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方法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系也逐渐走入了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逐渐向柔性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创新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创新推动企业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技工院校在培養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两者的有效融合,这也是新时代对技工教育的新要求。
  [关    键   词]  技工教育;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整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220-02
   一、技工教育的现状
   技工教育是指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专门教育。技工院校的学生以中考落榜的学生为主,生源质量比较低。由于大学扩招,高中也扩大其办学规模,使生源更加紧张。就现阶段的技工教育而言,虽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着相当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整个技工教育的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阻碍整个技工教育的发展,那就是学校以理论课程为主导,课程实践存在资源不整合、分配不均匀等诸多问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虽然掌握了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重中之重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道德精神素质,是技工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集合,是一种从业人员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取向和实际的行为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贺词中指出,在实现中国“智”造不断发展的时代,支撑中国从制造向创造不断发展离不开职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广大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在相关的职业技能比赛中相互学习和切磋,进一步培养和增强了技工人员的劳动模范精神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激励更多的新一代技工人员走上技能成才、报效祖国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创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我国自古代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当代的神舟系列、“两弹一星”、高铁、C919等更是需要那些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工巧匠。弘扬工匠精神和提高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体现国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展示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工匠精神就是做到极致,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产量”到“重品质”的提升。
   三、“工匠精神”对创新发展的作用
   首先,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现在一种重大的存在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正在创造各种新的产业中不同的形态,中国错过了几次科技革命,使人感到非常惋惜。现如今,中国的科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航天、高铁等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状态,市场结构、产业需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其次,“工匠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来源,“精益”就是精益求精,要求从业者对每道工序、每件产品都有较高的要求,追求极致。“务实”就是一种立足现实、强化执行的精神状态和品质。在我国创新强国的战略落实的过程中,存在“重计划、轻落实”等弊病。“工匠精神”的“务实”可以有效调整和纠正这种病态化的趋势,实现结构调整、模式转换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整合培养方法
   一定要让学生认可这种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俗话说,“穷则思变”。学校在这方面可以陈列出非创新或者说是创意程度低的产品和创新程度高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行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确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利用校园文化,营造出具有浓厚并且具有带动作用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氛围。比如可以举办创新创意大赛,举优推优,获奖展示等;也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播放《大国工匠》《我爱发明》等短视频,使学生对榜样产生敬畏之心,不断地寻求创新,追求高品质的创新产品。
   (一)通过渠道完善教学设备
   在技工教育中,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企业输入高技能人才,还可以通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接触实际操作环境和实际操作方式;企业内部实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和操作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技工教育质量,教学设备的配置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通过校企合作,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技艺。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学生应该敢于创新,具有不怕犯错的勇气,但是这只是针对实验阶段,对关键生产阶段,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高标准对质量和技能实施监控。
   创新没有经验,但是一定需要知识。只有对所从事的行业、所要求的技能有熟练的掌握,才可能产生创新。“孰能生巧”指的就是这个意思。通俗一点讲,创新就是“灵感”,“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1%的灵感和99%的汗水”。
   (三)实施奖励机制
   所谓奖励机制主要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在课堂或相关实践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物质奖励,让学生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利用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可以邀请合作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来校进行演讲,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方面,奖励机制主要用于对创新思想或者技术成果创新具有重大作用的人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他们的认可度,使得他们会有更好的技术创新。在提高工匠精神方面,通过对考核测评比较优秀的学生或者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工艺价值的学生,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得他们会有更高质量的产品生产动力。
   (四)培养教师专注的工匠品质
   时代的发展对技工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盯着教材知识、不求进取的技工院校教师终将会被时代淘汰。而一名合格的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上的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不断拓展具有时代性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有正确的国家观,更要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变化情况,创新教学方式,以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要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学会利用多种教育载体推进教学活动的实施进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参与的雙重作用下得到更多的思想启发。
   (五)学校应重视专业课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工匠精神为目的设定教学目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的培训中引导学生创新,在布置的作业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之后教师通过作品展示的形式进行对比,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
   专业知识是学生学习该专业的标志,也是学生进入企业的硬实力,只有通过专业课不同途径的引导,全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化的引领,他们才有可能在企业的工作或者实习中进行创新,从而进行更高产品质量的追求。所以,学校应该重视专业课。
   首先,学校可以进行专业课的创新大赛,以小组形式,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创新程度为评价标准,结束后,进行颁奖和优秀作品展示,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创新。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教师专业课的评选活动,对在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或精神嘉奖。录课视频在学校进行公开放映,调动教师专业课的创新积极性。
   最后,学校开设一些创新的组织结构,学生可以在场所里进行某一方面的创新活动,场所提供创新类书籍让学生参考。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对此,对人才质量便会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技工院校应该重视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引导广大职业技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贯彻实施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是广大工匠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和品质的集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提炼和凝结,也是推动广大技工人员提高职业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育人的价值高标准、衡量人才的“质量检验”的标尺。
   参考文献:
   [1]张岩国.信息化背景下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基于“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形成理念[J].科学与信息化,2020(33):179.
   [2]孔文梅.论工匠精神教育与车工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J].职业,2019(20):90-91.
   [3]李园园.工匠精神教育课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融通[J].青春岁月,2018(20):256.
   [4]李晓萌.工匠精神教育课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融通[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5.
   [5]郑立巍.用十九大精神推进我国“大国工匠”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技工学校创新“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8(6):5-6.
   [6]韦秋萍.现代学徒制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分析[J].大科技,2020(20):25-26.
   [7]王静.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面点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09-111.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南系官话宕江摄一二等人声韵文白异读的三种白读类型:合摄型、过渡型、合并型,并梳理南系官话宕江摄入声的演化:合摄型宕江合摄,开口一等锐音字并人二等,与一等钝音
江苏盐城方言韵书《徐氏类音字汇》存在咸山摄阳声韵与阴声韵的读音混同现象.具体来说,先廉韵和灰微韵中,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字与假、蟹、止摄字读音混同;端桓韵和歌摩韵中,山
1716年问世的《唐话纂要》被视为日本历史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汉语教科书,书中汉字右侧使用日语片假名标有“唐音”.对其“唐音”进行对音分析有助于明清南方官话语音的研究.
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清代玻璃画《水中楼阁》为切入点,通过简要梳理平板玻璃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分析18、19世纪风俗玻璃画中对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来解读《水中
[摘 要]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通过分析中职老年护理教学现状,针对当前中职老年护理课堂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基于“X”工作岗位分析和“X”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2个依据,突显课堂整合、目标建构,课堂交互、过程分享,课堂开放、评价多元3个特征,依托目标先行、资源整合,课堂主导、智能优化,评价保障、灵活多元3大策略,构建中职老年护理“233”课堂新样态,实现课证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学
[摘 要] 在认真分析航空军械保障任务实践课程和学情的基础上,为弥补和解决课程施训过程存在的教学效率不高、施训和实际工作方法不一致、训练条件不足导致学员训练缺乏热情等多个问题,确定总体教学思路,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关微课、动画、网络课程、虚拟仿真软件和示范工位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建设,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施训方法,构建满足部队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施训方式,使学员达到从理论到实践融会贯通,能够举
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影响巨大,在从16世纪至今的艺术院校教学活动中都有直接体现.而《阿尔伯蒂:论绘画:新译本与评述版》(Leon Battista Alberti:On Painting:A New Transla
河北高邑方言除果、遇、假以外的十三个韵摄均出现异调分韵现象,去声[()]51、阳平[()]54与阴平[()]31、上声[()]55、入声[()]23在韵母上有明显差异,涉及主要元音的高低、鼻尾
[摘 要]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其能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应用物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物理技能的提升。中职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按照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不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从而进行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这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及物理技能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将
教学督导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辅助教学决策、加强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暴露出督导工作内容僵化、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对于督导工作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对督导工作进行创新,从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