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的大学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对纽曼大学理想的重申

来源 :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为西方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书中提到的问题过去是,现在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但基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纽曼个人经验不足等原因,他对“大学的理想”这一定义的阐述似乎不完全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如纽曼的知识观与知识发展逻辑的冲突、教学与科研的冲突等。对纽曼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批判性重申,辩证地看待纽曼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推动我国大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近十年的本土研究,从性质、形式和功能的角度归纳了工作旺盛感的内涵认知与外延发展,总结了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典型的研究路径,探讨了本土研究特色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疫情防控斗争凝铸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当代发展。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并在新时代继续发展,它为凝聚人民力量、夺取疫情防控最终胜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6—2020年期间我国关于减税降费的研究文献从发文数量、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归纳出近5年来,我国关于减税降费研究热点的变化及研究前沿的转变。
《逻辑与思维》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的一门选择性必修课程,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育,指引学生把握科学思维内涵,掌握科学思维内容,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素养,进而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广大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引领,以锻造高中生科学思维技能、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为目标,明确培育高中生科学思维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熟练把握科学思维内容,找准培育高中生科学思维方向与途径。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在制度上鼓励教师在方法上创新,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在课堂外利用综合性的作业督促学生学习。UBC有效地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通过制度将二者的活动教与学平行起来,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中主要强调了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忽略了对学生学的关注,中国高校需要逐步推动教与学之间的平行发展,不可长期偏于一方。
文章梳理和归纳了企业资产剥离的相关文献,首先从5个理论维度梳理了作用机制,随后从宏观环境、治理环境、管理者特征、资源能力等方面总结了资产剥离的影响因素,以及两种研究视角下的作用效果。最后,文章基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提出3个未来研究方向。
德育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以节俭教育为例,按照探寻缘由、传承美德、付诸行动的逻辑线,探究为什么要节约、怎样节约两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倡导开展有高度、有温度、接地气的德育,切实做到渗透经典扬美德、创新实践提素养、立德树人落实处。
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梳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情况,准确研判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有助于进一步助力我国现代化高质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核心期刊1144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呈现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呈良好上升趋势,在国外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本土化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探讨不断深化,并与国家教育政策耦合性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国外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问题研究与科学方法并重的三点研究展望。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不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群体在思想、心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空间思维对其加以科学审视,遵循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对大中小学德育的连贯性、衔接性和德育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建构进行逻辑推定和探究,试图从思维透视、情感熏陶、活动养成的逻辑层面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共同体德育融合式发展。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现代合格教育者应当始终坚持的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践行育人为本根本理念,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分析育人为本理念,应当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师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贯彻育人为本理念。同时,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把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更作为一份崇高的事业,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