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钾对实验性铅性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碘化钾对染铅大鼠肾脏组织的核因子-κB(NF-κB)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分别予蒸馏水喂饮1、2、3月;染铅组分别给予0.5%的醋酸铅喂饮1、2、3月;碘化钾组,在给予0.5%的醋酸铅喂饮的同时予碘化钾3 mg/100g体重,每天1次灌胃.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超微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及FN蛋白的表达,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及FN mRNA的表达.结果 染铅3个月时,碘化钾可抑制铅所导致的肾脏小管上皮细胞和线粒体损伤.染铅1、2、3个月组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分别为0.2315±0.0624、0.3213±0.0740、0.4729±0.0839,mRNA表达分别为0.4370±0.0841、0.5465±0.0503、0.6443±0.053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碘化钾治疗3个月组NF-κB蛋白表达为0.3152±0.0881,mRNA表达为0.5491±0.0746,较相应染铅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铅2、3个月组肾组织FN蛋白表达为0.4243±0.0595、0.4917±0.0891,mRNA表达为0.8650±0.0880、0.8714±0.0980,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碘化钾治疗3个月组FN蛋白表达为0.4068±0.0696,mRNA表达为0.7793±0.0613,与相应染铅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碘化钾能改善染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可降低铅所导致的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母鸡迟发性神经病(OPIDN)模型,观察其病理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改变。方法选取12月龄的产卵母鸡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0cP)染毒组,每组12只。TOCP染毒组的动物经口一次性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250、500、750mg/kg,观察中毒症状,染毒后第21天处死动物,其中6只动物取脑、脊髓和坐骨神经,进行HE染色和髓鞘染色;另6只动物的脑组织匀浆
期刊
甲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广泛用于生产油漆、涂料、墨水、粘胶剂和清洗剂等行业,也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尼龙、塑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合物.长期接触甲苯可导致黏膜刺激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和内分泌紊乱等急性、慢性中毒症状。
期刊
牛皮癣外用汞制剂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合并汞中毒尚末见报道.我们救治1例牛皮癣外用汞制剂致TEN合并汞中毒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严重,现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成人口服最小致死量为5~10 g[1].口服后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水肿、胃肠道出血,甚至出现肝功能损害、心功能抑制和循环衰竭等.我们收治1例吞服高锰酸钾粉剂致口腔、咽部腐蚀水肿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对豚鼠皮肤致敏作用及肝肾功能的损害.方法 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将动物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每组6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橄榄油、2,4-二硝基氯苯(DNCB)和TCE.实验结束后观察动物皮肤改变,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致敏动物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氧酶(LDH)、肌苷、尿酸等指标.结果阳
我们对某市近8年的急性职业中毒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趋势和中毒原因,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急性羰基镍中毒的临床病例并不常见,至2005年全世界医学文献报道约300余例[1].我们现将本院收住的1例重度急性羰基镍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期刊
2007年4月,我院收治1例因吸入黄磷蒸气导致的急性黄磷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1.事故经过:患者系我市某日用化学试剂厂职工,在磷酸车间从事维修工作8年.该车间主要原料为黄磷,主要产品为磷酸.2007年4月10日,该厂安排磷酸车间维修组对散装黄磷罐进行检修,工作人员需要进入罐内进行清理、减压、焊补底部卧碗。
期刊
我院急诊内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7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其中年龄≥60岁的AOPP40例,占14.5%,<60岁AOPP患者235例,其中呼吸衰竭27例,发生率为11.5%;死亡9例,病死亡率为3.8%;阿托品中毒14例,发生率为6.0%。
期刊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毒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消化道是急性中毒最为常见的途径.进入胃肠的毒物未吸收入血就不会引起全身性中毒,这个简单的道理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被人类得以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