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违约风险权益定价理论评述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违约风险权益的定价理论在许多金融领域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一是在给资本市场产品如现在国际市场发展较快的信用衍生品定价中非常有效;二是可以帮助公司风险管理人员更好地识别信用风险暴露,更深入地进行金融风险分析,从而能更好地优化公司融资决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可以为公司债务重组和杠杆公司破产决策提供理论解释。
其他文献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教授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1955年获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71年至今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富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耕耘的经济学家已经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注意并得到了肯定。美国经济学会将2005年“克拉克奖”授予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埃斯莫格鲁教授。而在这之前,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哈佛大学的施莱弗教授也于1999年获得了这一殊荣。这一领域有很多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例如,如何理解制度的作用?如果制度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那么如何处理制度的内生性问题?制度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是什么?近年来,经济学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对上述问题得出了富有成
区域经济布局的规模、类型、划分与调整,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呈现出不同的格局与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不断改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因而深入探讨现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新特点,对于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输出和“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开发战略取得较大成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脆弱地区普遍走出倒退困境,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资源紧张使西部突破引资难局面,生态旅游成为消费亮点,能源资源开发成为投资热点;重点地区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始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重化工业出现加速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面临更具机会和挑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区域发展的新格局、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资源环境压力、
与其他新兴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独特的“双顺差”现象。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的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与2005年全年顺差总和持平;外汇储备逼近100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双顺差”与加工贸易政策、贸易争端、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并引发国内外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已有讨论中的一些观点不仅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获益不符,在理论上也有失偏颇。过分夸大“双顺差”的影响,
一、政府预算的契约命题 由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既可能发生在市场,也可能发生在组织内部,还可能发生于政府规制之中,因此,任何市场经济都必然会面临以下激励约束机制设计问题:给定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防范机会主义的最优社会契约安排。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类,把关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社会契约安排的理论称之为契约理论。现代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情况下契约不完全的原因、后果及当事人如何设计一种契约,如何规范相关人员行为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市场上的逆向选择,还是对于组织内的道德风险,或者是对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是指为生产者(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覆盖面广,包括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职业培训服务等部门,多数对知识、信息的依赖性比较大,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属于知识和信息密集型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呈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就生产性
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转换的必然规律。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高度化的重要标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均已达到75%以上。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断地侵蚀银行(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的领地,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银行要受到特别的监管?银行区别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银行的这种特质是否会持续下去?银行特质性理论正是致力于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契约期限概念的演进 现代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看做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在古典契约理论向新古典契约理论再向现代契约理论的变化过程中,研究范畴扩展到现代企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金融契约,各种经济组织以至政府组织、学术机构。最近20多年兴起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融合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现代研究方法,更被看成是主流经济学最有前途的研究突破方向之一。本文从契约期限的角度理出一条理解和研究的线索,并重点对最近有关“企业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