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评析

来源 :音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幺妹住在十三寨》是由丁晓宏作词、杨军作曲、覃诚芳演唱的一首歌曲,描写了土家十三寨浓郁的民族风情,体现了朴实的土家生活,弘扬了土家文化。该歌曲轻快明朗、易学易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歌曲,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年度优秀歌曲。
  〔关键词〕土家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歌曲评析
  在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的武陵山深处,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分布在板夹溪两岸,像一串珍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山寨两边群山耸峙,山形奇特;一条小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座座山寨绿树掩映,生意盎然。土家十三寨分别是学堂寨、熊家寨、瓦房寨、女儿寨、摆手寨、何家寨等,均为百年古村落。十三寨里共有200多户,土家原住村民1000余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态聚居带,清幽静美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神秘的土家文化和谐相容,可谓是现代社会中难得的“世外桃源”。
  “幺妹我住在十三寨,隔山那个隔水嘛又隔岩……”一首清亮、火辣还有点儿俏皮的《幺妹住在十三寨》火爆全网,土家民歌和土家文化让人神往,也向世人揭开了厚重古朴的十三寨的面纱。

一、山清水秀十三寨,生态风光育好歌


  杨军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曾受邀到重庆市黔江区十三寨采风。静谧清幽、神秘古朴的十三寨风景和深厚丰富的土家文化给了杨军很大的感触,他决定与词作家丁晓宏联手,以十三寨为主题创作一首弘扬土家文化的歌曲。
  艺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它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通过美的滤镜,把最真实的自然呈现给我们,所以艺术创作要“接地气”。为了创作出“接地气”的歌曲,杨军和丁晓宏先后去了十三寨多次,回来后仔细琢磨,前前后后改了20多遍稿子才算满意。最终,音乐传唱性好、文辞朴实活泼、接地气的歌词诞生,内容不仅老少皆宜,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土家文化意境。歌词诞生后,杨军没有急于谱曲,而是根据宣恩民歌《送郎》作为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经过反复推敲,再录音制作以后,一曲完整的《幺妹住在十三寨》问世了。
  作为资深音乐人,杨军的创作理念是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实现文化惠民,要为老百姓提供具有土家特色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音乐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音乐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2020年6月,恩施州音乐家协会传来喜讯,歌曲《幺妹住在十三寨》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年度优秀歌曲。更令人惊喜的是,《幺妹住在十三寨》是湖北省唯一入选该精品工程的2019年度优秀作品。
  凭借接地气的歌词和清亮欢快的唢呐配乐伴奏,加上演唱者婉转嘹亮的歌声,歌曲《幺妹住在十三寨》飞出武陵山间,来到万千听众的世界。有专家评价,歌曲《幺妹住在十三寨》旋律优美,既带有泥土芳香,也具有时代气息。这是老百姓爱听的好歌曲,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百听不厌。可以说,正是山清水秀的十三寨与厚重灿烂的土家文化,以及老百姓对音乐的时代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孕育了这首好歌,成为中华音乐园地的一朵奇葩。

二、取材设计多巧妙,歌词曲调自天成


  《幺妹住在十三寨》作为一首新时代的土家族民歌,作品曲调奔放喜庆,歌词则用细腻的筆触展现出土家人的朴实善良和热情好客。整首作品不仅弦律优美、编排合宜、浑然天成,而且歌词活泼俏皮,用丰富的元素、意象呈现了武陵山间的地域风情和土家文化。
  “山”“水”“岩”“花台”“树”等自然之物营造出武陵山间生态美景;“蝴蝶”“喜鹊”的意象多了几分动态之美;“罐罐茶”“山歌调”“吊脚楼”“红绣球”“篝火”则是土家文化最为典型的载体。歌词中的“幺妹”作为绝对主角,串起了所有的意象,这些物与景、情与意都在她的凝视和触摸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则是“情哥”,作为幺妹喜爱与盼望的对象,“情哥”的出现增加了整首歌曲的饱满度和情趣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的“情哥”不仅是指某个具体的人,更意指即将来十三寨的人,通过“幺妹”对“情哥”的呼唤与等待,表达了对山外来客的欢迎。
  《幺妹住在十三寨》的歌词是经典的两段式结构,通过歌词的变化形成复沓重叠之美,结尾再加强抒情效果。每段歌词内部又由七言和五言句式组成,从七言的叙述铺底升华到五言的婉转抒情,过渡自然,文辞流畅。歌词整体押的是“ai”韵,使得演唱时轻快明朗。“乖”是一个西南地区通用的方言,有可爱、漂亮等意思,多用来夸赞女孩子美貌。从歌名到歌词,塑造了一个声如黄鹂、貌若天仙的“乖”幺妹形象。十三寨幺妹“乖又乖”的动人神态,让人心向往之,思绪也不由得随着歌声飞到十三寨。该首歌曲的曲调风格是开朗、甜美的F调,节拍是典型的2/4拍,节奏简单,旋律激情、欢快、活泼,反映出土家幺妹爽朗、乐观、豁达的性格,塑造出吸引人心的艺术形象。
  衬词衬腔是土家民歌的突出特征,《幺妹住在十三寨》也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特色,提高了词曲的艺术表达效果。“咿咿哎嘿嘿”作为句首的衬词衬腔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完整,歌曲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更为充分,引领演唱者在演唱中进入情境,具有引腔的功能。女声衬腔结束后,接下来是一句男声拉长的发问:“幺妹,你住在哪里?”一问一答的经典民歌方式作为开头,调动听众通过意境发挥想象力,感受到土家儿女豪迈活泼的性格,同时塑造了俏皮的“幺妹”人物形象,以问带出歌曲正题,制造悬念吸引听众注意力。“幺妹我住在”与“十三寨”之间加了男声衬腔“嗨嗨嗨”,可以形成呼应,达到宣泄情感、弥补扩展音乐结构的效果。
  句中的衬词调度了歌词原有的七言诗语言节奏,使歌词更加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欢愉感,体现出人物形象率真的性格。例如正词“树上喜鹊喳喳叫,蝴蝶双双落花台”,加了衬词后变为“树上(那个)喜鹊是喳喳叫啊,蝴蝶那个双双落花台”,使得演唱时更生动俏皮。再如“一曲哭嫁歌(哟),心思让你猜,一个红绣球(啰),牵出情和爱”,其中的衬词“哟”和“啰”拟声绘景、烘托气氛,让歌者的演唱越加自然生动。总的来说,歌曲《幺妹住在十三寨》的衬词烘托情感,加强语气。衬词衬腔的使用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更好地展现了地域性格、人物情感,有助于实现歌者与欣赏者的共鸣。

三、声声妙音飞山外,天籁之声歌者情


  一首好歌需要遇到合适的歌者,歌者也需要邂逅一首好歌。经典音乐作品的诞生需要歌者与歌曲的完美融合,人歌达到天作之合的境界。覃诚芳是土家十三寨总寨主,嗓音高亢悠扬、婉转嘹亮,受土家山歌文化的影响,在演唱民族风情歌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山歌女神”。她曾连续两次夺得了全国山歌大赛第一名,曾应邀赴保加利亚参加第46届布尔加斯国际民俗艺术节。
  2018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覃诚芳在抖音上看到自己演唱的《幺妹住在十三寨》被很多人拿来拍视频。“别人用我的歌曲拍视频都有这么大的关注量,为何我自己不试试呢 ”之后,她开始经营自己的抖音账号,发布演唱视频,渐渐地粉丝越来越多。在她看来,利用新媒体方式推广土家山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也能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土家山歌。在她的抖音账号里,不少人留言,“听到你的歌声充满力量”“你的歌声带给我生活的信心”,也有人表示,“想来十三寨看看”。看到这样的留言,覃诚芳觉得自己利用新媒体方式推广土家山歌是对的,也坚定了她走这条路的信心。在覃诚芳的抖音账号里,她不时引吭高歌,不时在美丽多姿的景区分享歌声,阳光爽朗的形象让她被歌迷们称为“最美寨主”“山歌女神”。
  一曲《幺妹住在十三寨》让覃诚芳火遍全网,覃诚芳独特高亢的嗓音也让这首曲子尽显土家韵味,一声声响彻山谷的天籁之音吸引着山外的人们。歌者与歌曲的完美融合打造了独特的十三寨文化品牌,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音乐地标。覃诚芳对歌曲的演绎一如既往地让人沉醉,土家风情搭配女神好嗓音,这样的十三寨,教人如何不钟情于它?“歌声犹如那潺潺的甘泉水声流淌在山间,暖暖地流入心田,让人听着就不由得想去十三寨亲眼看看。”听众的反馈证实了优秀音乐作品的魅力,足以牵动人心触人情怀。
  音乐作品《幺妹住在十三寨》长期挂在抖音各种音乐榜单上,抖音不仅改变了覃誠芳的作息和生活,也改变了网络那一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对山歌、对土家民俗的认知。抖音爆火,广场舞热曲的方式让《幺妹住在十三寨》广为传播,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也带火了古老的十三寨,让十三寨焕发出崭新的文旅生机。不少人听完这首歌后,慕名前往十三寨寻觅心中的“世外桃源”,掀起十三寨的旅游热潮。
  一曲经典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红遍大江南北,同系列电影《幺妹住在十三寨》也于2021年3月29日在十三寨景区开机拍摄。该电影是一部讲述脱贫致富和乡村旅游振兴的正能量电影,深入展现了黔江民族文化和山水美景,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土家文化的视听盛宴。由歌曲引发的旅游热,再到同名电影拍摄,十三寨焕发出文艺创编和乡村振兴的活力,足可见歌曲《幺妹住在十三寨》蕴含深厚的文旅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重要的民俗价值。
  民歌被誉为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以音乐的形式传播土家族文化,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媒介。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其中的文化精神在土家族社会中起着凝聚、整合社会文化力量强大而持久的功能,对外也是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幺妹我住在(嗨嗨嗨)十三寨(哎),山清(那个)水秀花儿开。吊脚那个楼上我望情哥(呀),唱着那个山歌等你来……”《幺妹住在十三寨》作为新时代的土家民歌,以俏皮可爱的“幺妹”形象、歌词曲调的完美融合、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万千听众,也让武陵山间的十三寨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其他文献
〔摘 要〕对音乐来说,最大的尊严莫过于聆听。在反复聆听中音乐实现了其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而我们也在探求一个能显现音乐尊严的平台与渠道。  〔关键词〕音乐;文学;尊严  很多年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所幸我们还有音乐》。  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年轻,但当时正陷入一次最严重的自我怀疑时刻,不信任一切,包括自己,包括自己的文字。  我是一个用文字谋生的人。我信赖自己的文字到了唯此唯大的程度。当一
〔摘 要〕从以四川民歌为代表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向来看,艺术高校在其传承机制以及当代呈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高校所拥有的诸多资源优势不仅可以为各方构设起学界与民间资源的优质交互平台,寻找到一条兼顾四川民歌“传”与“创”的科学发展途径,亦可由此对四川民歌探索构设起一个活态传承及当代呈现的合理发展体系,并最终助其在当代实现多维度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四川民歌;活态传承
〔摘 要〕《思想的瞬间——艺术·人生·梦想心语集》是王文澜众多文集中最为吸引笔者的一本,本书以“人生、艺术、梦想”作为全书的主题,分篇幅大小不等16个部分,里面共分了253个小的部分,每个部分以语录或短文的形式出现,言简意赅,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性的光辉,散发着诗人般的灵气与智慧,在一句句短小如格言般的论述中,常给人顿悟之觉——个人认为是王文澜老师所有文集中最耐读、最有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也是最能体现
〔摘 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首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的著名歌曲。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王兴东、张佑晨编剧的电影新片《让这首歌作证》就艺术地再现了这首歌曲创作问世的艰辛历程。编剧王兴东曾总结说:“这是一个人和一首歌、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故事。”为祖国高歌,为时代留痕,为党史存证……时至今日,这首歌曲的存证价值仍值得我们认真解读。  〔关鍵词〕没有共产党就没
〔摘 要〕多年以来,杨晓忠对“蜀”都抱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情感。在杨晓忠的作品中,古蜀之富,以金、铜、玉、石存续;古蜀之大,神树顶天与铜人立地。  〔关键词〕古蜀;作曲;杨晓忠  对于作曲家杨晓忠而言,“蜀”是创作的属地。在其《上善蜀水》《蜀锦图》《蜀道之难》《春夜喜雨》《移动的背景》《云团》《花夜》《拂尘》《口弦》等经年累积的作品中,不论是室内乐,还是交响乐,都以“蜀”的声音透视这一方水土的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在逐年改善,但教育配套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美育教育在农村地区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和了解,从而在实践中研究出适合乡村小学美育教育的方法。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具备优秀的艺术教育教学资源,将学校优质的课程资源与教育理念带入地区小学,将促进所在地区小学的美育工作,同时发挥高校音乐教师资源优势,也可能带来高校与地
〔摘 要〕多年来,文子洋已经创作完成了约七十多部作品,涉猎体裁广泛,其中歌曲20余首,钢琴作品10余首,管弦乐4首,协奏曲7首,室内乐20余首、合唱作品1首,室内乐歌剧1部等等。从其总体风格来看,文子洋的创作时常立足于民族民间元素,但又偏爱追求一些新颖的音响效果,他喜欢在创作观念、音乐结构上追求创新,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青年作曲家;文子洋;四川交响乐团  9月5
〔摘 要〕选秀类节目的应运而生,在于打造合适的开明的电视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冠名赞助的借势效应,为参加选拔的歌手提供更加出彩的舞美音响和更加绚丽的服装设计,以吸引更多电视平台观众积极参与。本文将从亲身经历了选秀节目从萌芽、发展到繁荣火爆的二十年进行分析。  〔关键词〕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流行音乐  时至2021年,娱乐时尚的风向和商业紧密联系,在对应领域的合作共赢已经趋于成熟。市场化与行业内部的培
〔摘 要〕在高校偏重于科技領域的现状下,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多元的音乐环境显现重要。本文以高校的音乐通识教育为例,要重视在大学中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程度、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课程内容,以便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因之,本文的第一个探讨重点是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延伸至大学通识音乐课程的发展。第二个探讨的重点是构建一个音乐环境也即是推动通识音乐课程。论述中具体提出七项提升通识音乐教育的相关措施,以期对于目前
〔摘 要〕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红军烈士陵园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以上世纪30年代红军守墓人为原型,讲述了通江娃何小狗子一生追随红军的故事。红军挽救了何小狗子的生命,还给他一个新的名字,何红生。后因红军紧急转移,何红生和队伍失散。没能追上红军的他,用一生的时间守护月光下、田垄旁的座座无名红军坟冢,直到生命的尽头。  〔关键词〕我的两万个兄弟;红军;守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