9~48个月,平均22.8个月.均采用对侧血管蒂的游离DIEP移植,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其中17例皮瓣为纵形摆放,15例皮瓣为
目的 探讨新型计算机导航系统(Knee 3软件;Brainlab公司,德国)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20年7月-12月,采用Knee 3软件辅助19例(19膝)TKA.男4例,女15例;年龄52~ 79岁,平均66.3岁.骨关节炎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膝关节内翻畸形16例,外翻畸形3例.术前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分别为(12.4±3.4)、2(1,4)、2
目的 综述肩袖损伤修复的界面组织工程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肩袖损伤修复的界面组织工程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界面组织工程研究是通过多种方法重建复杂的、层次分明的界面组织,修复或再生受损的不同组织连接部位.肩袖损伤界面组织工程主要包括种子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材料、氧浓度和力学刺激等方面.结论 肩袖损伤愈合和再生的最佳策略不仅需要使用具有梯度变化的生物材料,还需要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和特定培养条件(例如氧浓度和力学刺激)的结合,然而相应治疗手段的临床转化仍然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下腰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2020年北美脊柱协会(NASS)制定了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循证医学指南,该指南主要围绕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断、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在充分研读指南基础上,对非特异性下腰痛诊治展开论述,以供临床参考.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胞间黏附素基因(intercellular adhesion,ica)操纵子对气管导管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与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相关炎症作用影响的体内研究.方法 取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RP62A (ica操纵子阳性,阳性组)、ATCC12228(ica操纵子阴性,阴性组)制备浓度为1×106CFU/mL的菌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菌液按照1:1比例制备成混合培养菌液后,与气管导管材料片孵育24h,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混合生物膜形成情况.取4~6月龄新西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intraoperative controlled hypotension,ICH)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失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832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XA治疗,其中439例(降压组)术中联合ICH将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MAP)控制在80 mm H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360°关节囊松解治疗42例冻结肩患者.男13例,女29例;年龄45~56岁,平均52.3岁.左肩14例,右肩28例.病程5~18个月,平均11.1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伴严重疼痛.所有患者均排除肩峰撞击综合征及肩关节骨关节炎.术前肩关节活动度为前屈(93.2±15.4)°、体侧外旋(15.9±6.0)a、外展90°外旋(18.4±9.9)°,以及内旋达股骨大转子5例、臀部20例、S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强化组织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撑,按照省委的有关工作要求,2021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选派组织部李锴科、院办贡朋飞赴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新城镇跳坝村驻村帮扶,其中,李锴科担任跳坝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贡朋飞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
期刊
目的 对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锁定钢板的治疗现状、锁定钢板的不足与对策、锁定技术的进展、锁定钢板与数字骨科技术4个方面,总结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现状与进展.结果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棘手,外侧锁定钢板作为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最常用固定方式,仍面临着较高治疗失败率.双钢板可改善粉碎性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但何时选择双钢板固定仍缺乏具体量化标准.远皮质锁定螺钉可改善骨折断端间的微动、促进骨痂生长,显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双相钢板是对传
目的 探讨同步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跳跃型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9月,采用同步单侧穿刺PKP治疗27例胸腰椎跳跃型双节段OVCF.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66 ~ 92岁,平均75.4岁.致伤原因:摔伤22例,扭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7.0 d,平均2.1d.骨折椎体节段: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