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紫色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四川省紫色马铃薯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等方面内容,以为四川省紫色马铃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87-01
  紫色马铃薯是一种新型保健食品,营养丰富,含有4%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VC、VB、VA等8种维生素和磷、铁等10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大量花青素。其花青素含量高达42.80 mg/kg,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压等多种保健作用,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VC的20倍、VE的50倍,能减少抗生素给人体的一些危害,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3]。四川省紫色马铃薯发展迅速,各地正在试种、推广,其中宝兴县已经建立起目前四川省最大的紫色马铃薯生产基地,各地种植紫色马铃薯的积极性很高。但目前四川省紫色马铃薯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生产不规范、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种植制度和田间配置不合理等因素限制了产量潜力的发挥。因此,推广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对推进品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1.1 选择优良品种
  紫色马铃薯的种性容易退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品种,选择丰产性好、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以提高紫色马铃薯的产量。经过品种筛选和生态适应性试验,筛选出目前在四川盆周山区主栽的紫色马铃薯优良品种紫云1号和黑美人。紫云1号适合在高山作春薯种植,黑美人适应范围广,可在山区作春薯种植,也可在平坝区作秋薯种植。
  1.2 选用优质种薯
  选择脱毒紫色马铃薯作种薯增产效果明显,紫色马铃薯种薯分层散光贮藏是培植优质种薯的良法,在播种时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中等个头、完整、均匀、无病虫、无损伤的脱毒种薯作种,剔出带病虫、破烂、畸形的薯块。
  1.3 种薯催芽和消毒
  尽量播种已经解除休眠期的种薯,如果未解除休眠期,可采用种薯催芽和消毒方法,以缩短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减少病原侵染,达到苗全苗壮。催芽方法:可用GA3 0.2~1.0×10-6 mol/L浸泡10~15 min,捞出摊放晾干,然后于沙床催芽,按照一层种薯一层沙标准堆放5~6层,沙应保持湿润,一般1周左右即可。种薯消毒:用高锰酸钾300~500倍液浸种20 min,或用草木灰拌种。
  2 合理密植,适时播种
  2.1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才能很好地协调植株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形成丰产群体。净作行距60~70 cm,窝距20~25 cm,密度为6万~9万株/hm2。套作以1.5~1.6 m开厢,1~2行紫色马铃薯,2行玉米,一般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紫云1号为晚熟品种,栽培密度取下限,黑美人为早熟品种,密度取上限。
  2.2 适时播种
  温度常是影响播种期的主要生态条件。春播一般在10 cm土温6~7 ℃以上即可播种;秋播一般在日均气候25 ℃以下时播种。川西南山区和盆周山区紫色马铃薯春季播种最佳时期是1月下旬至2月上旬,平坝丘陵区秋季播种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精细整地
  肥沃、深厚、疏松的砂质土壤环境,是创造紫色马铃薯丰产的土壤基础,应在秋收后选择比较适宜的墒情深耕,并适时耖耙2~3次,以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3.2 中耕除草
  紫色马铃薯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之后在植株封行或开花前培土1~2次,使根际土层疏松、深厚,促进根、茎、叶生长,剥夺杂草生存空间,创造块茎形成和膨大的有利环境。
  3.3 合理灌溉
  花期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水促进块茎的膨大。
  3.4 控制旺长
  在现蕾、开花期可喷施0.15%~0.20%多效唑2次,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转运。
  3.5 科学施肥
  肥料的施用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增施钾肥的原则。川西南山区和盆周生态区应重视农家肥和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一般施紫色马铃薯复混肥750~1 200 kg/hm2、优质农家肥30.0~37.5 t/hm2一次性作底肥比较经济有效。磷肥和钾肥一般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施用,而氮肥常以总用量的2/3作基肥,1/3用作追肥;追肥宜在现蕾期前施用,不宜在植株封垄和开花后施用。在开花后期,每10 d喷施1次0.3%磷酸二氢钾,连喷3~4次,可防早衰,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四川盆周山区紫色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采用轮作,避免重茬,采用无病种薯或脱毒种薯,采用小整薯,避免切刀传播,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抗性,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等措施。
  4.1 病害防治
  影响最大的是紫色马铃薯晚疫病。一般防治方法是开花期后用25%瑞毒霉或甲霜磷800倍液喷雾2~3次。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700倍液,或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银发利是防治紫色马铃薯晚疫病的特效新药,在发病初期喷施有特效。
  4.2 虫害防治
  危害紫色马铃薯的主要虫害是蛴螬和蚜虫。蛴螬的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4.5 kg/hm2溶于7.5 kg/hm2水中,与细沙525 kg/hm2混合制成毒土,均匀撒于沟内。蚜虫的防治用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喷雾,或穴施有内吸作用的杀虫颗粒剂,在播种时撒于种薯周围。根据虫情,隔10 d再防治1次。
  5 适时收获,正确储藏
  紫色马铃薯成熟后,就应及时收获,当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时,就可割苗收获。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也可提前或延迟10~15 d收获。收获要在晴天、凉爽、无露水条件下进行。收获前7 d,停止喷施化学药剂[4-6]。马铃薯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3 d,以防止曝晒、雨淋,然后进行分级分装储藏。储藏时应该保持通风、适温。
  6 参考文献
  [1] 王永新,张雪松,董家行,等.紫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9(15):5-7.
  [2] 高华援,梁桓赫,王凤,等.中国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07(5):17-19,27.
  [3] 石小红.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高产机理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2010.
  [4] 杨如达.大同地区马铃薯规范化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57-58.
  [5] 周开芳,孙萍.马铃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S1):75-76.
  [6] 李玉海,冷凯.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196-198.
其他文献
摘要 总结了五丰优T025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育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级稻;五丰优T025;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114-01  五丰优T025是江西农业大
摘要 选取大同盆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内陆苏打盐化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全膜覆盖双垄沟种植与普通地膜覆盖效果对比试验、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效果对比试验、耐盐碱高产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分析了各项技术对内陆苏打盐化土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陆苏打盐化土上,全膜覆盖双垄沟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并延长玉米生育期;膜下滴灌技术使玉米产量和土壤脱盐率均明显提高;大丰26和并单5号较耐盐碱,冀玉9号和
摘要 近年来蓝藻水华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威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传统水处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不明显,新型降解技术亟待研究。概述了光Fenton氧化法、二氧化钛系列光催化氧化法的特点和类型,研究其应用进展,并提出未来光催化氧化法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饮用水;微囊藻毒素;光Fenton氧化法;二氧化钛;降解  中图分类号 X1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
摘要 水分在葡萄栽培中有重要作用。按物候期的需要,合理调控水分供应是保证葡萄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优质、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综述了水分对葡萄营养生长、病害发生、品质等影响,介绍不同水分调节方式对葡萄的影响,阐述葡萄水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水分;调控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23-03  Discussi
摘要 主要介绍了兴宁市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市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该市进行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现状;问题;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S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67-02  1 兴宁市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现状  兴宁市是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其农业生产优势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00—2012年5—9月辽西地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型讨论,按照地面有无冷空气影响将冰雹类型分为锋后冰雹型、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冰雹型和锋前暖区冰雹型,并重点对锋前暖区冰雹型进行中小尺度和雷达资料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低值系统东移南压配合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是此类冰雹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大范围上冷下暖结构为此类冰雹提供不
摘要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对实验动物繁殖实践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对提高实验动物繁殖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了实践和探讨,并提出了改革对策,以为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实验动物繁殖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实验动物繁殖;实践技能;现状;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44-02  《
摘要 针对固原市原州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林木保存率,结合多年的造林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宜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治理模式,包括集水坑整地造林、带状集流沟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以期为其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生态治理;造林模式;干旱半干旱地区;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介绍了旱黄瓜生育特点及特征特性,对其在京津一带的秋冬季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培育适龄秧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京津冀的黄瓜种植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旱黄瓜;秋冬茬;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04 .7;S6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9-01  旱黄瓜又称秋黄瓜,是华南系
摘要 调研绍兴鸭在里下河地区的实际养殖状况、饲养技术水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养殖打下基础。  关键词 绍兴鸭;养殖状况;改进措施;江苏里下河地区  中图分类号 S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58-02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江苏里下河地区绍兴鸭养殖初具规模,年存栏量100万只。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扬州大学相关专家跟踪调研发现,当地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