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8月7日,笔者受韩国济州国际铜管比赛组委会之邀,赴韩国济州担任铜管比赛小号专业的评委,亲历了比赛和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心中有诸多体会和感慨在此和大家分享。
  济州国际铜管比赛是被国际音乐比赛组织承认的,也是我国文化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国际艺术比赛获奖选手奖励办法中认可的二类国际比赛。作为目前亚洲最具有权威性的铜管乐音乐比赛,它每年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国际铜管乐比赛和国际管乐合奏艺术节。本项赛事到2015年已经举行了10届,逢单数年是小号、圆号、次中音长号和铜管五重奏比赛,双数年就是低音长号、上低音号、大号和打击乐的比赛。
  2015年小号专业的参赛选手一共是43人,27人为韩国本土选手,其他选手分别来自日本、中国、泰国、瑞士、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各地区,其中女性选手11人。评委会由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7位学者和演奏家组成,这种组合也就决定了评委在评定时的多样性。
  比赛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初赛曲目是两首,一首是海顿的《降E大调协奏曲》,另一首则是从两位法国作曲家毕驰的《根据斯卡拉提主题创作的四首变奏》和托马西的《三首小品》中任选一首。比赛从8月9日上午9点开始,一直比到晚上7点才结束,地点是西归浦艺术中心的大剧场。评委在一楼打分,所有的观众在二楼观看。应该说,选手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速度过快,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如毕驰的变奏曲中,第一变奏和第四变奏要求速度非常快,有的选手由于技术不过硬,看到其他选手演奏的速度很快,也想加速,因而造成了失误;2.速度不稳。在演奏中越是快速段落节拍越容易赶;3.把握性不好,小错不能避免。这恐怕是平时训练不够严格所致;4.在演奏海顿时,很多选手选择了使用降E调小号,虽然技术上轻松了许多,但是在音准方面也更难控制。上述问题其实都是在平常教学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14名选手进入复赛,其中就有两名中国选手。他们是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郭翔(现就读于芬兰音乐学院),另一名是来自中央歌剧院的小号演奏员郭志成,两个人都是非常有实力的选手。
  第二轮的复赛是在8月11日上午9点开始举行,参赛选手按照第一轮的抽签顺序依次登台。从第二轮开始评委的评定实行打分制,满分22分,根据排分的次序和情况决定进入决赛的人选。曲目同样是两首乐曲:彪麦的《f小调协奏曲》以及从泰勒曼的《D大调协奏曲》和莫扎特的《D大调协奏曲》两首古典风格作品中任选一首。经过讨论和协商,评委们决定彪麦的协奏曲只演奏第一乐章,而另一首古典协奏曲则需要全部演奏。评委的用意非常的明显,一是古典时期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不应拆开只演奏个别乐章,其二则是因为演奏古典协奏曲用的是高音小号,这对演奏者的耐力、高音、把握性要求很高,可以充分考察演奏者的水平。果然,在第二轮中,演奏者的技术技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最后有六名选手进入决赛,两名中国选手依然位列其中。
  第三轮的决赛是在8月13日的下午两点举行,地点还是在西归浦艺术中心的大剧院。参赛者需要用C调小号演奏法国当代作曲家A.德森克劳斯的三首乐曲。第一首是《咒语》(Incantation),作品中有多处高音和中音七度之间的大跳以及高音区持续的三连音,对演奏者的准确性和耐力是很大的考验。第二首是《挽歌》(Threne),整个乐章使用了弱音器,这对演奏者音准和弱音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后一首《舞曲》(Danse),开始延续了第一乐章的七度大跳动机,紧接着是一个华彩,对演奏者的手指的灵活性提出挑战,紧接着是一大段5/8节奏的舞曲,它不规律性的重音使音乐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其中穿插了三吐及各种快速的连吐奏法。在结尾部分,乐曲的力度对比极为丰富,尤其是最后的四个高音升C,在把握性和力量方面极见功力。为选手们担任协奏的是波兰指挥家西蒙·卡瓦拉执棒的济州爱乐乐团。第一个出场的是瑞士选手林奈尔·杰克罗德,他的演奏无论是从音乐处理还是论技术来说堪称完美,从第一轮他出场,评委就感到他具有拿奖的潜质;第二个出场的是郭翔,他也是评委非常看好的选手,他的演奏把握性很好,在前两轮比赛中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但是在这个现代派的作品上,郭翔的力度对比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的高音,没有坚持到结束。第三个出场的是郭志成,他的演奏对比性较好,也比较全面,这可能和他在乐队中的实践有关,可惜在个别地方还是有些失误。最后出场的是两位韩国选手,Kim失误比较大,无缘奖项了,而另一位女选手安顺英,作为韩国当今最有实力的小号演奏家安息赞的女儿,则属于超水平发挥,比她前两轮的表现都要出色。
  最终,瑞士选手林奈尔·杰克罗德以21.7的高分获得第一名,韩国选手安顺英(音译)以20.25分获得第二名,中国选手郭成志以17.47分获得第三名,另一名中国选手郭翔获得16.5分,名列……虽然郭志成只获得了第三名,但是这是我国小号选手在济州国际小号比赛中零的突破,也是继我国选手常懿丹在2012年在俄罗斯多可西策尔国际小号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柴琳在国际小号协会举办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郭翔在芬兰举办的小号比赛获得一等奖后,我国小号选手获得的又一块国际赛事奖牌,相当来之不易。
  纵观整个济州铜管比赛的历史,它对推动韩国铜管演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已经举办的几届比赛中共有6位韩国小号选手获奖,它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彰显比赛公正、公平,每个国家或地区只能有一个评委,即使是东道主韩国也不例外。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济州铜管比赛和管乐音乐节到2015年已经举办了整整20年,济州市政府对这个活动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不仅所有外国选手在比赛期间的住宿和早餐都是免费的,所有评委的国际旅费、食宿行以及报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由当地的音乐老师、大中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来担任的。   这20年来,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首先应该归功于李叔哲(LEE Sang Cheol)(音译)先生。他曾是一位中学音乐教师,为了济州管乐的发展,他不计名利,默默地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工作。在每一场赛事和音乐会中,我都能看到他奔忙的身影,但在组委会发放的会议手册上甚至没有找到他的名字。这种奉献的精神始终贯穿着济州管乐活动的全过程,也引起了所有参加者的佩服。在济州的日日夜夜,我常常会无限的感慨——这个小岛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目前在亚洲甚至在世界管乐界的音乐地图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它的国际铜管乐比赛已经得到了世界音乐比赛委员会的承认,甚至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联想到我国管乐的发展,感慨颇深。我国管乐学习者众多,这得益于我国人口和我国乐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多价格便宜的管乐器使普通家庭为孩子购买管乐器没有了负担,而各种档次国外品牌的进入,让我们的演奏者有了更多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管乐团和管乐学生人数多,演奏的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这也只是相对其他省市而言,和韩国、日本以及台湾省管乐总体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外的学生学习管乐器是一种爱好,一种修养。他们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往往是以学习一种乐器为乐趣,在学习上自觉性比较强。而我们的学校开展管乐团的活动,家长们对培养孩子们学习的目的上则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以演奏乐器这门特长去进更好的学校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其次,在训练上,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边远省市缺乏专业的教师从事培训工作,学生的水平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制约了管乐团水平的提高。一些学校的领导由于不懂管乐教学的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制定较高的目标,一些家长也要求老师尽快出成绩,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事实上阻碍了学生今后的提高和发展。其三,由于管乐团在我国也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因而在指挥人才的需求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很多的指挥都是其他管乐器老师兼职,由于不是专业出身,难免在训练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其四,乐谱比较匮乏,特别是训练的乐谱比较少,引进出版的速度跟不上需求的步伐。而演奏的乐谱出版的也不多,由于现在有了版权保护意识,今后乐团使用的乐谱应该以正式出版的为主,像从前那样随便复印别人乐谱的事情今后就要逐渐的避免,乐团在经费预算上应该有乐谱的一项专门支出。其五,训练理念相对陈旧。我们的学生如果单独的挑出来演奏水平应该是不错的,一到整个乐队合奏时,声音就不对了。这主要是音准和节奏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上追求技术的提高,而对最基本的音准和节奏重视不够,致使整个乐队由于音准不好,缺乏共鸣,节奏不准确,声部不清晰。目前,我国的管乐比赛虽然有一些,但是还不够普及,缺乏全民性,影响不够大,由于没有比较,提高就受到了制约,不知道有那么多高水平的演奏团体
  和选手活跃在世界管乐音乐舞台上。
  作为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教师,深感肩上的重任。我们要用自己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奉献来浇灌我国管乐艺术的长青之树,让我们对照着韩国这面镜子,
  使中国的铜管乐事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陈锐 天津音乐学院小号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西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声乐艺术是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诠释声乐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作为歌者,要想准确地表现出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韵味,就要对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然而在声乐演唱的实践上,由于受到“声乐技术第一”观念的误导,大量歌者都将更多精力用在追求声乐技巧的环节上,忽略了“声乐作品”这一演唱所要依托的根本,结果演唱时吐字不规范音乐不准确等现象频频发生,严重歪曲了作品的真实面貌,作品应有的艺术价值也一落千丈毋庸置疑
所以用“音乐现象”概念而不用“音乐作品”概念并非为了出奇,而是因为“音乐现象”概念的所指大于“音乐作品”。所有的音乐活动都可以被称为“音乐现象”;而“音乐作品”则是一个特指概念,它被限定在一个特殊的音乐环境之中——即艺术音乐现象。   音乐美学如何是?实际上是提出了音乐美学研究结论的可信性(crediability)问题。可信性不仅要追问音乐美学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否经得起“音乐实践”的检验,还要进
09年4月24日晚,钢琴巨匠毛里奇奥·波利尼(Maorizio Pollini)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在无数目光的聚焦中,一位略显矮小的老人走上舞台来,他周身却散发着不可阻挡的炫目光芒。  整场音乐会演奏的曲目(包括返场曲目)都是肖邦的作品。波利尼当晚演奏有前奏曲、叙事曲、奏鸣曲、玛祖卡、谐谑曲、波兰舞曲、夜曲、摇篮曲以及加演的练习曲等,基本囊括了作曲家使用过的大部分创作体裁。演奏肖
2018年10月21、22日,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由比利时透明歌剧院带来的音乐剧场《消失人的日记》,这也是其亚洲首演。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重要演出之一,这部先锋之作以捷克作曲家莱奥什·雅纳切克的同名声乐套曲为蓝本,由作曲家安妮列斯·范·帕里斯改编,获奥利弗奖、托尼奖的导演伊沃·冯·霍夫执导。也许因中国观众对雅纳切克的陌生,还有对20世纪现代音乐语言的陌生,该场演出反响并不热烈。尽管演出期间有字幕,演
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在3D电影《阿凡达》问世之后,舞台整体的立体化思维模式越来越被专家们关注,该技法的发展正在不断运用到电影中,3D的影像,音乐营造的四维空间理论慢慢形成电影不可分割以及发展的目标。目前电影技术不断革新,各种先进的电影特效对电影表达的作用越来越大,2010年《社交网络》、2014年《地心引力》获得最佳原创配乐奖似乎标志着主流价值观对“电影配乐四维音效空间延伸化”更为认可。在如此的电影配
在全国师范教育深化体制改革的今天,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及其现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扩招进程的加速与发展、专业高考培训的高昂费用、大学教育的收费制度等现实原因,导致一般师范院校流失了一大批优质寒门子弟。自主就业政策的推行,使得大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即使留在城市改行或在私立学校打工兼课也不愿意去农村小学担任音乐教师。从而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出现了年龄偏老化、学历层次不够、知识结构断层以
各位学者、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办“纪念安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可谓期待已久。安波先生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他是中国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也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领航人。举办纪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安波先生、进一步懂得并深刻地认识安波先生。通过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的时空穿越把我
费城交响乐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来华演出的美国交响乐团,自1973年首次访华以来一直是中美两国文化传播、教育与交流的桥梁。2019年,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由音乐总监雅尼克·涅杰-瑟贡率团的访华之行以北京为起点,经天津、杭州、南京,最终在上海画上圆满的句号。“费交”的这次中国音乐之旅亮点颇多,当属一二的是对于作品的选择:一是他们带来了委约谭盾的新作——声乐协奏曲《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与女
当下中国音乐美学的话语体系中,宋瑾所著的《音乐美学基础》占有重要的理论位置。自出版以来,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同时,这也是一部颇具思想深度、个性鲜明的学术性著作。追溯宋瑾教授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美学观念萌发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此著作可以看做是他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二十余年的结晶。  下文将结合作者在不同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对这本著作的几个重要理论特征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
九月的沈阳,秋高气爽,“金嗓子”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学?穴教师教育?雪声乐专业教师与研究生演唱邀请赛在这里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广西金嗓子集团主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沈阳音乐学院承办,《歌唱艺术》编辑部协办。22日至25日,来自全国55所高校的300多名选手一展歌喉,展示自我,参与交流。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委任代表到开幕式上宣读了致辞,他说,艺术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