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长三角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PM2.5站点数据,分析2015-2019年长三角24个城市PM2.5时空格局的变化过程,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长三角PM2.5变化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PM2.5年均值核密度曲线峰值持续向左移动,表明长三角24个城市空气质量整体好转;季节核密度曲线显示长三角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具有夏天最低、秋天次之、春天再次、冬天最高的特点;冬季大气污染改善明显.截至2019年底,研究区PM2.5年均值都达到55μg/m3以下,但超过3/4的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PM2.5均值仍具有西北较高、东南较低的空间格局.PM2.5高值区由皖中向皖南转移;低值区向西扩展至绍兴,形成东临舟山、北至宁波、西连绍兴、南达台州的低值聚集区.对比江苏和安徽,浙江和上海空气质量更优.自然因子对PM2.5变化影响程度比社会经济因子高;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与PM2.5呈显著负相关,技术扶持水平对PM2.5变化具有负向影响,能源消耗与工业化水平对PM2.5变化具有正向影响;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PM2.5变化影响均大于单一因子的独自作用.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交互效应对长三角PM2.5变化起关键性作用.
其他文献
再生铅可以减少对于铅矿石的消耗、减轻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再生铅制造企业属于高污染企业,对环境产生了诸多影响.因此,对再生铅制造企业生产工艺的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更优的生产工艺并明确生产工艺升级的方向.使用能值分析法并结合案例研究,综合评估江苏省的一家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两种再生铅精炼工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产品盈利的能力.而后又对两种工艺进行敏感性分析,指出了未来技术升级的方向.结果表明:1)电解精炼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标为7.87 × 10-4,高于火法精炼系统的3.56×10-4;2)
为研究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的原位应用,通过构建热传导模型模拟土壤温度场,考察土柱内部不同位置、不同温度、不同过硫酸钠投加量条件下1,1,2-三氯乙烷(1,1,2-TCA)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以建立土壤温度场与过硫酸盐降解效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原位热传导模型可精准预测土柱内土壤温度场变化;热活化过硫酸钠显著提高了 1,1,2-TCA去除效果(0.5 h内去除率最大从3.8%提高至94.4%);过硫酸钠降解1,1,2-TCA效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其中最佳活化温度范围为60~70℃,温度超过85℃时对1
为降低现有设备在处理二氧化硫过程中存在费用昂贵而且操作困难的问题,遂开发旋转填充床.为进一步揭示其内部的复杂现象及放大过程,通过考虑化学反应、气液传质、持液量和有效比表面积等,建立旋转填充床中硫酸铵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数学模型.模型经过试验验证后,进一步优化超重力因子、液体流率、气体流率、入口质量浓度以及吸收剂浓度,以期得到较高的脱硫效率.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旋转填充床中的二氧化硫脱除过程.
为揭示锤磨作用下含油钻屑的运移机理,基于含油钻屑锤磨热解析处理平台,采用离散元仿真分析方法,建立钻屑运移仿真模型,开展钻屑运动速度、运动轨迹、轴向运移分析.结果表明:钻屑主要以15.22~21.01 m/s的速度进行周向运动;钻屑摩擦生热的主要区域为钻屑与筒壁接触部位,次要区域为运动半径0.36~0.39 m的钻屑层;钻屑在料堆内部有明显的周向和径向运移;钻屑在锤磨机内的整体运移方向指向出料口,表明钻屑能在自身重力和离心力以及叶片的挤压作用下从出料口排出;钻屑处理量为2.5~5.0 t/h,叶片数量为6个
为了考察枸杞种植地土壤中微生物(细菌、霉菌、放线菌)的分布情况,筛选优势菌株,并考察其降解农药残留的能力.通过稀释涂布法对宁夏5个枸杞种植区(H区、N区、K区、Z区、B区)3个不同深度土壤样品进行细菌、霉菌、放线菌的种类及数量研究,利用16S rDNA鉴定微生物,利用液质联用仪检测农残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个区域3种主要微生物分布规律各不相同,其中N区细菌及霉菌数量最多,K区放线菌数量最多.N区、Z区的3种微生物数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呈减少趋势,K区则相反.H区与B区的细菌数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少,霉菌分布
为实现将锕系核素和裂变产物同步固化至稳定的介质材料中,达到简化高放射性废液处理工艺和提高治污效率的目的,以144Nd3+和89Sr2+分别为锕系核素241Am3+和裂变产物90Sr2+的模拟核素,采用溶胶-喷雾热解法制备出能同时固化Am和Sr的稀土锆酸盐复相陶瓷固化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背散射电子显微镜(BSEM)技术手段研究稀土锆酸盐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和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热力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Am的模拟固化体Nd2Zr2O7的吉布斯自由能明显高
为了研究固定床吸附刚果红的条件及模型,采用银耳和羊肚菌共发酵玉米秸秆制备吸附剂MTs.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对MTs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方案设计,考察上样速度、pH值和NaCl质量浓度3个因素对饱和吸附量和穿透曲线的影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固定床吸附模型.结果表明MTs由表面粗糙且有孔洞的秸秆和白腐菌丝共同组成,有羟基、氨基和羰基等活性官能团.MTs的平均孔径为36.5 nm,比表面积为8.36 m2/g,孔容积为0.15 cm3/g.上样速度和pH值对饱
为科学评价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潜力并梳理修复重点和时序,以露天矿废弃地为评价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修复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比率标度打分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借助统计分析方法获得权重值并建立修复潜力评价模型.结合茂名油页岩露天矿区的实际情况,以其主要功能区为评价区域,在权重结果基础上,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各项指标打分,并进行层层线性加权以计算各个功能区的目标层综合得分,进行生态修复潜力次序评估.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潜力评价可为该片区正进行的生态修复厘清重点、优化修复次序给予决策支持.
为了证明可见光照射下黑磷纳米片(Layered Black Phosphorus,LBP)的光催化性能与层数的关系,明确其光催化作用机制,采用液相剥离法及差速离心法制备了不同层数的LBP.在可见光驱动下,以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探究LBP层数、LBP质量浓度及pH值不同条件下的MO光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少层黑磷(LBP-1,1~5 nm)与多层黑磷(LBP-2,5~10 nm)相比,表现出较强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由0.003 94 min-1提高到了 0.006 45 min-1.MO的
简要统计了 2021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67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13起,地震47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2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