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汉姆全家海上历险记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月13日,居住在意大利奇维塔韦基亚港口的菲尔德·福特汉姆一家要去在比萨的爷爷家参加一个生日聚会。
  福特汉姆是瓦伦岛的牧师,同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船员。这是一个充满爱与欢乐的家庭,妻子奥德丽温柔贤淑,四个孩子——15岁的大儿子罗比、13岁的二儿子希尔、11岁的大女儿莉莲和6岁的小女儿莉莎,全都聪明可爱。孩子们出生在港口,成长在港口。年纪虽小,却个个都是游泳高手。
  13日晚上7点,福特汉姆一家六口开心地登上豪华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住进了游轮第三层的303舱室,与同船搭载的3200名乘客从奇维塔韦基亚港出发,开始了环游地中海之旅。
  一小时后,在乘客们的欢声笑语中,游轮已行驶到了托斯康群岛。就在这时,福特汉姆的小女儿莉莎突然腹痛不已,同时又呕吐不止。福特汉姆连忙叫来游轮上的船医。船医诊断后开始忙着为莉莎打点滴。
  妻子奥德丽对福特汉姆说:“你带着孩子们先去餐厅吃晚餐吧,莉莎由我在船舱里照应。”
  惊险巨响之后
  晚上9点30分,一些乘客正在餐厅享用美味佳肴;另一些乘客则前往剧场和娱乐场所,准备欣赏舞蹈演员和魔术师的表演;还有一部分乘客留在船舱内看电影。这时,突然传出一阵“轰隆隆”撞击的巨响,所有餐具都掉到了地上。
  随后,船体开始倾斜。乘客们顿时惊慌起来。而船员们却告诉乘客“没有任何危险”,一切马上会恢复正常。船长弗朗切斯科·斯凯蒂诺宣称“只是一个技术问题”,甚至还劝乘客返回船舱。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开始抢夺门窗旁的救生衣。正在表演的魔术师丢下了还被锁在箱子里的助手,径自逃生。这时,有多年航海经验的福特汉姆知道,沉船可能已不可避免。他飞步跨上了餐桌,迅速摘下挂在对面窗边的几件救生衣,回手扔给他的儿女们:“快!罗比,你们都穿上,然后去船头甲板上的安全处等我,我去303舱找你们的妈妈和莉莎!”
  9点50分,船身开始严重倾斜,但船上的工作人员依然没有发布关于使用救生船的指令。不过,乘客们已经开始感到恐慌,纷纷穿上救生衣前往逃生集中点.但是,正在不断倾斜的船身令他们行动困难,电力故障也使一些船舱门自动锁死了。
  福特汉姆定了定神,随即挥着他力大无穷的双臂挤入前门的人群;罗比则带着弟弟希尔与妹妹莉莲,迅速从侧门奔出。
  晚上10点10分,船长最终发布了弃船指令。很快,船上的恐慌就演变成大规模的混乱。乘客争抢着救生船上的座位,尖叫声连连。罗比与弟妹三人已经来到船头甲板上,但是庞大的游轮已经极度倾斜,他们只能手牵着手,攀登到船体的上弦栏边,紧紧抓住船栏杆,抱在一起,焦急地等待爸妈与莉莎出现……
  沉船迷宫
  出了餐厅,通道上挤满了恐慌与逃生的人群。福特汉姆跃上通道栏杆,眼见游轮的底舱与第一、第二层已经倾斜进了海水中,奥德丽与莉莎所在的第三层船舱也正在被海水淹没……
  福特汉姆一急,从游轮第五层餐厅通道的栏杆上“噗通”一声跳入海水中,向着靠近船尾的第三层船舱游去。海水凉极了。当福特汉姆奋力游到船尾时,第三层船舱已经被海水淹没了,他的心顿时悬了起来:“天啊……奥德丽与莉莎还有救吗?”
  福特汉姆立即下潜到水下三米多深的地方,“呼啦啦”作响的船体倒映在他的眼前,像一座倒塌的大教堂耸立于海底。福特汉姆向着第三层船舱游去,心急如焚地寻找入口。他记得在第三层船舱的入口不远处有一个游泳池,那里有备用的便携式水下氧气面罩。虽然福特汉姆能在水下憋气几分钟,但是要长时间在水下探救妻子与小女儿,没有氧气面罩是不行的,何况奥德丽与莉莎也更需要氧气。
  于是,福特汉姆快速潜到了游泳池附近,很顺利地从墙壁上摘下了三个氧气面罩。他立刻戴上一个氧气面罩,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空气,然后左手提着那两个氧气面罩,右手反臂划水,游回到303舱室门前。
  当福特汉姆抓住门锁的把手要开门时,才发现船舱门由于电力故障已经自动锁死。他只能急切地敲打舱室门板。这时,他听见从舱室内传出了微弱的呼喊声:“是福特汉姆吗?我和莉莎在这儿!”
  是奥德丽?对,她和莉莎还活着!
  福特汉姆急切地用全身力量撞开了船舱门,门外的海水将他冲进了舱室。舱室内的海水迅速漫到了抱举着莉莎的奥德丽的胸部。“奥德丽!快戴上氧气面罩!我们要尽快从这里潜水出去!”
  福特汉姆给莉莎戴上氧气面罩后,右臂顺手挟起他的小女儿,左手抓着奥德丽的右臂游出了303舱室。
  突然间,一声巨响传来,福特汉姆急忙回头一看,透过氧气面罩的玻璃镜片扑入眼帘的情景将他吓呆了:这巨大的响声竟然是一面厚重的舱壁倒塌发出的,恰好把刚才进入303舱室的通道堵死了……福特汉姆暗自庆幸:多亏我们早出来了一步!
  面对刚刚倾沉的复杂船体与冰冷的水下,各种意外皆有可能发生。福特汉姆不敢贸然行动;而且,氧气面罩内的空气只够维持他们5分钟的呼吸;但他转念一想:我们必须要在生死存亡的一瞬间作出抉择,尽快地潜出船舱,找到游轮最高处的烟囱塔,才能有希望保住大家的生命。
  为了尽快潜出,福特汉姆这时松开了奥德丽的右臂,示意她紧跟着自己。不久,福特汉姆右臂挟着莉莎,终于摸到了通往船舷的出口。
  当他们潜游到第三层船舱走廊的交叉口时,发现在右边的通道里堆满了横七竖八的残旧杂物,于是他们又向左边进发,但仅仅游了几十米的路程,就到了死胡同。因为周围全是黑暗一片,根本无法找到出路。他们不得不又退了回来。面对堵塞走廊出口的杂物,福特汉姆只得侧过左身,用尽全力将杂物撞倒,才潜游到了船舷边。
  突然,一缕亮光吸引了他们,那是从船舷边缘透射到水下的灯光。福特汉姆欣喜地意识到,他们已经潜出了倾沉的船体了,于是他便拉着奥德丽迅速上浮。当他的脸部露出海面时,他看到了意大利海岸警卫队救援的探照灯光,也看到了已经倾沉的庞大的“科斯塔·康科迪亚”号。
其他文献
近日,记者获悉,深圳一老师调研发现,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超过了男生,建议推行“错龄入学”,让男孩比女孩晚入学。这一调研成果引发了大讨论,有人认为女生综合表现力确实整体优于男生,也有人反驳说男生后劲足,完全没必要。对此,你怎么看?  @一一得一:小学阶段确实女生占优势,但这并不表示女生占有绝对优势,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其后发之力要比女生强很
文坛关于这尊大神的传闻多矣。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曾经给他递过一张纸条:“致科塔萨尔,怀着嫉妒和友情。”智利大诗人聂鲁达更煽情:“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渐苍白,而且还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幸好,受哺于“爆炸文学”精神乳汁的我们中国读者一直很乖巧,否则脑袋指不定成了濯
暑假期间,我随外婆去长白山旅游。长白山不愧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自然风光秀丽,娇美中蕴藏着一种粗犷的气息,酷似北方人的性格,让人流连忘返。  8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晚上7点30分,我随外婆一行五人从东丰站登上了开往白河方向的列车。天刚露出鱼肚白,我们已经进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境内,放眼望去,到处是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沿途铁路两旁到处是悄悄盛开的不知名的野花,微风吹过摇摇摆摆,仿佛在
不管怎么说,2020年都是令人无法忘怀的一年,因为新冠疫情的一直到现在仍然蔓延的缘故,这一年毫无疑问将会以劫难的方式永久驻留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正如同毛泽东当年曾经感叹过的那样,在2020年,整个人类竟然会再一次陷入到“华佗无奈小虫何”的不堪状态之中。虽然说包括医学在内的人类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一种无奈而严峻的事实却是,仅只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新冠病毒,就已经把人类的正常生活搞了
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几乎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素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它们门齿发达,吃粮食,咬衣物,破坏建筑物,传播疾病,危害森林和草原,是人们公认的四害之一。奇怪的是,在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帮,人们不仅仅不打老习,还崇拜老鼠,把老鼠视为神物。为了保护老鼠,人们还专门为老鼠修了座庙宇——老鼠庙。
  
(接上期)四、太空能量“永动机”  “想必大家比我更了解‘霍金辐射’了。”研讨会似乎变成了威腾的个人秀了。  “杰出的霍金爵士曾经预言,具有10亿吨级初始质量的黑洞寿命,大概和宇宙的年龄相同。它实际上并不黑,而是白炽的,会以大约1万兆瓦的功率通过辐射向外发射能量。”  “找到微型黑洞,就可以利用它的‘霍金辐射’源源不断地获取能量!从此人类将彻底摆脱能源危机!而这一组黑洞的质量刚刚好,意味着它们可以
一、慧星  彗星,俗称扫帚星,中国古代称“星孛(bèi)”或“孛星”。古人缺乏科学常识,对于偶尔出现、形状奇怪、变化无常的彗星非常恐惧。中西方很多民族都有把彗星看成神秘可怕的天象或不祥灾难之兆的记载。  古代欧洲各国早期对彗星在恒星间的运动和位置没有留下精确的记载,更谈不上记录彗星形态、亮度及其变化等细节了。而中国古代早期就对于彗星的形态很有研究,中国古代史书对彗星的位置、运行路径、见灭时间、与太
小学生天生好玩,不能持久的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会造成在课堂上不能有效汲取到课堂知识,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注意听讲,更有效率地汲取课堂知识,锻炼出开阔敏捷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   课堂心理氛围,指的即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
钢盔在日语中被叫做“铁帽”。我们今天看电影、电视剧,里面的日军士兵如果不是戴着后面挂一块布帘式的战斗帽,就是戴着钢盔,都成了“标准形象”了。然而,这顶“铁帽子”虽然威风,却给他们带来过不止一次的烦恼。  钢盔上的“靶星”  1939年,在日军和苏军之间展开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发现,大量士兵尽管戴着钢盔,却依然在作战中因头部中弹而死,而不戴钢盔的士兵反而没有这样高的死亡率。  这可就奇怪了,难道苏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