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主要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上腹部烧灼感.基于主要症状可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及重叠型,其中PDS主要包括餐后饱胀、早饱,而EPS主要包括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虽然未发现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如内镜、腹部B超检查、血液生化检测均未发现异常),但症状反复出现,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补体系统(C3、C4、B因子)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94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测定患者发病48 h内血液C3、C4、B因子浓度.根据患者是否在病程中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及非SAP组,采用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补体系统各成分与SAP的关系.结果 SAP组患者年龄(P=0.000),心房颤动比例(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肾病科通过Chemical Book平台、CTD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获取前列腺素类药物——前列地尔的基本信息和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CTD数据库筛选DKD相关靶点.相关平台及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截止于2021年3月.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前列地尔作用
肺组织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一组异质性肺部疾病称为嗜酸细胞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EL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是诊断ELD的首要线索,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不高并不能排除EL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诊断ELD的重要手段,多数情况下肺活检不是必需的诊断手段.ELD的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结合临床影像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013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ISHAM)制定了 ABPA诊断的新标准,并提出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界值.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ISHAM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了适用于中国的ABPA诊断标准,将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纳入其中.在治疗上,除常规的口服激素和抗真菌药联合治疗外,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如抗IgE抗体、抗白细胞介素(IL)-5抗体、抗IL-4/13抗体均可使ABPA患者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主要的公共卫生保健项目[1].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会对心血管疾病(CVD)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发现能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可能和方向.肠道菌群能够在肠道中产生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这些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会在宿主生理各方面发挥作用,因此这些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逐渐被共同认为是人体的第九大系统[2].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的影响.方法 按照排除及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985例.记录入选对象的家族史、疾病史等基本信息,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尿酸(UA)及2h血糖(PPG),记录甲状腺彩超结果.根据HbA1c分成3组:Ⅰ组(HbA1c<6.5%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常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寄生虫感染是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的病因之一,但是往往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包括肺吸虫、包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原虫、蛔虫、钩虫等,主要通过激活辅助性T细胞,释放白介素-5等炎症因子导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临床表现根据寄生虫类型及寄生虫累及部位不同而呈现多样性,无明显特异性.治疗上主要是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口服驱虫药,重症患者可予激素治疗,生物制剂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与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49例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49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3例,平均(50.7±15.5)岁,38例(77.6%)既往诊断过哮喘,在确诊EGPA前按照哮喘治疗中位时间为56(5,224)个月;受累器官中以肺部(87.8%)、鼻与鼻窦(73.5%)、周围神经系统(65.3%)多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97例COPD患者,分为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PD-CAP)组(57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组(40例)2组.同时纳入5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成员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MCP-1水平,分析各组间各指标是否有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同患病,多由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肺吸虫囊蚴的蝲蛄、溪蟹等感染.感染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化,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现报道2例以反复胸腔积液和肺内游走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吸虫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