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在风电机组异地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来源 :东方电气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m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电机组异地监控系统对加强风电场远程管理,降低机组运维成本,检查和排除机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建立异地监控中心,既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又能满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本文就通过VPN登陆方式建立风电机组的异地监控及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论述.
其他文献
近年来燃料电池以其零排放,受到人们的关注.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支架与车架固定在一起,系统支架承载着整个燃料电池的静、动载荷,其结构性能决定着燃料电池系统在车载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应用Workbench分析了某燃料电池系统支架的随机振动,分析表明该燃料电池系统支架可以通过耐久性随机振动试验.通过基于高斯分布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定律的三区间法评估其损伤满足车载耐久性.
网络空间安全对抗的加剧逐渐将网络安全攻击从信息域延伸到物理域,网络攻击从危害能源领域的信息系统延伸到控制系统并最终延伸到能源装备.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安全要素是比较清晰的,而能源装备的网络安全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以保障能源装备可用性为目标分析了能源装备网络安全要素,讨论能源装备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安全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近年来,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引起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不同于以往针对通信协议的攻击,攻击者逐渐将目标转移到控制器本身上来.为了应对这种新的威胁,学者们开始研究如何对控制器建立有效的模型去刻画、分析这种攻击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进而设计及时、有效的防御策略.本文在总结相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形式化方法对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进行建模,同时借助UPPAAL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及验证.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后续安全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针对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行为,本文分别开展了纯热与热氧环境下的人工加速模拟老化实验及测试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老化过程中氧气的参与加速了由高温引起的自由基反应机理的老化降解反应,在老化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破坏分子链网络结构,且氧气的参与加速了热氧老化中自由基含量的快速下降,加重了材料的老化程度.随老化的进行,不同相态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降,在表层产生大量的碎片化错层结构.本研究对大型发电机绝缘系统的寿命评估提供了材料演变的基础数据,促进了评估精确性的提高.
本文对进口大口径管(SA-335 P92等材质)采购现状和面临的采购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约采购成本,保证交货周期.
在工业级铜合金材料表面实现蒸汽滴状冷凝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高效冷凝换热领域的迫切需求技术.本文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以甲烷为碳源,氢气为还原气体,在工业级铜合金材料表面沉积石墨烯薄膜,沉积有石墨烯薄膜的铜合金表面表现为疏水特性,实现了蒸汽在其表面膜状冷凝向滴状冷凝的转变,测试表明沉积有石墨烯薄膜的铜合金管蒸汽冷凝换热性能有较大提升.通过调节沉积温度、等离子体功率、气体流量,本研究实现了对石墨烯薄膜层数和缺陷的可控制备.结果显示在铜合金表面得到了单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2~3层)和多层
发电装备制造是我国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焊接是发电装备制造的关键工艺.由于发电装备体积庞大、使用环境复杂、焊接要求高等特点,使得发电装备的焊接具有诸多难点.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指引下,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在发电装备焊接自动化发展方向持续探索和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经验.本文对东方电气集团发电装备制造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发电装备行业焊接自动化发展的建议.
风电机组的智能化是风电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开发自主可控、灵活开放的变流器通讯系统成为重要任务.CANopen通讯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高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本文基于TMS320F28377D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模块开发CANopen通讯功能,使其能够应用于以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主控制器的智慧风电控制系统中.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开发通讯功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阐述了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建立永磁直驱发电机整机装配模型,采用电磁耦合计算发电机整机装配的固有频率,即考虑转子永磁磁钢和定子铁心的均布磁拉力,以及由于加工、装配、转子支架和定子支架自身的变形导致的偏心磁拉力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模态试验实测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本文介绍了东方锅炉自主开发的超高温亚临界(17.5 MPa/571/569℃)煤气锅炉的设计方案,对其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总结.该煤气锅炉的开发设计,满足了煤气锅炉向更大容量、更高参数的发展需要,提升了机组效率和电厂经济性.