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是会阅读教科书和相关的学习资料,也就是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定理、公式、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在阅读中,要掌握常用的名词和概念,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相互关系,要重视概念的及时巩固和利用,并且,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怎样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哪些注意呢?
  一、要注意不断改进数学阅读的基本条件
  (一)要掌握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和概念
  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如果不掌握这些相关的信息,那么阅读就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有的学生之所以数学差,其原因多数是阅读能力差,没有掌握常见的数学名词、定理、公式、性质等,而这些概念又是组成数学问题的“细胞”,也是解决问题的阶梯。在阅读中,如果只读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读不回忆,那么将糊涂一片。在阅读中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还要掌握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探得明。
  如果一个学生连自然数都不懂,要求他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 4,列出方程”,那么他将会无从下手。如果在读题时掌握了自然数的含义,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对名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再阅读数学课本(读题)时将会困难重重,不知所云,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注重改进阅读的条件,丰富自己的数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在阅读数学内容,除了认真梳理有效信息、理解关键词语、分析题意外,还要重视题中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互译。如题中的平行、垂直、角平分线、中线、中位线等名词,它的符号语言是什么?图形语言是什么?都要清晰明白。在阅读中要能对照文字,想象图形(观察图形) ,再联想到数学式子,从中能得出什么?推出什么?特别是在函数的学习中更应重视此类阅读的训练,以提高语言间的互译能力。
  二、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
  具备了基本的阅读条件后,要想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就得向课外读物要效益。面对众多的课外辅导资料,往往会感觉这本也不错,那本也很好。阅读时这本翻翻,那本看看,浪费了大好时间。资料的选择要和课本配套,课外资料是课本的拓展和延伸,在阅读时可以进行相互对照参考,也可以用于课后的巩固和提高,达到课内外优势互补。若将课外资料只当作课本中习题的参考答案,则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对课本也好,对课外资料也好,阅读要有目的,主要是阅读第二天要讲的和当天还没有巩固和消化的地方,而不是想到了就读点或翻翻找找,要合理分配好阅读时间,不能得过且过。一教育家说:“今天的阅读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进步”。只有长期坚持有效的阅读,在学习中的不足才可以得到弥补,个人学习数学的兴趣才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了课内外的阅读,达到既促进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精神生活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注意在阅读中勤于思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在阅读中思考时,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局限于表面的东西,不善于分析、类比、转化、联想。常常因某一知识点未考虑到,而出现思维受阻,失去思考的兴趣,挫伤阅读思考的主动性,导致读而不思,严重制约着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中思考通常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力求理解阅读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和相关资料时,应当边读边思,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和题中已知、未知及其相互关系。阅读时应当每一句话都进行推敲,看它想告诉什么?从中能得出什么?边读边画边思考。在题读完之后,再联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出相互间的联系,或通过类比、回忆、猜想以便问题解决。
  (二)要力求理清阅读内容的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意思是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在阅读中将所谓分散、凌乱的各个知识点集合成一个问题板块,使之思路清晰,易于解决。阅读时,对书上提出的概念、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掌握它,还要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问题解决方法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才算理清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力求找出阅读内容中的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三类:一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提出异议或补充;二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三是自己能提出新的或者类似的问题,然后自己想法去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
  知识和经验在于积累,能力方法在于培养。如果在初中时代,关注自我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数学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迁移到各科的学习,是学习成功的经验法宝。知识会不断的更新,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会终身受益,它必將为初中后的学习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下对汽油柴油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因此相关石化部门在炼油装置的精改、催化裂化上也加大了力度,其中增安型无刷励磁三相同步电动机的加氢功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经历、体验、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其中"自主探究"就是培养自学能力。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知识来源于自学,所以,在学校里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摆放好教师的课堂位置。  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严从师教,更不能是知识的权威而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应该以学生身份走进课堂。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合
笔者选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HAMA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以及生活事件量表和烧伤患者资料收集表对220例急性烧伤住院期病人进行了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发生及
目的:总结1987年以来我烧伤治疗中心应用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烧、烫伤3850例的疗效.方法:在救治烧伤病人过程中采用“四早”方案,即L早期快速液体复苏(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与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习走进课堂  有人说“数学太枯燥无味了,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都有厌学情绪。”而我,从教了十几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课,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枯燥的计算,乏味的练习。它不象语文课那样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可以陶冶情操,不象音乐课那样有悦耳的歌声使人身心愉悦,不象美术课那样有美丽的图画使人赏心悦目……那么如何使数学课也趣味横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